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矿业公司为向发包人申报施工工程量,聘请某图公司进行专业测绘。然而,当某矿业公司依据某图公司绘制的测绘图申报时,发包人因测绘工程量与估算差距过大拒绝采纳,双方就剩余测绘费用支付问题产生纠纷。某矿业公司败诉后被强制执行,使其无法参与工程招投标、工程资质升级审核等
近日,玉溪市检察院成功化解一起因测绘工程量争议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帮助陷入困境的某矿业公司走出“失能”状态,实现企业与债权人的双赢局面。
工程量争议致企业“失能”
某矿业公司为向发包人申报施工工程量,聘请某图公司进行专业测绘。然而,当某矿业公司依据某图公司绘制的测绘图申报时,发包人因测绘工程量与估算差距过大拒绝采纳,双方就剩余测绘费用支付问题产生纠纷。某矿业公司败诉后被强制执行,使其无法参与工程招投标、工程资质升级审核等,企业经营陷入停滞,处于“失能”状态。
检察深入调查查明真相
检察机关介入案件后,聚焦关键问题——测绘管道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测绘行为。经详细调查核实,发现某图公司初稿人工测绘工程量100万米符合实际。终稿与实际相差的40万米,原因系某矿业公司下属施工队为多报施工费,在终稿测绘图调整时多指认管道坐标所致。某图公司仅申报了实际测量管道数量的金额,不存在测绘造假。
搭建平台促成双方和解
检察官林力向某矿业公司实际控制人详细阐述调查结果,并以证据释法说理。某矿业公司认识到自身管理漏洞,主动请求检察机关表达和解意愿,检察人员向某图公司说明某矿业公司困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某图公司同意减免债务并分期履行。某矿业公司履行第一期和解款后,限制高消费被解除,企业迅速恢复经营,并提前付清剩余和解款。
在本案中,玉溪市检察院秉持穿透式监督理念,积极搭建沟通桥梁,成功推动双方达成和解,既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目标,积极推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