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俗称“钻心虫”“桃蛀果蛾”等,隶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危害植物主要有桃、梨、苹果、枣、海棠、山楂等多种经济林树种。桃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果实从幼果期就开始受害,果实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多畸形,俗称“猴头果”。若近成熟期果实受害,外观虽
桃小食心虫危害大,如何防治你必须知道!
杨庆华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俗称“钻心虫”“桃蛀果蛾”等,隶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危害植物主要有桃、梨、苹果、枣、海棠、山楂等多种经济林树种。桃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果实从幼果期就开始受害,果实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多畸形,俗称“猴头果”。若近成熟期果实受害,外观虽然不变,但果内充满虫粪,俗称“豆沙馅”。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严重降低了果实品质(图 1),损害了果农的切实利益。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实时预防和防治,以确保果品优质、商品价值高,助力果农获得较高的利润。
图1 桃小食心虫危害状
1 发生原因分析
1.1 越冬基数大
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度过冬季,若越冬虫口多,果农未采取清园等措施降低虫口基数,翌年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将十分严重。若冬春季节采用修剪枯枝(图 2)、病虫枝条以及清除落叶杂草、落果虫果等措施,就会极大地降低虫口基数,虫害的危害将极大地减轻。因此虫口越冬基数是桃小食心虫发生程度严重与否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 清理枯枝
1.2 食物来源广
桃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多,食物来源十分丰富。目前园林以及景区中搭配种植有桃、梨、苹果、枣、海棠、山楂等多种果树,经济林游玩采摘区各种果园比邻,或者一个果园中多种果树混合种植,以满足群众采摘或观赏游玩需要。果树混栽及相距不远都会为桃小的传播与蔓延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至于虫口不断增加与扩散,虫害的发生有增无减。
1.3 防治难度大
一是地面防治难度大。目前果园生态环境及地面情况各不相同,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越冬范围广,在树盘附近、畦埂地边、地表覆盖物下等均有分布,地面防治实施的难度较大,漏防漏治不可避免。二是防治难以达成一致。目前经济林产区或农家采摘园区,虽然果园管理水平及经营方式不同,但却相互连接成片或相隔直线距离不远。据观察,桃小食心虫成虫飞行距离为 200 m 左右,仅靠成虫飞行完全可以引发虫情的大面积扩散。因此防治上若做不到协调一致,即使防治比较到位的果园,不久也会因为成虫的扩散而再次引发虫害。
2 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在山东地区 1 年可发生 1~2 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休眠。多数老熟幼虫在果树树冠投影范围深度为 3~10 cm 的土层中越冬,少部分在果树根颈部、堆果场等处越冬。5 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活动,盛期为 6 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出土后在果树老根、杂草及土块旁结成夏茧,夏茧形状为纺锤形,老熟幼虫在茧内化蛹。老熟幼虫从出土到化蛹需要时间很短,在 1~2 d 内即可完成,此段时间虫体娇嫩,对外界干扰及农药抗性最弱,若此时间段防治,可事半功倍。化蛹后虫蛹历经 12 d 左右开始陆续羽化,6 月中旬第 1 代成虫出现。成虫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栖息于杂草中、叶背面等处,夜晚是成虫交尾产卵的活跃期。雌虫产卵位置很多,叶片上、果实的梗洼及萼洼均是雌虫喜欢产卵的位置,产卵后 7~10 d 孵化出小幼虫,初孵幼虫在果实表面活动一段时间,然后选准位置,钻蛀入果内危害 22~29 d 后,一直至幼虫老熟后脱果。脱果早的老熟幼虫向外啃咬 1 个较大的蛀孔,然后脱离果实落地,就近寻找土层缝隙化蛹,然后羽化产卵孵化第 2 代幼虫,继续蛀果危害。脱果晚的桃小食心虫幼虫,1 年仅发生 1 个世代,老龄幼虫落地后直接爬向树干,围绕根颈做茧进入越冬休眠状态。9 月上旬,脱果早的第 2 代老熟幼虫陆续脱离果实入土进入越冬休眠期。
