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把“厚黑学”当“生存圣经”,揣着《厚黑学》逢人就说“做人要脸皮厚、心够黑,不然混不开”;有人把“厚黑术”当“成功捷径”,遇事总想着“怎么装、怎么骗、怎么算计”,觉得这样能少走弯路。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靠“厚黑”上位的人,要么是“风光三五年,一朝翻车现原形
有人把“厚黑学”当“生存圣经”,揣着《厚黑学》逢人就说“做人要脸皮厚、心够黑,不然混不开”;有人把“厚黑术”当“成功捷径”,遇事总想着“怎么装、怎么骗、怎么算计”,觉得这样能少走弯路。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靠“厚黑”上位的人,要么是“风光三五年,一朝翻车现原形”,要么是“赚了钱,却没了朋友,夜里连觉都睡不踏实”。
其实厚黑学这东西,不是李宗吾写了书才有的,古今中外的历史里,到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可它到底是能让人站稳脚跟的“生存智慧”,还是会把人拖进深渊的“人性陷阱”?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
一提到中国古代的厚黑,很多人会先想到《厚黑学》,但早在这本书诞生之前,厚黑的套路就已经在历史里“生根发芽”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民间都说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话把“心黑”的底色暴露得明明白白。当年他逃难时,误杀了招待他的吕伯奢一家,明明是自己的错,却硬说“我不杀他们,他们就会害我”,把“绝情”当成了“果断”。还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表面上打着“辅佐汉室”的旗号,天天对汉献帝毕恭毕敬,实际上却把皇帝当成“傀儡”,用皇权的名头号令诸侯,实现自己的野心——这就是“脸皮厚”的套路:明明是夺权,却要装出“忠君爱国”的样子。
再看唐代的李林甫,更是“厚黑界”的“高手”,历史上都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平时跟同事相处,他总是笑脸相迎,说话甜得像抹了蜜,谁要是有难处,他嘴上说得比谁都热心,可背地里却专搞“背后捅刀”。有个叫李适之的大臣,跟他一起当宰相,李林甫表面上跟他称兄道弟,暗地里却偷偷给唐玄宗说“李适之推荐的人不靠谱”,还罗织罪名,把李适之排挤出了朝廷。李林甫靠这手“厚黑术”当了十九年宰相,可最后呢?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打压有能力的将领,重用只会拍马屁的胡人,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他死后没几年,就被削了官、抄了家,连墓碑都被砸了,连个留名的地方都没有。
还有明代的严嵩,更是把“厚黑”玩到了极致。他知道嘉靖皇帝喜欢修仙,就天天熬夜研究“青词”(修仙用的祭文),自己写不好,就让儿子严世蕃代笔,然后装成是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哄得嘉靖皇帝对他信任有加。对同僚,他更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跟夏言共事时,表面上对夏言恭恭敬敬,暗地里却收集夏言的“黑料”,最后诬告夏言“通敌”,把夏言送上了断头台。可严嵩的结局呢?他儿子严世蕃被处死,他自己被抄家,晚年只能在破庙里讨饭,临死前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只能用草席裹着埋了。
这些古代的“厚黑高手”,看似一时风光,可结局大多凄惨。为啥?因为厚黑学有个致命的缺陷:它只盯着“眼前的那点利益”,却忘了“人心是最经不起算计的”。你靠耍手段赢了一次,别人下次就会防着你;你靠绝情占了便宜,身边的人就会慢慢远离你。就像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可到死都没能称帝,因为手下的人怕他、服他的权,却不真心敬他;就像严嵩,权倾朝野时,身边的人天天围着他转,可他一倒台,连个帮他说话的人都没有——这就是厚黑的代价:赢了权位和利益,却输了人心和体面。
不光中国有厚黑,国外也有类似的“生存法则”,只不过换了个名字,比如“马基雅维利主义”,听着洋气,本质上跟厚黑学没区别。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里写过一句话:“君主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话一出来,就把“厚黑”的内核说透了——他觉得,君主可以“装仁慈”,但不能真仁慈;可以“背信弃义”,只要对自己的统治有利。他还举了个例子: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表面上是“虔诚的基督徒”,天天去教堂祈祷,到处宣扬“宗教信仰”,可背地里却靠武力征服了周边的国家,甚至迫害犹太人,把抢来的土地和财富都装进自己的口袋。马基雅维利觉得,这就是“聪明的君主”——把“厚黑”藏在“道德”的外衣下,既得了好处,又落了个“好名声”。
在商业领域,国外的“厚黑”套路也不少。比如早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表面上打着“做贸易”的旗号,把英国的商品卖到印度,可实际上却带着军队,靠武力掠夺印度的棉花、茶叶和黄金,还用欺骗的手段跟当地部落首领签订不平等条约,把“侵略”说成是“传播文明”。还有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为了垄断市场,天天搞“低价倾销”——把石油的价格压得比成本还低,把小的石油公司逼到破产,然后再把这些公司低价收购;要是遇到不服气的对手,就散布对手的谣言,说“他们的石油质量差,用了会出事”,破坏对手的声誉。这些套路,跟中国的“厚黑学”本质上一样:都是“为了利益,不讲底线”。
