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媒《国家安全杂志》在8月28日发表了一篇深刻反思的文章,称F-22在1998年被禁止出口是美国近30年来在军事航空领域最大的战略失误,不仅造成了F-22成本高昂,导致美国空军采购数量锐减,甚至最终还影响到了美军的NGAD六代机计划!
美媒《国家安全杂志》在8月28日发表了一篇深刻反思的文章,称F-22在1998年被禁止出口是美国近30年来在军事航空领域最大的战略失误,不仅造成了F-22成本高昂,导致美国空军采购数量锐减,甚至最终还影响到了美军的NGAD六代机计划!
F-22确实算得上一代名机,1997年首飞时震惊了全世界,完全没想到战斗机竟然还能这样设计,流线型的机身没有一点多余凸起,看起来就是常规布局加一点翼身融合,但看着就是舒服!加莱特进气道隐藏在机腹,金黄色的座舱盖以及二元矢量的尾喷口,还有那外倾的双垂尾,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是多余的!
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F-22的技术指标也是极其优秀的!五代机的4S性能就是以F-22为标准定义的:
Stealth(隐身):菱形边缘、S型进气道、内置弹舱,表面还有吸波涂料,雷达反射面积极低;同时还强调红外隐身和数据链的电子信号控制;Supercruise(超音速巡航):两台普惠F119-PW-100 矢量推力发动机,无需加力燃烧室即可1.5马赫速度下长时间巡航;Supermaneuverability(超机动性):F-22的发动机配备了二维推力矢量喷管,结合先进的飞控系统,可以进行大迎角、超常规机动,近距离格斗几乎无敌;Situational Awareness(态势感知):AN/APG-77 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战系统、数据链,可以为飞行员远距离发现目标并向飞行员呈现高度简化、直观的战场全局图像;F-22出世的年代,中国的歼-10还没试飞,国产最先进的战斗机还是歼-8,国内装备最先进的苏-27数量不多只是点缀。面对F-22性能毫无胜利希望的中国空军,甚至一度还制定了8架歼-8轮番逼近换取击落一架F-22的悲壮战略。
以为一架F-22的载弹量是6枚中距弹+2枚格斗弹,歼-8的战略是一架接一架轮番冲到F-22面前格斗击落F-22,但当时应该忽略了一点,F-22在矢量发动机的加持下,格斗性能一流,歼-8的机动性远不如F-22,所以8架歼-8换一架F-22的策略注定是不能达成的!
然而时间二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装备的战斗机从歼-8到歼-10,再到歼-15歼-16,再是歼-20歼-36,去年底更是试飞了六代机歼-36和歼-50,但是美国到现在还是F-22当家,六代机还不知道在哪儿飞呢!唯一的变化是F-35造了不少,这玩意儿要比电子战性能确实比F-22好不少,但F-35其他性能烂得一笔!
为什么会这样?美媒反思:根源是禁止F-22出口
中国确实在军事航空领域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反超,美国的六代机F-47还是在歼-36和歼-50试飞后逼出来的,要不然估计还得延期!二战以来一直领先全球一到两代的美国空军,从来都没有受过这种窝囊气!为什么会这样?《国家安全杂志》在8月28日的报道揭开了原因!
这篇以标题为《美国F-22猛禽战斗机大错误仍然令人痛心》报道称,美国当年禁止F-22出口是这些问题的根源!1998年,美国会通过了《1998财年国防拨款法案》,其中的 第8117条款(Section 8117) 明确规定:任何资金不得用于批准或许可F-22出口!这项禁令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
保护隐身、航电和雷达等尖端技术,防止外泄;成本过高,认为只满足美国空军需求即可。从1998年起,美国在法律层面彻底锁死了 F-22 的对外销售的可能。据公开报道,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色列这些亲密盟友曾多次表达采购意愿,但美国政府因为国会禁令拒绝了这些国家的请求。沙特和阿联酋也曾提出要采购,但连F-35都犹犹豫豫,F-22更是绝对拒绝!
《国家安全杂志》认为美国政府采取这一战略确实阻止了F-22的尖端技术外泄,但同时也错过了一个相当巨大的机会!报道认为,这个战略至少从四个层面上阻止了美国的军用航空器的一个极其重大的发展机会:
第一是因为美国没有出口F-22,使得盟友在面对中俄先进战机威胁时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武器装备应对,这从另一个角度上让美国的同盟关系与联盟体系受到影响,从而让美国错失了通过共享最先进战机来建立更加紧密作战体系的机会。
第二是禁止出口和短期生产跑使得相关产业链及防务工业基础削弱,阻止了后续续建或升级的可能性,如果允许盟国参与采购、共建或共享生产线,可能会引入更多规模效益,实现联合作战能力的提升;
第三则是丧失了规模经济,推高了成本,这个也是F-22项目禁止出口拆除生产线后的最大的影响,《国家安全杂志》报道认为,六代机项目受阻甚至也与此有关!
F-22项目洛马是血亏!有很多网友都认为,F-22单价高达1.43亿美元,洛马怎么就亏了?答案其实很简单,洛马在F-22研发耗资大概在400亿美元左右,另加上产线以及196架(187架作战型,8架测试机)的制造费用大约是670亿美元,总计大概在1100亿美元不到点!
