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2025百度云智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分享了百度智能云打造云智一体、智能优先的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最新进展和落地实践。
8月28日,2025百度云智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分享了百度智能云打造云智一体、智能优先的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最新进展和落地实践。
在沈抖的主题演讲中,穿插的重磅发布非常多,比如发布百舸AI计算平台5.0、千帆大模型平台4.0以及一些落地的AI应用等。
总结而言,可以归结为百度智能云对自己独特的AI全栈能力进行了持续加码,进一步提升在算力、模型、Agent开发平台、应用等层面的能力,让客户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部署和开发AI产品。
“智能经济时代,一定要有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这就是智能优先的AI云。”沈抖的这句断言,不仅深刻洞察了产业趋势,也重申了百度智能云的战略核心:依托全栈AI优势,领跑AI云赛道。
智能经济时代呼唤AI新基建
为何“智能优先的AI云”如此重要?其背后是技术发展的代际跃迁。
在过去的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信息流通”。网站与App封装和交付的都是信息,单凭信息的高效流转便足以创造巨大价值。
如今,随着AI大模型技术浪潮的到来,时代的核心已转向“智能”。大模型和Agent封装的是智能,交付的是可直接创造价值的“结果”。大量的Agent正深入从生产到经营的各个环节,重塑价值链。
2022年11月30日,从ChatGPT发布到今天,短短33个月,整个世界围绕大模型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整个IT技术栈正围绕AI重构,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也在经历深刻重塑,曾经理想化的RaaS(Result as a Service,结果即服务)正逐步成为现实。
这种技术代际变革不但是第一次有技术展现出如此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力,它还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经济时代,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并诞生无限的可能性。
红杉资本合伙人Konstantine Buhler日前预估,人工智能浪潮的变革力量将媲美甚至超越工业革命,仅仅美国服务市场就蕴藏着一个价值10万亿美元的庞大商业机遇。
如果说传统IT时代的基础设施是IOE技术栈,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以CPU为核心的云计算;那么在智能经济时代,以GPU为代表的智能算力为核心的AI云,正成为新的关键基础设施。
当智能被封装进各类Agent,深度参与价值创造与交付,AI云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中心,而是驱动业务增长的新型利润中心。
这也意味着,AI云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当然市场潜力也无比巨大。
AI大幅提升云市场竞争门槛
如今,云厂商已形成一个共识:智能经济将催生一个规模空前的云服务市场。但与此同时,AI也正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大幅抬高云计算的竞争门槛。
从传统的CPU集群转向GPU集群,云服务的技术内涵与服务标准已今非昔比。这早已不是简单采购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就能参与的游戏。
自2022年底大模型火爆以来,云厂商纷纷开始强调自身的AI属性。进入2025年后,随着中国开源大模型DeepSeek爆火,云厂商对AI云的心智争夺更趋白热化。
但是,在这场采用新游戏规则的淘汰赛中,竞争趋势初露端倪:市场在快速向百度、阿里等少数厂商集中。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市场上真正具备全栈AI技术能力和雄厚资本的厂商并不多。
以大模型的后训练为例。今年,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强化学习在大模型后训练中的应用。强化学习通过可验证的奖励机制,激发了模型更深层次的逻辑推理能力,它所采用的训推一体的计算范式,也带来了今年最重要的AI计算范式的变革。
但是这种模型后训练方式为模型提供更广阔优化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平衡AI计算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
真的高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需要AI云厂商在网络、算力、推理系统,以及训推一体系统等四个方向上做大量的技术创新。如果团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深厚积累,根本就没办法在市场上提供有竞争力的云服务。
而随着大模型技术持续演进,对AI云厂商技术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因此,在中国,真正有能力提供顶级AI云服务的厂商,将会愈发稀缺。
事实上,市场格局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市场研究机构IDC日前发布的《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4》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增长55.3%。其中,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百度智能云与阿里云并列第一,腾讯云和华为云紧随其后。仅百度与阿里两家,就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头部效应极其明显。
百度领跑AI云赛道
事实上,作为全球AI云首倡者的百度智能云,依托“云智一体”战略,已经连续六年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面对AI云市场的蓬勃发展与广阔前景,其目标也非常明确:持续巩固并扩大领先优势。
这种领先,跟百度早早布局人工智能密切相关。早在2013年,百度便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并在美国加州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它把深度学习应用于搜索优化,比谷歌还要早。2019年初,百度发布了在线语音领域全球首创的注意力大模型SMLTA。
2023年,在率先发布文心一言大模型之后,百度提出了建设系统级智能基础设施的战略主张。经历两年多的努力,百度构建了以“百度百舸GPU算力平台”为基座、“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为大模型企业服务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系统。
“在中国几家重要的云服务大型公司中,百度是战略意图最清晰和企图心最大的一家。”在8月28日百度云智大会上亮相的财经作者吴晓波在演讲中直言,在这场大模型浪潮中,百度重新回到了科技创新的核心主战场。
吴晓波说,他调研过很多企业,尤其最热门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几乎都是百度智能云的客户。
在大会现场,VAST创始人兼CEO 宋亚宸、李未可创始人&CEO 茹忆、心影随形(逗逗游戏伙伴)创始人&CEO 刘斌新先后登台,讲述了他们在百度智能云上的AI创新。而在大会展区内,由昆仑芯超节点、各类新锐Agent创新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数字人应用等构成的AI生态也已经初具规模。
当这些新兴产业的代表企业们乘着AI浪潮高速成长时,作为技术底座的百度智能云,无疑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每一代基础设施的使命,都是激发新产业、创造新增长。”沈抖透露,百度智能云推动AI深入产业,目前服务了超过65%的央企客户和超过46万家企业,打造的Agent已经超过130万个。
此外,在很多细分行业赛道上,百度智能云的渗透率同样领先:8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150余家保险、券商和基金公司,TOP10手机厂商,95%的主流车企,50%+游戏厂商,20家具身智能企业落地大模型都选择了百度智能云。
可以说,凭借过去十多年对AI的提前布局,以及打造出来的覆盖加速硬件(芯片)、云、模型和应用层的全栈AI技术,百度智能云已经站在了AI云赛道的核心位置之上。
2025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了34%,相比2024年上半年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实现了进一步加速。
而随着AI进入真正的“超级周期”,渗透到各行各业交付价值,百度智能云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来源:智能超参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