3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秉承“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的原则,采取地面防治+地下防治相结合的策略,多措并举,综合防治桃小食心虫,最大限度地压减虫口基数。
3.1 农业防治
一是在越冬老熟幼虫出土前,及时清理干净树盘内的覆盖物及杂草垃圾等,垒集石块诱集老熟幼虫在此处化蛹以集中消灭。或者在老熟幼虫脱离果实前,适时摘取虫果,集中带离果园做无害化处理,也能达到减少虫口的目的。二是在越冬老熟幼虫出土前,围绕树干 1.5 m 的范围内,挖翻土壤 15 cm 左右,捡拾并击杀在土壤中的越冬幼虫,以此降低越冬虫源基数。三是越冬幼虫出土期间,地面喷洒辛硫磷药液,以此毒死出土的越冬幼虫。四是土壤封冻前,将树冠投影范围内的土壤深翻 20~30 cm,恶化及破坏桃小食心虫幼虫越冬休眠的场所,以达到消灭越冬老熟幼虫的目的。
3.2 物理防治
一是树盘覆膜。春季越冬幼虫出土前,树体周围覆盖黑膜,覆盖范围为树冠投影下的土壤,以此阻止老熟幼虫出土。注意用土压实黑膜边缘,以免有遗漏幼虫出土。二是糖醋液诱杀。成虫期间,自制糖醋液诱杀桃小食心虫成虫。糖醋液配比为红糖 1份、醋 2 份、水 20 份,另外可加入适量白酒。在果园内每 667 m 2 悬挂 7 个装有糖醋液的瓶子,每 15 d 左右更换 1 次糖醋液。三是性诱剂诱杀。成虫羽化期间,在距离地面高度 1.5~2.0 m 处的树枝上悬挂诱捕器,每 667 m 2 悬挂 5~8 个,定期查看清理粘虫板虫尸并重新涂刷黏胶,20 d 左右更换 1 次诱芯。四是果实套袋保护(图 3)。在成虫产卵前实施套袋保护,不仅可阻隔灰尘及农药污染,还可阻隔多种害虫危害果实,能够显著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
图3 果实套袋
3.3 生物防治
一是果园生草。果园自然生草后,禁止使用除草剂,草高可人工收割。或行间种植白三叶草等草本植物,以此保护天敌昆虫。通过果园生草,增加赤眼蜂、草蛉、茧蜂、姬蜂等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以此达到长期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图 4)。二是微生物制剂防控。春季越冬老熟幼虫出土前,在树盘周围的地面上喷洒绿僵菌或白僵菌可湿性粉剂,以消灭出土幼虫。三是释放桃小甲腹茧蜂。该寄生蜂寄生率较高,它将卵产在桃小食心虫的卵内,桃小食心虫孵化幼虫后,桃小甲腹茧蜂也孵化幼虫,在桃小食心虫幼虫体内吸取其营养,一直到越冬幼虫出土化蛹后被蚕食殆尽。因此,在越冬成虫羽化盛期,果园成功投放桃小甲腹茧蜂实施生物防治,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四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生物防治的效果要巩固、长久,果园内药物防治时须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残效期长的农药,以免对天敌造成伤害。
图4 果园生草
3.4 药剂防治
一是幼虫出土期防治。春季 5 月开始,安排专人在果园监测桃小食心虫出土情况,当连续 3 d 监测到幼虫出土数量持续增多时,在树盘周围地面喷施 40%辛硫磷乳油 500 倍液,浅锄使药土混合均匀,或者将药液喷在细沙土上,搅拌均匀后撒施树盘附近,对消灭出土幼虫效果较好。二是成虫及卵期防治。成虫羽化高峰期及产卵期,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苦参碱、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在无风天气均匀喷洒树体,以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发生严重的果园,每隔 15 d 后再喷 1 次药剂,可增强效果。三是幼虫蛀果前防治。在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至蛀入果实前,选用青虫菌6号、阿维菌素、桃小灵、氟苯虫酰胺、甲维盐等药剂进行喷药防治,重点喷洒果实,彻底杀灭初孵幼虫,降低果实受害的概率。四是在幼虫脱果期防治。选用阿维菌素微乳剂、氯虫·高氯氟悬浮剂、溴氰菊酯乳油等药剂毒杀脱果后的老熟幼虫,效果较好。
4 结 论
桃小食心虫是目前果园中严重危害果实的一种常见害虫,对果树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建议采取地面防治+地下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桃小食心虫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其中地面防治方法主要有果实套袋、围草诱杀、糖醋液诱杀、杀虫灯诱杀及药物防治等,地下防治则是深翻土壤,晾晒及冻死幼虫。日常精心管理果园,适时采取多种有效技术措施,尽量降低桃小食心虫对果实的危害程度,确保果树健康生长,实现优质丰收的目标。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