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的社交账号首页被212集《海尔兄弟高清重制版》刷屏。这部承载“80后”“90后”集体记忆的经典动画,在BGM响起的瞬间,弹幕便被“童年回来了”的呼声淹没。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周云杰在同步发布的视频中向全网喊话:“续集怎么拍?请
一、从“被迫营业”到现象级营销:一场企业家的流量逆袭
3月24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的社交账号首页被212集《海尔兄弟高清重制版》刷屏。这部承载“80后”“90后”集体记忆的经典动画,在BGM响起的瞬间,弹幕便被“童年回来了”的呼声淹没。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周云杰在同步发布的视频中向全网喊话:“续集怎么拍?请网友一起出主意!”这一互动式共创宣言,不仅让海尔兄弟IP重燃热度,更将周云杰本人推向了“企业家顶流”的新高度。
回溯这场流量风暴的起点,正是3月5日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的一幕:当雷军以标志性微笑回应欢呼时,一旁不苟言笑的周云杰因“抿嘴背手”“尴尬微笑”的微表情被镜头捕捉,迅速被网友贴上“冷若冰箱的海尔老总”“i人总裁”标签。短短一周内,海尔总裁被迫营业等话题点击量超20亿次,网友自发创作表情包、剪辑视频,甚至催生出“海尔高管集体出道”的奇观。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周云杰并未退缩,而是选择“躬身入局”。3月21日,他高调入驻抖音、微博等平台,首条视频单日涨粉近20万,评论区化身“粉丝许愿池”,网友集体呼吁“高清修复《海尔兄弟》”“推出八筒洗衣机”。仅3天后,周云杰便兑现承诺,将212集重制版全网上线,更以“续集共创”为饵,将用户从围观者变为参与者。
点评:从被动卷入舆论场,到主动引导话题,周云杰的“出道”堪称教科书级公关案例。他精准捕捉了网友对“反差萌”人设的偏爱,将一场意外走红转化为品牌年轻化的战略契机,印证了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二、经典IP重启:一场跨世代的“回忆杀”与共创实验
《海尔兄弟》的回归,远非简单的情怀贩卖。这部曾历时8年、耗资3000万元打造的“中国最长动画片”,不仅是国产科普动画的里程碑,更是海尔“技术硬实力+文化软输出”的象征。30年后,周云杰以“高清重制+续集共创”双箭齐发,既满足了老粉丝的怀旧需求,又为新一代观众预留创作空间。
在最新视频中,周云杰抛出多个开放性议题:续集应维持原版画风还是创新?选择动画、短剧还是电影形式?主题歌风格如何定调?他甚至以“海尔兄弟叫什么名字”为引,激发网友考据热情。这种“用户共谋内容”的策略,与海尔近年来力推的“生态品牌”战略一脉相承——通过打破企业与用户的边界,让产品与IP成为情感连接的载体。
值得玩味的是,重制版动画上线后曾短暂“消失”,引发网友“潜水去了?”“蹲了个寂寞”的调侃。周云杰团队却借此制造悬念,随后以续集共创视频再度引爆话题,将技术性调整转化为二次传播契机。
数据佐证:截至24日中午,周云杰抖音账号粉丝突破140万,评论区涌现“带孩子一起看”“琴岛与海尔是兄弟真名?”等跨世代对话;而借势推出的Leader三筒懒人洗衣机,更以“神似米老鼠”的设计斩获8.8万台预售。
三、从“造产品”到“造生态”:海尔何以破解品牌老化魔咒?
周云杰的“流量突围”,背后是海尔对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深层思考。当网友戏称“海尔高管集体出道”时,这家企业已悄然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到“生态构建者”的转身:
·人格化传播:周云杰的“理工男”人设、吴勇等高管的多赛道入驻,打破了企业对“严肃领袖”的刻板印象,用真实感拉近与Z世代的距离。
·开放式创新:从洗衣机设计到动画续集,海尔将用户建议直接纳入研发流程,甚至让网友成为“云产品经理”。
·文化符号再造:通过激活《海尔兄弟》IP,海尔将品牌历史转化为可互动、可延展的文化资产,为“中国智造”注入故事力。
这场变革的深层逻辑,在于海尔对“用户主权时代”的敏锐洞察。正如周云杰所言:“网友的每条反馈,都是海尔创新的动力。”当传统广告日渐失效,唯有让用户成为品牌的共创者、传播者甚至“代言人”,方能破解增长焦虑。
四、冷思考:流量狂欢下的隐忧与挑战
尽管海尔兄弟的回归赢得满堂彩,但隐忧犹存:
1.内容共创的边界:网友天马行空的建议如何与商业逻辑平衡?若续集偏离核心科普定位,会否消解IP价值?
2.长线运营的考验:短期流量能否转化为持久品牌忠诚度?高管个人IP与集团形象如何协同?
3.经典IP的现代性转化:重制版能否超越“回忆杀”,真正打动新生代?
或许答案藏在周云杰的“惊喜”里——当网友带着孩子观看高清版时,海尔兄弟已不再是单纯的动画角色,而是跨越30年的情感纽带。这种“代际传承”,或许正是中国品牌讲好故事的最佳注脚。
从“冷若冰箱的总裁”到“全网催更的IP操盘手”,周云杰的破圈之旅,映照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当流量红利褪去,唯有以真诚对话用户、以开放拥抱变化,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那句“续集怎么拍”,或许早已不是问题——答案早已藏在每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与未来想象中。
来源:长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