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我们第二次访问凯于图凯诺。两年前自驾拉普兰时,我们从芬兰的小镇海塔(Hetta,68.38N, 23.63E)当日往返160公里,对这里做了一次闪电式的访问。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凯于图凯努
-9℃ | 1℃
阴有小雪
4
这是我们第二次访问凯于图凯诺。两年前自驾拉普兰时,我们从芬兰的小镇海塔(Hetta,68.38N, 23.63E)当日往返160公里,对这里做了一次闪电式的访问。
那一次,认识了萨米文化中心——锡达(Siida)大楼。
上午离开诗人劳德娜时,她告诉我们,锡达大楼里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与驯鹿有关的。
走进锡达,才知道这个会议是国际驯鹿中心承办的“世界原住民广播电视大会”(World Indigenous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Conference)。
与驯鹿放牧有关的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工作者出席了这个会议。会议厅里,挪威的研究人员正在做关于挪威驯鹿现状的演讲。
见到涅涅茨人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里,我们竟遇到了涅涅茨人!
俄罗斯北极圈里的涅涅茨人是世界上所剩无几的原生态游牧民族。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他们,但由于他们处于游牧状态,在互联网上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偶尔找到和他们有关的机构,我发去英语邮件也是无人回复。
虽然今天会议上的涅涅茨人都不是牧民,但毕竟见到了涅涅茨人,还是令人兴奋不已。
在会场外的大堂里,为他们拍了几幅肖像。这些年轻人对我的采访都很配合。但由于我不懂俄语,我们之间的交流只能用英语,他们给我留下的名字也是用英语拼出的,没留下俄语名字,是个遗憾——俄罗斯亚马尔自治区记者Tanya(涅涅茨人)。约克莫克 Gymnasilm大学的学生Anne Nuhi。
驯鹿放牧学校
镇里有所驯鹿放牧学校(Samisk videregående skole og reindriftsskole)。
这是一所高中阶段的原住民学校。在学习萨米语的同时,体验萨米文化,传承和加强萨米人的身份、文化和语言。
大厅的展示柜里,来自挪威不同地区的萨米帽子各具千秋。不过,陈列的方式很奇葩——第一层和第三层主要是男帽,第二层和第四层全是女帽,但第一层的左一却是女帽。
楼上有两个教室处于开放状态。走进其中一个,女孩子们正在上化妆课。
另一个教室是传统缝纫与刺绣。
缝制萨米枕头的金发姑娘,名叫Anja Maria,18岁。萨米人,但美丽得酷似斯拉夫人。
骑士们潇洒地随意地喝着咖啡——有人站在雪地上,有人靠在雪地摩托上,有人干脆跪在雪地上。他们分别是Kirsti(女)和Henry(男),Dag(女)和Hilde(男),Harianne(女)和Geirmuno(男)。
街头巷尾
建在盆地里的凯于图凯诺是个雪国。
漫山遍野的雪地上,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无处不在。
这样的雪地足球,你见过吗?
秋千架上的女孩Ida Maren。
哥哥Dan在帮助弟弟Elias学滑板。
来源:HB镜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