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研究】宿华离开第四年,追上并非遥不可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9:13 2

摘要:2021 年 10 月,宿华辞去快手首席执行官( CEO )一职,开始专注于公司的长期战略。此后,程一笑接任 CEO ,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 2023 年 10 月 29 日,宿华进一步辞去董事会董事长一职。自此,程一笑接任董事长,实现了董事长与 CEO 的“

宿华离开公司的日常管理岗位已有近4年。

” ‌‌

2021 年 10 月,宿华辞去快手首席执行官( CEO )一职,开始专注于公司的长期战略。此后,程一笑接任 CEO ,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 2023 年 10 月 29 日,宿华进一步辞去董事会董事长一职。自此,程一笑接任董事长,实现了董事长与 CEO 的“二合一”。尽管不再担任董事长和 CEO ,宿华目前仍是快手的执行董事和薪酬委员会成员,并未完全离开公司。

快手没有宿华这四年业绩虽然没有 “大起大落”,但是呈现出从扭亏为盈到稳定增长,再到增速放缓、面临增长瓶颈的轨迹。谁也没有想到的是, 2025 年,快手业绩爆发了。

8 月 21 日,快手发布 2025 年中报。财报显示, 2025 年上半年快手营收 676.5 亿元,同比增长 12.04% ,这也是快手创立以来的最低中报增长率。归母净利润 89 亿元,同比增长 9.9% 。其中第二季度表现更为亮眼,营收 350.4 亿元,同比增长 13.1% ,这是过去 5 个季度中的最高增速,且经过连续 3 个季度营收增幅低于 10% 以后,再度收获两位数以上增长。经调整净利润 56 亿元,同比增长 20.1% 。盈利能力创下单季历史新高。这也是快手连续 9 个季度实现盈利。同时快手宣布派发上市以来首次特别股息,总额约 20 亿港元。

这份中报最惊人的突破点在于 快手电商的发力,快手今年第二季度电商 GMV 达 3589 亿元,同比增长 17.6% 。该季度电商月均买家数达 1.34 亿,同时电商活跃用户的复购频次也不断提高。对此快手表示线上营销服务、直播业务、电商业务及可灵 AI 业务的增长是上半年电商发展迅猛的原因。二季度快手应用平均日活跃用户达 4.09 亿,同比增长 3.4% ,创历史新高;日均使用时长达 126.8 分钟,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 7.5% 。

同时快手 AI 业务 表现不俗,相比大部分企业 AI 业务只是“畅想未来”,快手已经实实在在开始赚钱了, 可灵 AI 在第二季度营收 超过 2.5 亿元,环比增长 66.7% ,推理算力层面已经实现毛利率转正。

快手优异的业绩表现传递到资本市场,财报发布后的第二天 8 月 22 日,快手股价上涨 4.39% , 8 月 25 日再度上涨 5.14% , 成交额超 45 亿港元,业绩发布后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 10% ,已获得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杰富瑞、大和等 11 家机构上调目标价。 截至 8 月 26 日盘中,快手年内股价涨幅约 50% 。

1

营收结构解析

快手的营收构成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 线上营销 服务 、直播和其他 服务(电商) , 其中线上营销服务营收为 197.7 亿元、直播营收 100.4 亿元和电商等其他服务的 52.4 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 13% 、 8% 、 26% 。

从收入增量 上 看, 线上营销服务由上一年同期的 175.2 亿元增至 197.7 亿元,增长了 22.5 亿元;直播由去年同期的 93 亿元增至 100.4 亿元,增长了 7.4 亿元,电商等其他服务由 41.6 亿元增至 52.4 亿元,增长 10.8 亿元。直播的增收为快手三大板块中最低,无论是增幅和增量都是三大板块中垫底, 也影响快手整体收入增幅。

财报披露, 快手今年第二季度电商 GMV 达 3589 亿元,同比增长 17.6% 。二季度,因收入分成增长大约 21% 至 105 亿元,将销售成本推升至 155 亿元,整体增加 12.3% ,略低于营收增速。