可这些国外的“厚黑高手”,结局也没好到哪里去。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靠掠夺赚了很多钱,可因为过于贪婪,对印度人征收重税,还抢走了农民的土地,最后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政府没办法,只能取消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让它慢慢走向衰落。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更惨,虽然垄断了美国90%的石油市场,可因为破坏了市场公平,被美国最高法院以“反垄断”的名义拆分,分成了34家小公司,曾经的“商业帝国”一夜之间就没了。这说明,不管在哪个国家,“厚黑”或许能让你赢一时,却赢不了一世。因为社会需要秩序,人们需要公平,一旦“厚黑”突破了底线,就一定会遭到反噬。
很多人觉得厚黑学是“生存智慧”,其实是把“小聪明”当成了“大智慧”。厚黑学的本质,就是“用短期的利益,换长期的代价”——你靠算计得到的职位,终会因为没人配合而坐不稳;你靠欺骗赚来的钱,终会因为口碑崩塌而赔回去;你靠绝情推开的人,终会在你需要帮助时转身离开。
就像职场里常见的场景:有人为了升职,天天抢同事的功劳,把同事做的项目说成是自己的,还在领导面前说同事的坏话,说“他能力不行,这个项目全靠我”。没过多久,这人真的升了职,可身边的同事都不愿意跟他合作,有好的想法也不跟他分享,他负责的项目因为没人配合,经常出问题,最后因为一个大错误,被领导降了职,还成了公司里的“笑柄”。还有些开小店的老板,靠卖假货、缺斤短两赚了快钱——把过期的食品重新包装,当成新的卖;卖水果时,在秤上做手脚,一斤水果实际只有八两。可一旦被顾客发现,就会被举报,店铺会被罚款,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最后不仅赚的钱都赔了进去,还落了个“黑心老板”的名声。
反观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很少靠厚黑。比如曾国藩,他带兵打仗时,主张“以诚待人”,哪怕对敌人,也不搞“阴谋诡计”。有次他的军队被太平军包围,弹尽粮绝,有人劝他“可以假装投降,等援军到了再反击”,可曾国藩说“做人要讲诚信,哪怕是敌人,也不能骗”,最后靠坚守等到了援军,还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他做官时,主张“清廉自守”,不贪不占,虽然经常被人排挤,可因为做事踏实、为人正直,最后成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死后还被人敬重,连慈禧太后都为他题词“勋高柱石”。
再比如国外的企业家巴菲特,他投资时主张“诚信为本”,从不搞“内幕交易”,也不恶意打压对手。有次他看中了一家公司,没有像其他资本家那样“低价收购、赶走创始人”,而是跟创始人商量“我投资你,你继续管理公司,咱们一起赚钱”,最后实现了共赢。巴菲特靠这种“真诚合作”的方式,成了“股神”,还赢得了“商界良心”的称号。
这说明,真正的生存智慧,从来不是厚黑,而是“真诚”与“底线”。因为真诚能换来信任,信任能让你拥有长久的合作;底线能换来尊重,尊重能让你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厚黑学就像“毒药”,喝下去可能暂时缓解“饥饿”,但时间一长,就会“中毒身亡”。
现在很多人喜欢读厚黑学,不是因为它有多高明,而是因为社会上有些“不公平”的现象,让人们觉得“不厚黑就会吃亏”。比如看到有人靠给领导送礼升职,就觉得“自己不送礼,再努力也没机会”;看到有人靠耍小聪明赚了钱,就觉得“自己老老实实做事,永远赚不到大钱”。
可实际上,这些“靠厚黑占便宜”的人,只是少数,而且大多走不长远。就像上学时,有些同学靠作弊考了高分,可一到重要考试,就会原形毕露;工作后,有些同事靠耍手段抢了功劳,可时间一长,领导就会发现他“只会抢功,不会做事”,最后还是会被淘汰。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规矩”,就放弃自己的“规矩”。就像走路,别人走捷径掉进了坑里,我们不能也跟着走捷径,而是应该走正道,哪怕慢一点,也能走得稳、走得远。
另外,我们要分清“厚黑”和“变通”的区别。很多人把“情商高”当成“厚黑”,这其实是种误解。变通是“在底线内,灵活解决问题”,比如跟人打交道时,多替别人着想,说话委婉一点,不伤人;遇到困难时,换个思路,找到更简单的解决办法。这是“情商高”,是让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而厚黑是“突破底线,算计别人”,比如为了利益,欺骗别人的感情,挪用别人的钱;为了升职,陷害同事,抢同事的功劳。这是“人品差”,是让别人难受,自己也不会好受。
最后,我们要明白:社会的进步,从来不是靠厚黑推动的。靠厚黑,只能建起“表面的繁荣”,比如那些靠骗来的钱盖起来的大楼,终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塌;靠真诚和底线,才能建起“长久的根基”,比如那些靠优质产品和诚信服务发展起来的企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一座房子,靠偷工减料能很快盖起来,可一阵风就能吹倒;靠真材实料,虽然盖得慢,却能经得起风雨,住得长久。
厚黑学就像“海市蜃楼”,远远看去,满是“成功的诱惑”,可走近了才发现,全是虚幻;它又像“裹着糖衣的毒药”,吃起来甜,可一旦咽下去,就会慢慢毁掉你的人生。古今中外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靠厚黑赢的,终会靠厚黑输;靠真诚和底线赢的,才会赢到最后。
我们没必要学厚黑,也没必要怕厚黑。因为真正的强大,不是“能算计别人”,而是“能守住自己的底线”;真正的成功,不是“能占多少便宜”,而是“能赢得多少人的尊重”。
愿我们都能远离厚黑的陷阱,守住自己的真诚和底线。哪怕走得慢一点,也能走得稳、走得远;哪怕赚得少一点,也能睡得香、活得踏实。毕竟,人生不是一场“靠算计赢的游戏”,而是一场“靠人品赢的修行”——人品好了,路才会越走越宽。
来源:海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