洛马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回血多少呢?在F-22研发之初还是冷战时期,其预计采购数量大约在500~750架左右,F-22首飞时冷战早就结束,美国空军也没有那么多采购压力,另外接近1.5亿美元的单价让美军也觉得亚历山大。因此在采购187架作战型之后就终止采购了。
按美军支付的总额670美元总采购费用计算,洛马看着是挣了将近200亿美元,但事实上减去研发后就只有差不多270亿美元的“利润”,再按187架*1.43亿美元的单价=267亿美元,几乎就是刚好覆盖了研发+制造成本费用,就算洛马再降本增效最多就是挣了个辛苦钱。
原本洛马是指望F-22项目大赚的,但1998年美国会的禁令已经让洛马这个希望彻底破灭!之后洛马尽管拿到了一个挣钱的“金蛋项目”F-35,但因为F-35的设计思想是联合战斗机,海军陆战队、空军以及海军统一到同一款战斗机,导致该项目多次延迟,设计也一改再改,导致项目延期,洛马的投资迟迟不能收回。
这个原因也让美国军工企业对这种先进战斗机研发项目敬而远之,因为研发太先进的战斗机反而可能会被禁止出口,而美军需求有限无法“变现”,这也使得NGAD(美军六代机项目早期名称,目前空军已经确定为F-47)迟迟不能进入正式研发阶段。
2023年7月27日,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执行长 Kathy Warden 宣布,该公司将不会作为主承包商响应美国空军关于 NGAD 的 RFP(Request for Proposals),即正式退出主承包竞争。洛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美国六代机技术储备最强的企业,但这次波音拿到了F-47项目,你认为洛马是不是有点在置气?还是特朗普真要去抢救波音?
《国家安全杂志》的这篇报道将美国六代机研发落后也归咎为F-22禁止出口上也有点道理,但总的来说并不是全部,主要问题还是中国在军用航空器领域技术全面突破以及体制优势有很大的关系,研发不以利益为导向,美国军工复合体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在正确的道路上确实会非常有利于项目发展,但一旦遭遇逆境可能就会撂挑子不干,六代机可能就是这个问题的牺牲品。
去年12月26日横空出世的歼-36让全世界彻底看出了中国战机发展思路,而事实上中国在2011年试飞的歼-20就让敏感的军事专家们嗅出了一丝未来中国定义的空军发展战略。歼-20的机身要比F-22和F-35大得多,两者之间的作战半径差异相当大:
F-22:内油8.2吨,作战半径850千米;F-35,内油8.2吨,作战半径1000千米;歼-20,内油11吨,作战半径1500公里+;这是五代机中作战半径最大的机型,为什么中国的歼-20作战半径要那么大?美军的五代机1000公里就能打天下了?美军在设计之初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西太美军基地星罗棋布,随便找个机场都能着陆,威胁个中国,不需要超大航程的战斗机!
但是中国作战飞机不一样,需要执行的是局域拒止/反介入任务,也就是战机需要前出西太执行任务,没有前线提供支援的机场,凭借的就是战斗机的超大航程完成作战任务,歼-20的大航程目的之一就是如此。
其二是歼-20的作战目的除了正面硬刚F-22和F-35外,还有一招避其锋芒打击其后续支援的预警机和加油机,目前中国弹道导弹和火箭弹基本已经可以覆盖第一岛链,这些“星罗棋布”的机场将会被摧毁,太平洋战争时期的“跳岛战术”完全不灵光!
问题来了,按F-22和F-35的小身板执行任务时,300多千米外必定有预警机,400~500千米外必定有加油机,所以歼-20配备PL-15就是前出准备收拾美军的后勤支援链的,打掉了预警机和加油机,美军的战斗机还能干啥?
去年歼-36试飞后这个倾向性就更明显了,歼-36的有腹部大型弹舱和两侧两个辅助弹舱,翼身融合三发设计,外界评估其作战半径超过3200千米,如果歼-36挂载传说中射程800~1000千米的空空导弹的话,其威慑半径在4000千米+!
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仅仅按作战半径计算,歼-36一架能干满9架F-22的任务,要是算上电子战性能以及忠诚僚机的作战效能的话,一架可能会达到F-22一个中队甚至更多战机的作战效能,完全打破了五代机需要大量部署才能满足作战要求的问题,仅需要一个相当低数量的配置就能让整个西太在歼-36的机腹下颤抖!
所以F-22的作战理念设计严重错误,F-35也是同样的毛病,歼-20试飞时这两款战斗机已经成型无法再改,未来能改变设计的也只有F-47了,不过据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Gen. David Allvin)在2025年5月发布的图表中的数据,F-47的作战半径也只有1,000 海里(约 1,852 公里)
确实体现了中美两国空军未来作战方向的设定,这是出于两国空军作战定位,比如以关岛为基地,1800公里的半径能抵达台湾外海,基本能拦截中国空军前出西太执行任务的战机以及对海任务中的打击中国前往太平洋的驱逐舰与航母等,而歼-36则直接将关岛覆盖在作战半径内,甚至还能威胁到迭戈加西亚空军基地。
当然本文不是鼓吹大航程,中国比较倾向于在高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超大载弹量以及超机动性背后的超大航程!简单的理解就是既要又要的性能,美国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才妥协出来的F-22和F-35,这才是中美两国在技术储备上的真正差异!
不过F-47有一个设计非常有趣,在中国五代机和四代机上非常流行的鸭翼出现在了F-47上!鸭翼不好吗?事实上鸭翼还真不是啥坏东西,它能让歼-20用最小的展弦比获得了最大的升力,解决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
但是中国的歼-36和歼-50为什么不用?因为中国已经可以用主翼面的各种气动翼面实现高机动性,为什么还要鸭翼?中国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已经来到了更高的层次,但美国却不是,依然还在挖掘鸭翼潜力的程度,换句话说中美真的开始出现代差了,不只是战斗机技术,而是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上,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
来源: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