这也使得快手二季度毛利率略增加,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达到 55.7% 和 16.0% ,双双突破历史峰值。 整个上半年快手的毛利率达 55.13% 也创下同期纪录, 13.16% 的净利率相比 2024 年中期的 12.09% 则提升了 1.07 个百分点。

快手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近 6 亿元投资收益,最终快手二季度实现净利润 49 亿元,比去年同期 40 亿元,增加约 23% 。经营利润由去年同期的 39 亿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 52.9 亿元,同比增长 35.4% ,这一增幅远高于营收、毛利等主要指标的增长。

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快手在 销售和营销、行政开支、研发,分别 支出 105 亿元、 9 亿元和 34 亿元, 整个上半年对应支出为 204 亿元、 17.25 亿元和 66.98 亿元。其中研发费用由去年上半年的 56.48 亿元增长了 10.5 亿元,同比增长 18.6% 。销售和营销费用则由 194.2 亿元增长了 9.8 亿元,增幅仅为 5% ,远低于研发费用的增幅,但快手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的 12.54 亿元增长了 4.71 亿元,增幅高达 37.6% ,快手在成本管控方面依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

AI溢价空间尚未展现

自 2024 年 6 月发布以来,快手 AI 产品可灵 AI 于 2025 年 4 月发布基座模型 2.0 版本,涵盖‌可灵 2.0 视频生成模型‌和‌可图 2.0 图像生成模型‌,至今已累计完成超 30 次迭代。 5 月 29 日上线的可灵 2.1 系列模型,该模型支持复杂创意精准表达,攻克了 AI 生成内容稳定性的技术难题,在高品质模式下生成 5 秒视频仅需不到 1 分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全球用户规模突破 2200 万。

截至今年 7 月,可灵 AI 已累计生产超 2 亿个视频和 4 亿张图片,服务超 2 万家企业客户。程一笑也在电话会上提到,“未来我们希望随着模型综合性能的提升,让可灵 AI 逐步具备在游戏制作和专业影视制作等工业级场景的深度应用能力,拓展更多产业用户。”这也让可灵 AI 成为中报一大亮点。

二季度快手 AI 业务营收超过 2.5 亿元,环比增长 66.7% 。在推理算力层面已经实现毛利率转正且保持稳定,这也意味着快手 AI 业务不再只是“烧钱”的成本中心,而是能够独立贡献利润的增长引擎。快手 CFO 金秉透露,可灵 AI 全年收入预计较年初目标翻倍。可灵 AI 通过降低创作门槛,帮助普通用户实现“灵感成真”,其生成的视频内容已覆盖社交、电商等多个场景‌。通过持续探索 AI 与短视频生态的融合,例如通过运镜技术提升视频表现力,强化平台内容差异化竞争力‌,也为快手留存老用户吸纳新用户夯实基础。

快手深耕的 AI 业务,除了能够贡献营收增长之外,还在深度赋能快手的传统业务。 AI 广告素材转化率提升,制作成本降低 60%-70% 。使得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到 198 亿元,同比增长 12.8% 。 AI 技术通过对商品信息和用户兴趣进行高效提炼,重构人货匹配效率。这让快手电商业务 GMV 增长迅猛达到 3589 亿元,泛货架电商 GMV 占比总电商 GMV 超过 32% ,成为新增长引擎。

只是快手 AI 业务的表现,尚未直接体现到市值溢价之上,尽管快手在年内股价涨幅喜人,但快手的如今市盈率只有 19.59 倍,且市场对快手明年市盈率的定价仅为 15 倍左右。这一估值水平并未充分反映 AI 业务的潜力。

对比参考国内外 AI 同行业估值,可灵独立估值或能达到甚至超过 50 亿美元,瑞银上调快手目标价至 95.37 港元,和其 AI 业务也有一定关系。毕竟如今的快手已经不是此前单一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发展成为“ AI+ 生态”的双轮驱动战略,可灵 AI 不仅自身商业化加速,还通过反哺广告、电商等核心业务,重构了增长逻辑。形成了“落地 - 反馈 - 优化 - 再落地”的正向循环。战略的转型带来的不仅仅是业绩上的明显改善,还可能会推动快手市值的彻底重估。毕竟快手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 20.5% , AI 视频工具在全球市场访问量份额已达 30.7% 。

3

快手电商能否反超抖音?

