非遗美食之福建——永安贡川闽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4 13:15 2

摘要:永安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后汉乾佑元年(948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据说当时闽越江王李元祥第十六代孙李其洪,举家迁到永安贡川双峰村定居,对周边的竹林进行精心管理,开启了永安笋竹的源头。

永安闽笋味道鲜美,被誉为“素菜第一品”。

1

竹子源头—贡川

永安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后汉乾佑元年(948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据说当时闽越江王李元祥第十六代孙李其洪,举家迁到永安贡川双峰村定居,对周边的竹林进行精心管理,开启了永安笋竹的源头。

竹子源头是贡川,因此在永安有“先有贡川,后有永安”之说。永安于明朝景泰三年立县,之后毛竹林面积也不断扩大。当时民间流传着两句话:“贡川笋干桂溪纸,桥尾豆腐大湖鱼。”可见当时笋干就已经十分出名了。发展至清代,永安毛竹进入鼎盛时期,笋竹是当时永安的第二大产业。清顺治三年(1646年),贡川笋帮利用当地大户的财力势力,成立笋帮公栈,每年向海内外销笋干120多万斤。此后该地的笋竹产业持续传承发展,后随着时代更迭,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

笋干的由来

唐朝末年时贡川盗匪盛行,隐居在贡川双峰村的李家人(上文提到过)和当地人一样时不时地遭到盗匪的骚扰。时值春天,李家所打理的竹林笋正当时。一家人煮完春笋正准备用餐,盗匪又来村里骚扰,于是便携带贵重物品逃往山里避难。数日后才下山返回家,发现家里一团乱,之前煮好未来得及吃的春笋被撒到一块大石头上,经过数天的日晒已经变干。因为家里被洗劫一空,看到笋没有变质,反而有种独特的香气,于是便再次煮制食用,结果味道甚好。

此后李家人就将春笋煮熟后晒干,既可以储存以备春天之后食用,味道又更加鲜美,这便是笋干的最初制法。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这种方式,趁春天笋产量高的时候挖笋制成笋干。随着笋干制法的普及,毛竹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

3

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又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到了宋末,永安笋干制法有了很大改变。人们将笋干分为两种,春笋煮完后,用石压挤去水分暴晒,叫白笋干,用火烤干的叫黑笋干。到了明朝,贡川发明木榨,用杠杆原理快速榨去笋中水分,笋在密封木榨里保存时间更加长久,可等到盛夏再烤晒。至清乾隆年间,贡川人又发明了木炭烤笋干。用木炭烤干的笋干,色泽鲜艳,芳香扑鼻,便于保存,至此永安笋干质量达到顶峰,被命名为“闽笋”。

如今永安贡川闽笋的制作传承传统工艺,分为十道工序,即采笋、剥笋、修笋、煮笋、冷却、拣笋、榨笋、封榨、洗笋、烤笋。从唐到宋再到明清,千余年的时间里,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和努力,才确立了永安笋干作为“闽笋”之源的历史地位。

来源:美食地图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