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篇幅比较长,这期发文章。先感谢大家的关注。这周的几个重要事件,基本都是围绕AI、算力、大模型、机器人来的。
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中国AI与算力正在迎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革命。
篇幅比较长,这期发文章。先感谢大家的关注。这周的几个重要事件,基本都是围绕AI、算力、大模型、机器人来的。
“未来已来”——这句话不再是科幻台词,而是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真实写照。八月末,科技圈接连传出几个重磅消息,从AI大模型到人形机器人,从算力基建到低空经济,几乎所有前沿赛道都迎来了实质性突破。
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落地、交付与商业化。
最近,DeepSeek发布V3.1模型,直接宣告与国产芯片完成深度绑定。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的AI,跑在了我们自己造的算力上。
这不仅仅是“能用”,而是“好用”——寒武纪思元790适配工业质检场景时,效率直接提升4倍,专家模块利用率从30%飙升至85%。
而搭配华为昇腾910B,在权威测试GLUE上甚至超越了GPT-4,领先1.2分。
同样,科大讯飞与华为合作,在算力利用率上实现突破,推动星火大模型API成本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能用得起AI大模型服务。
AI正在从“巨头游戏”变成“普惠工具”。
8月20日,天太机器人拿下10000台人形机器人订单,将主要用于家庭场景——这是全球该领域至今最大规模的一笔商业订单。
优必选、智元机器人、达闼科技等企业也纷纷传出量产进展:
优必选 Walker S 进入车企工厂,今年预计交付500台;智元机器人继年初1000台交付后,七月再次中标新代工项目;达闼科技三年计划部署15万台分布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正在悄然走出实验室,走进工厂、进入家庭。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开,会发现当前科技主线清晰可见,主要集中在六大方向:
① 人工智能与算力基建
寒武纪、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等厂商订单放量,国产AI服务器、液冷技术、光模块逐渐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② 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奥比中光、绿的谐波、汇川技术等技术壁垒高,已进入国际供应链,支持机器人量产。
③ 低空经济与 eVTOL
市场规模预计1.5万亿,宗申动力、万丰奥威在动力与机身制造方面领先。
④ 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
华为ADS 3.0实现“无图城市导航”,L2+渗透率预计翻倍,速腾聚创、赛力斯等受益明显。
⑤ 固态电池与新能源材料
半固态电池已装车,全固态电池中试启动,宁德时代、国轩高科领跑。
⑥ 量子计算与前沿技术
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投产,国盾量子、科大国创等技术逐渐落地。
八月底至九月初,多个行业盛会即将召开:
8月25日:华为问界&智界秋季发布会8月27-29日:2025通用人工智能展8月27-30日:中国半导体生态发展大会8月28-30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9月10日(北京时间):苹果秋季发布会这一系列会议覆盖AI、芯片、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科技赛道。预计将持续释放新技术、新产品与行业合作动态,为市场注入新预期。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从“依赖引进”到“自主创新”、从“概念炒作”到量产交付、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成熟的整体跃迁。
芯片、AI、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曾经被国际巨头牢牢把控的赛道,如今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被中国公司撬开缺口。
差距仍在,但已在加速缩小。
未来半年到一年,我们将持续看到更多国产科技产品落地、更多场景被解锁、更多成本被控制。“科技平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科技的大时代——而你,正在见证它。
来源:运筹帷幄海浪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