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人见过八旬老者,都会下意识觉得慈眉善目,似乎岁月会磨平棱角?但谷正文的名字,又偏偏让人无法平静。他不是寻常老人,更不是旧社会随处可见的“好好先生”。当一个人的冷酷连血缘亲情都不容置疑地踩在脚下,他究竟曾经历过怎样的一生?又是什么样的时局与抉择,把这样的人
大多数人见过八旬老者,都会下意识觉得慈眉善目,似乎岁月会磨平棱角?但谷正文的名字,又偏偏让人无法平静。他不是寻常老人,更不是旧社会随处可见的“好好先生”。当一个人的冷酷连血缘亲情都不容置疑地踩在脚下,他究竟曾经历过怎样的一生?又是什么样的时局与抉择,把这样的人一步步推向极端?话说回来,人性真的能被环境彻底改变吗?
在中国现代史的长河里,很多特工的影子时隐时现,有些寂然无声,有些却满身腥风血雨。谷正文,光是这个名字,便让不少同时代人都发凉。他八十岁的时候,还能直接拎刀找女婿算账,可见他性情之刚烈,手段之果断,一点也没有老去。在那一刹那,家人全都愣了。年近耄耋的老人,因为女婿出轨,直接两刀下去,场面血腥得让熟悉的人也不知道要不要管?
后来想想,那些青少年时代的风雨,好像为他的性格种下了种子。上世纪30年代,他居然能考进北大,那年月,北大的门槛可高得很。谷家也算条件不错。本来,他也不过是跟着大流,听讲课、写论文,有时出入学生运动委员会,书卷气深足。他被推选为书记,身边人看他像个正儿八经的“搞进步”的青年。倒也没人想到过,这人后来会翻天。
但那个时候,天下已不是书生安身立命之地。九一八炮声之后,各地风声鹤唳,一帮学生哭着喊着要救亡,理想就在风里飘。谷正文也跟着“进步”,进了八路军,担任过大队长。这么说吧,如果人生道路肯定不变,他也许能在新中国的队伍里留下名字。但说不准,人心其实最是难测?
传说转折总在无意间出现。1934年一次外出执行任务,被国民党特工抓个正着。其实那会儿,跟他一起被捕的年轻人挺多。谷正文犹豫了,他一边想着怎么自保,一边被软硬兼施地劝降。结果他没有挺住。国民党人开出的条件不错,这年头光用嘴讲信仰不顶饿,朋友们后来说他没骨气。有意思的是,后来那些被他“卖”出来的同志,多半下场凄惨。而谷正文,却在特务系统里越混越开。
不久之后,戴笠手下开始注意他。资料显示,1935年,他居然还没拿到北大文凭,就悄悄地混进了军统系统。一次聚会上,有老同学遇见他,却发现对方看自己的眼神,已经带着寒意了。大概就是在那几年,谷正文的狠劲被戴老板看到了。有些评价说他和戴笠一个德性,都多疑、都狠、都信不过旁人,这可能有点夸张。但不能否认,谷正文混得风生水起。
戴笠的爱将,这四个字很多民国特务都渴望拥有。更加巧合的是,谷正文后来的晋升还真离不开戴笠的撑腰。戴笠不仅在公开场合夸奖,在秘密日记里也称“谷先生可用,性格沉稳,机谋颇佳”。这些话落到毛人凤耳里,自然成了好评。戴笠死后的风波里,谷正文反而更稳了。毛人凤对他不咸不淡,却丝毫不肯削弱手里的权力,这可能是毛觉得整肃不如用好更安心?
1949年以后,国民党东山再起无路可走,带着残部去到台湾,几乎人人失魂落魄。可蒋介石并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念头,各种特工伎俩频频出台。最让大陆情报部门头疼的,正是谷正文。这个人办事极会揣摩主子的心思。表面上说是“反攻”,实际上很多规划只是安慰上峰的噱头,但只要上头喜欢,谷正文就能做出花样来。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特工网陷入疲态,几次行动被破获后,谷正文从幕后冒出来。
较真的要数“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这可是震惊国际的谜团。周恩来的专机被植入炸弹,最终十一位中国与苏联工作人员遇难。外界一直传言幕后主使就是他。无论谷正文是否主谋,他本人却非常乐意让别人这样相信。实际上,台湾当时特工档案流传下来的一份报告还在中央研究院留存,上面红线划得清清楚楚:“操作人员谷姓,直接接受指令。”谷正文本人倒是活得坦坦荡荡,这事他铁口直断不是我干的——但为何别人都信?
瞧,连自家人都防他三分。退休那阵,他还留了个顾问头衔,时不时出席座谈会,一副远离是非的派头。可许多老部下私下议论,他这人小兔崽子也不放过,爱怀疑,谁都不能靠近。说他严厉,那是轻的。有些职员做个汇报、写份笔录,他一句不对全盘否了。曾经的亲人,也都远远疏离。谷正文自称事业至上,可没人真的愿意陪他到老。
接下来的事情在岛内传开惊到了不少人。八十岁的时候,养女谷美杏给他诉苦,说丈夫出轨,家里鸡飞狗跳。别人都是劝和为先,他反而铁着脸来了一场“家法”。没有任何铺垫,直接掏刀,两个动作一气呵成。有人说他是为女儿出头,但熟悉他脾性的人知道——他就是那种什么都能下手的人。要不是年纪大失了准头,女婿那天真的逃不过。
之后谷美杏彻底变了,看向养父的眼神再无亲情。自此,谷正文再没人愿意照看,亲手把自己推向了孤独的尽头。朋友?没有。孩子?顾不上。晚景凄凉成了他的日常。也许,这才是威名赫赫的“活阎王”,最真实的现世报。
但事情其实并不只有冷血这一个说法。部分材料显示,谷正文有时候讲话也会露出点人情味。偶尔,在同僚面前小心翼翼讲笑话;某些聚会时,也会应景喝两杯。翻看1970年代岛内报纸,有记者讽刺他说“嗜权如命”,但也有人说,这人其实小时候胆小,学生时代还会替同桌被老师打抱不平。人会不会变?到底谷正文的冷血是命定,还是环境使然?真真假假,谁说得清。例如他晚年一次外访,曾经哽咽讲起青年时期风雨,说“命运难料”,这种情绪,大抵只剩自言自语。
顺便查了下台“国史馆”解密档案,1978年一份资料记载,谷正文虽为情报局重要顾问,但上头已经有小字条提醒他“年事已高,勿过度介入”。意思就是说,连组织都开始远离他了。晚年的他,其实经济吃得住住得起,却并不开心。说是多疑,也好像忒夸张了点,谁又不是这样呢?谁敢肯定,自己一生稳稳当当,每一步分毫不差?
但谁都清楚,一个通常把危险藏在日常里的老人,背后一定有许多无人知晓的孤独和畏惧。特工这一行,有光鲜,也有血污,心狠手辣不过是一部分。谷正文始终走在刀锋上,注定敌人朋友都捉摸不透他。也许人老了脾气反倒更怪。倒回头再看他弄刀伤女婿那一出,是不是也不过是给自己的人生画上无力一笔呢?人生的结尾,有人会选择宽恕,有人却更倔强,要比这个世界狠上一些。
故事说到这,谷正文的善与恶莫衷一是,冷酷里也有些许柔情。历史里的他始终有着巨大的张力。或许,一切苦果都是自己种下,也绝无所谓轰轰烈烈的意义。谷正文,只是历史里多了一个独特的注脚罢了——就算不理解,也觉得还真有点意思。
来源:有趣的花猫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