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版,第156-172页
2. 《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第8版,第201-218页
一、现代人,半条命搭在肝脾上
老祖宗早就说过:"百病生于气"。现代人忙忙碌碌,钱没赚够,病先来了。整天对着电脑屏幕,吃着外卖,熬着夜,肝郁脾虚的问题不找上门才怪!
中医讲究"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两脏就像一对相爱相杀的冤家,平衡好了,人精神焕发;失调了,浑身都不得劲。
前两天,一位四十出头的李经理,西装革履,人模人样,却走路像霜打的茄子。
一问才知道,每天工作12小时,饭吃得不规律,肝气郁结得都快冒烟了,脾胃虚弱得像个漏斗。整天情绪像过山车,坐也坐不安,睡也睡不好,这不是"人废了一半"是什么?
二、肝郁脾虚,这对"欢喜冤家"怎么搞的?
肝在中医里可是个"将军",性子急,喜欢舒展,最怕憋屈。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得不到发泄,这肝气就像个闷在罐子里的爆竹,憋着不痛快。
肝气郁结的表现,说白了就是"心烦意乱、胸闷气短、叹气连连、睡不安稳",甚至连做梦都在发脾气。
《金匮要略》中早就提到:"忧思伤脾"。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我们的"消化大总管"。
脾胃最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最怕湿邪和各种不规律。现代人不按时吃饭,冷热不分,还爱来点又辣又油的外卖,这不是把脾胃往火坑里推吗?
中医讲究"肝木克脾土",肝气郁结时,就会横逆侵犯脾土,导致脾失健运。
这时候,吃东西没胃口,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疲劳乏力,体重下降...整个人就像霜打的秋菜,蔫不拉几的。
三、柴胡白术,一对"黄金搭档"
说起疏肝健脾,就不得不提到两味神奇的中药——柴胡和白术。
柴胡,外号"小白龙",性味苦平,入肝胆经。
它在中药界可是个"老资格",《神农本草经》就把它列为上品。
柴胡疏肝解郁的本领,就像是给憋闷的心情打开了一扇窗,让郁结的肝气有了宣泄的出口。
宋代医家严用和在《济生方》中就记载了著名的"逍遥散",以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这方子用了800多年,至今仍是治疗肝郁脾虚的经典方剂!
白术,四君子汤中的重要一员,外号"土中精髓",性温味甘苦,入脾胃经。白术是个勤劳的老黄牛,踏踏实实地为脾胃干活。
它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特别适合那些"饭吃不香、腹胀腹泻、倦怠乏力、手脚发沉"的脾虚人群。
白术健脾的本领,就像是给疲惫不堪的脾胃送去了一剂强心针,让它们重新振作起来,恢复运化功能。
中医的辨证施治精妙之处就在于,柴胡疏肝,白术健脾,这一"阴"一"阳",相辅相成。
肝气舒畅了,脾胃自然能好好工作;脾胃健运了,肝的疏泄功能也能正常发挥。这就是所谓的"一药双补,一箭双雕"!
四、现代人的肝郁脾虚,是怎么"炼"成的?
现代人的肝郁脾虚,可是"炼"了好一阵子才有的"成果"。
首先,工作压力山大。
从早忙到晚,眼睛盯着屏幕,大脑高速运转,却很少有时间放松。加班、deadline、KPI,哪一个不是肝气郁结的"催化剂"?
情志不畅是肝郁的祸首,而饮食不节则是脾虚的罪魁,两者相加,不生病才怪!
其次,饮食不规律。现代人吃饭像打仗,要么狼吞虎咽,要么干脆不吃。
外卖、快餐、夜宵,这些都是脾胃的"噩梦"。
再者,久坐不动。
中医讲"久坐伤脾",可现代人哪有时间运动?从办公室到餐厅,从餐厅到家里,全靠电梯和汽车,腿脚都快废了。
最后,作息紊乱。熬夜成了家常便饭,子午觉都搞不清,生物钟全乱了套。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这一套早就被现代生活打乱了。
五、肝郁脾虚,如何巧治?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
发现自己有肝郁脾虚的苗头,就该及时干预,别等到"人废了一半"才想起来求医问药。
治疗肝郁脾虚,关键在于"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药食同源,生活调理同样重要。
前面说到柴胡加白术的组合,可是治疗肝郁脾虚的黄金搭档。此外,还有许多经典方剂:
·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 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香附等,疏肝理气,缓急止痛。
· 六君子汤: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
切记"是药三分毒",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肝郁主要由情志不畅引起,所以情志调理尤为重要。
· 适当宣泄:找朋友倾诉,或者尝试写日记,把郁闷的情绪发泄出来。
· 运动疏肝: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或者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能帮助疏通肝气。
· 培养兴趣:插花、书法、绘画、音乐等,都能陶冶情操,舒缓心情。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脾胃至关重要。
· 戒生冷油腻:脾胃喜温恶寒,尽量避免冰镇食物、冷饮,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 多食温补食物:山药、莲子、薏米、大枣、桂圆等,都是脾胃的"好朋友"。
·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给脾胃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六、典型案例:一位"肝郁脾虚"患者的蜕变
张先生,45岁,企业高管。
因"情绪抑郁、胸闷不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3个月"来诊。
问诊得知,张先生常年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成习,近期因公司经营不善,情绪低落,食欲锐减,体重下降5公斤,还出现腹胀、便溏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为肝郁脾虚证。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肝郁脾虚并非不治之症,只要辨证准确,结合药物治疗与生活调理,完全可以恢复健康。
七、结语:顺应自然,知足常乐
肝郁脾虚是现代人常见的综合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柴胡和白术的组合,正是针对这一症候群的"一箭双雕"之策。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最高明的养生之道就是顺应自然规律。《道德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适当放慢生活节奏,学会满足,学会停止,才能保持长久的健康。
肝脾和谐,气血调和,人自然精神焕发,活力四射。
与其等到"人废了一半"才想起求医问药,不如从现在开始,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肝郁脾虚的发生。
毕竟,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上医治未病",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陈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