快手和抖音在行业中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抖音用户以一二线年轻群体为主,消费力强,适配高溢价商品。虽然未上市,但张一鸣连续多次问鼎中国首富就说明了字节的估值之高。而快手 58.8% 用户位于三四线以下城市,形成了“老铁”经济,但过度下沉,也让快手商业价值被低估。

抖音在 2023 年营收达 8635 亿元,快手同期为 1134.7 亿元,两者差距为 7.6 倍。 2024 年抖音营收增幅约为 20% ,快手营收增幅为 20.5% ,两者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但 2025 年上半年,抖音电商 GMV 预估为 2.1 万亿元(抖音自身的目标为 2025 年全年 4.2 万亿元),和快手的 3589 亿元相比,两者差距则被缩小至 6 倍。

现阶段广告收入依然是两家的主要营收构成,抖音的广告收入远高于快手。 2024 年抖音广告收入达 3601 亿元,占总营收的 60% 以上,信息流广告 CPM 价格为 12-20 元。而快手的广告收入仅为 724 亿元,不足抖音的 1/5 ,广告加载率仅为抖音的 1/3 , CPM 价格区间为 8-15 元,主要依赖私域流量和主播软植入。

不同市场地位,让抖音和快手的主要受众群体有所差异,营收也存在不小差距。 2023 年抖音营收领先快手 7000 多亿元。其 2023 年 GMV 突破 2.2 万亿元,品牌商品占比高。如美妆国际大牌近半。货架电商增速显著, 2023 年商城 GMV 同比增 277% 。‌快手‌ 2023 年 GMV 为 1.18 万亿元,依赖直播打赏和下沉市场复购。 2025 年泛货架电商占比超 32% 。但快手头部主播依赖问题突出,如辛巴家族贡献近 1/3 成交额,随着辛巴宣布退网,这一业务也面临挑战。

抖音日活用户超过 7 亿,而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快手日活用户为 4.09 亿,日活用户上抖音领先幅度较大,依托“巨量引擎”精准投放,单一用户广告价值约为快手的 2 倍。好在快手的日活时长以 128 分钟略高于抖音的 120 分钟。

抖音拥有技术整合强的优势,品牌化路径清晰,高客单价商品占比高。品牌化、高客单价选抖音;下沉市场、强社交属性选快手 ‌。

快手 AI 业务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不错,但可灵的用户量和知名度都还远未达到豆包的高度,截至 2024 年年底豆包下载量已达 1.6 亿。快手 2025 年新规重点扶持三农、非遗内容,本地生活流量倾斜 200% 。其 60% 用户来自三四线城市,社区属性强,主播与粉丝关系紧密,如“老铁经济”,复购率可达 50% ,但多数产品为 50 元以下的低价日用品、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下沉市场品类。但其高复购率的社群运营‌‌在下沉市场优势受拼多多等平台挤压,其偏高退货率也高于抖音。

投资人史保刚认为, “快手股价由 400 多港元跌至 70 港元左右,是市场挤掉了水分,快手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俗,电商业务也迎来爆发。但是短视频平台的主要营收就是广告和直播以及电商业务,这三大业务抖音都领先快手,且抖音的用户体量大于快手,电商客单价也远高于快手,快手想超越抖音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需要继续努力。”

抖音在规模、品牌化和技术整合上全面领先,而快手通过降本增效实现盈利,但需解决用户价值挖掘和头部主播依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2021 年 2 月,快手在港股上市时发行价为 115 港元,最高股价达 417.8 港元,最新股价与之相比回撤约 80% ,如今上市超过 4 年半,依旧破发大约三分之一,历史最低股价曾低至 31.75 港元,市值较高峰值蒸发约 1.5 万亿港元。

目前快手只取得阶段性胜利,程一笑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