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香港法院一纸诉讼震惊全网。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美籍人士——宗继昌、宗婕莉与宗继盛,将宗馥莉告上法庭。
沉默76天的宗馥莉终于回归,一段专访回应引爆商界。
看似风平浪静的娃哈哈背后,是一场涉及百亿资产、国有资产流失和离岸信托的复杂博弈。
2025年7月,香港法院一纸诉讼震惊全网。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美籍人士——宗继昌、宗婕莉与宗继盛,将宗馥莉告上法庭。
他们声称宗庆后在2003年就指示财务团队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信托,承诺每人可获得7亿美元。诉讼要求分割宗馥莉名下娃哈哈集团29.4%的股份,并冻结18亿美元海外资产。
这场诉讼不仅涉及家族内部纠纷,更牵扯到娃哈哈的股权结构。
根据工商登记,娃哈哈集团股权分为三部分: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6%股份;宗馥莉持有29.4%股份;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持有24.6%股份。
沉默76天后,宗馥莉终于重新现身。8月27日,她接受《财经》专访,首次对外表达她的经营理念,回应争议问题。
她的回应简洁有力:“我不太喜欢‘某某时代’的说法。企业不是属于某一个人,它属于所有在这里努力的人。”
这句话既是对个人地位的确认,也是对团队价值的肯定。
对于2024年娃哈哈业绩重回700亿元规模,她坦诚表示:“父亲离世让社会对娃哈哈前所未有地关注,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同时她强调更看重长期成长而非短期数字。
就当众人以为杜建英已经出局时,29日她又出了幺蛾子,卸任了一家公司董事长职务,似乎有意缩减商业版图。
财经圈扒出她控股的公司不仅被限制消费,还被曝运作超50亿美元的离岸资金。除此之外,香港汇丰银行的那笔信托合法性也再次受到质疑。
据披露,宗庆后和杜建英早在2000年就开始布局,通过复杂操作将原属娃哈哈的部分盈利转移出去。
经过多次倒手,公款最终进入了他们的私人账户,这可能就是香港汇丰银行那18亿美元的真实来源。
这场纠纷暴露出更深层问题,疑似牵扯到宗庆后黑历史——国有资产流失。
娃哈哈集团46%的股份由杭州国资委持有,但令人惊讶的是,国资委已经连续二十年没有分到任何红利。
宗家通过“资产体外化—利润转移—零分红”三步法,把国有大股东“架空”3。2002年以后,宗家及管理层在集团之外新设200余家“娃哈哈系”公司,国资一股未占。
以16.8L桶装水为例,集团以2.44元/桶卖给宏胜系,宏胜系再以7.52元卖出,差价近5元落入体外公司。
2022年,体外公司总资产370.47亿元,净利润47.67亿元,而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总资产仅58.07亿元,净利润1871万元,占比0.39%3。
宗庆后为非婚生子女设立21亿美元离岸信托,具有规避监管、税务隔离、风险切割等特性,一直是部分富豪转移资产的常用工具。
这笔2003年设立的信托,资金来源据称与娃哈哈分红有关。
但如果真是这样,资金出境时是否完成了相应纳税义务并遵守外汇管理规定,依法进行申报和审批?
目前,这笔18亿美元跨境资金转移未披露完税证明。
若无法证明已完税,可能涉及逃税,同时也违反外汇管理规定。未经审批的大额资金出境,极有可能触发外汇管理违规风险。
面对内忧外患,宗馥莉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调整组织结构,合并或撤裁多个部门,包括企管办、品牌公关部、后勤部等。
她对经销商体系进行改革,砍掉了年销300万元以下的经销商。虽然引发部分渠道动荡,但她表示:“今年新加入的经销商数量远超退出的,目标是‘把蛋糕做大’。”
最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至今娃哈哈已经关闭18家分厂的生产线,其中多家涉及杜建英及其子女的任职。
这些工厂的停摆不仅意味着产能调整,更像是一场“去杜建英化”的权力清理。
宗馥莉的改革让娃哈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工厂关停导致产能短缺,娃哈哈不得不寻求代工。今麦郎就曾为其代工纯净水,但合作仅持续一年就宣告终止,还引发了品控担忧。
经销商体系的变革也一度让渠道陷入混乱。12个省份的经销商倒戈,农夫山泉趁机加速扩张,娃哈哈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度下滑到5%8。
家族内斗已经影响到了市场表现。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娃哈哈电商销量暴跌50%,AD钙奶在华东销售额骤降37%,曾经市占率18%的纯净水下降至12%8。
商场如战场,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宗馥莉用一句“企业不是属于某一个人,它属于所有在这里努力的人”,道出了经营企业的真谛。
真正的商业传奇不是积累多少财富,而是建立能够穿越周期的价值体系。
无论娃哈哈最终走向何方,这场纷争都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与治理的一面镜子,照出了荣耀,也映出了隐忧。
来源: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