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形态的浪潮中,教师如何借AI之力重构课堂、创新教学?8月23日至24日,绵阳市张永红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AI赋能教育教学常规与项目式学习”线上培训会,深度探讨AI助力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跨学科项目设计的实践路径,为工作室成员、学员及一线教
AI赋能明教学路径
案例分享促项目深耕
名师
工作室
绵阳市张永红名师工作室线上培训圆满落幕
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形态的浪潮中,教师如何借AI之力重构课堂、创新教学?8月23日至24日,绵阳市张永红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AI赋能教育教学常规与项目式学习”线上培训会,深度探讨AI助力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跨学科项目设计的实践路径,为工作室成员、学员及一线教师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盛宴。
一、AI+科学教育:
重构课堂,推动教育公平
工作室成员、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白蝉小学左发兵校长,以《AI 赋能小学科学教育的路径与策略》为题开启分享。他从 “课堂重构、师能提升、教育公平” 三大维度,拆解 AI 工具的实用价值:
高效备课与情境化教学:通过 DeepSeek 生成实验视频脚本、豆包绘制场景图片、剪映合成视频,快速打造《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等实验教学资源,缩短教师备课时间;用即梦生成 “一镜到底” 视频作为课堂导入素材,强化教学主题的视觉化呈现。
解决传统实验痛点:借助零代码 HTML5 交互实验,实时展示铁钉生锈程度并生成曲线图,突破传统实验 “耗时久、难观察、难控制” 的局限。
赋能教师成长与教育公平:提出 “3 步产出情境视频” 标准化流程(脚本生成→分镜绘制→视频合成),教老师们用豆包 1 分钟分析公开课反思视频;针对农村学校实际,推荐豆包、DeepSeek 等无代码工具,降低 AI 应用成本,并倡导建立校本 AI 资源库,助力教师从 “AI 消费者” 转型 “AI 创造者”。
二、AI+教学反思:
从“经验”走向“精准”
绵阳市经开区物理教研员黄强老师带来《AI助力精准课堂教学反思》主题分享,直击传统教学反思 “信息搜集慢、效率优化难、评价主观化” 的痛点:
AI 赋能反思的核心优势:利用 AI 好记将课堂实录转图文、豆包分析教学亮点与不足、DeepSeek 对比不同课堂案例,快速生成客观的课堂图文报告,精准定位教学短板。
实用工具与操作路径:详细演示 AI 好记、豆包、科大讯飞等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多维度课堂对比案例,直观呈现教学改进方向,让教研从 “凭经验” 转向 “靠数据”。
三、AI+艺术与智能体:
教学创新的新边界
绵阳市游仙区朝阳学校信息中心主任雷世庭老师,以《智能体基础与 AI 音乐制作》为主题,带领教师们探索 AI 在教学工具创新中的应用:
智能体搭建入门:讲解智能体提示词设计技巧,演示在 “扣子” 平台搭建专属教学智能体的流程,帮助教师高效处理备课、作业批改等常规任务。
AI 音乐制作落地:以海绵音乐软件为例,分享 AI 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场景 —— 个性化定制学习路径、降低音乐创作门槛、丰富教学资源形式,让音乐课堂更具趣味性与创新性。
四、AI+劳动教育:
让劳动“科学”又“有趣”
工作室成员、绵阳市实验小学何俊副校长在《AI 赋能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与策略》中,提出 “AI 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合” 的核心观点:
厘清劳动教育逻辑:借助 DeepSeek 梳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围绕 “教什么、怎么做、AI 如何赋能” 三大问题展开思考。
实践案例生动落地:分享 “百花盲种”“一起长大的玩具” 等班级实践,介绍薄荷健康 APP 在烹饪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I 农工具在生产劳动中的实践,让 AI 拓展劳动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劳动知识,培养劳动素养。
五、AI+校园文化:
绘本创作进入“快时代”
经开区信息教研员任鹏老师以《AI助力校园特色文化绘本制作——以绵阳市德政街小学谭德政红色文化教育为例》为题,展示 AI 的创新价值:
高效制作流程:用 DeepSeek 生成绘本文本、豆包设计插图,只需输入提示词、选择风格比例,就能快速产出高质量绘本内容,解决传统制作 “耗时费力” 的问题。
多元应用场景:分享 AI 绘本在教学中的分层设计、课外拓展、跨区域传播策略,让校园特色文化通过绘本形式得以传承与弘扬。
六、AI + 项目设计:
驱动综合育人,赋能教学创新
工作室主持人、绵阳市教育技术和信息管理中心劳动和实践教育科科长张永红老师进行了《跨学科项目设计与GenAI提示词应用》专题讲座,深度解析跨学科项目设计全流程及AI融入要点,明确项目设计核心:强调跨学科项目需构建 “紧密逻辑链”,整合多学科知识,深度链接教学目标,确保与课程标准无缝衔接。
利用AI 赋能项目全流程:演示如何用 AI 提供选题建议(如生成项目主题、驱动性问题)、辅助过程管理、实现项目成果可视化,让 AI 成为教师设计项目的 “智慧导师”,帮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提升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
总结展望:
以实践践所学,以创新赴未来
会议尾声,张老师对三天的培训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他着重强调, “学以致用是关键。”他鼓励成员在一个月内制定并实施AI融合方案,定期交流、互助成长,真正让AI成为教育教学的革新力量。张老师的话语既为参会教师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大家探索 “AI + 教育” 的信心。
未来已来,智教前行。本次培训不仅是工具的学习,更是思维的重启。张永红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携手区域教师,解锁AI教学的"隐藏技能"。因为,当科技遇见教育,最美好的样子,从来都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遇见更精彩的课堂"。
来源:锦绣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