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我“核”我的家乡——科技志愿服务走出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0:14 1

摘要: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辐射与健康科普协会的科技志愿者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走进母校、社区、医院、广场,分别从基础核科学、核能技术及应用、辐射科学及其应用、核污染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向青少年进行科普。科技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内蒙古、新疆、湖南、福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辐射与健康科普协会的科技志愿者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走进母校、社区、医院、广场,分别从基础核科学、核能技术及应用、辐射科学及其应用、核污染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向青少年进行科普。科技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内蒙古、新疆、湖南、福建、河北、四川、江苏、河南等8省18市12所学校,受众人数达1000余人。科技志愿者们以“核科普”为主题,用专业知识与创新形式将“核”这一看似高深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课堂,让“核”知识褪去高冷外衣,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实验游戏“趣味提升”:高冷知识落地生根。科普活动中,科技志愿者们设计了“核”你一起小实验与互动,让科学触手可及。利用简易材料做动能势能实验、制作辐射防护模型等,让学生们对放射元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能量的奥秘。同时,科技志愿者们化身“科学导演”,以百年核能发展史为剧本,打造“时光胶囊”科普课堂——从汤姆森提出原子结构假设,到现代放疗设备精准狙击癌细胞的“生命战场”,通过PPT展演+影像档案展播,让硬核知识“活”了起来。

开放式答疑:激发科学思维。活动前,科技志愿者们通过设计《核知识调查问卷》摸底学弟学妹的知识盲区,发现超60%学生对“核辐射=绝对危险”存在误解。针对性地设计ppt后,选取了核电站、核元素、核热点问题等作为讲解主题,向小初高中生们讲解核相关知识。在科普后的问卷显示中,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改变了对核辐射的固有偏见认知,明白了核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志愿者们不仅局限于室内讲解,还深入到社区、广场、商场、医院等多个场所,带着精心准备的课件,向不同群体传播核能知识。在户外和人流密集的场所,科技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彩页以及移动展示播放精心制作的PPT动画及纪录片片段,使核知识这一专业性强的话题更加生动、直观。通过详细讲解核能的基础知识、放射性元素镅的应用、核电站的运行原理及辐射在生活中各领域的实际应用,科技志愿者们打破了公众对核辐射的误解与恐惧,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深刻的认识。

“线上+线下”科普:打破地域限制。除了线下科普的步履不停,科技志愿者团队还悄悄干了一件大事——“马兰花开实践团”小红书官方账号正式出道!这不仅是一次创新尝试,更是科技志愿者团队紧跟时代潮流的有力表现。从高校到社区,从线下到云端,科技志愿者们通过小红书这一热门社交平台,开始了全新的科普传播之旅。

社区张伯伯表示:“以前总觉得核电站和原子弹是一回事,听完课才知道核能发电的防护措施有多严格”;年轻妈妈李女士说:“手册里把做一次CT的辐射量和坐飞机对比,数据清清楚楚,现在带孩子检查没那么焦虑了”;高一学生校长说:“中学生物课刚学到同位素,这次看到锝-99m显像剂追踪病灶的动画演示,知识点一下就通了”!

通过与社区居民、学生和家长的互动,科普的力量在悄然改变着大家对核的认知,打破了传统的偏见和误解。在未来的科普工作中,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更加注重将核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借助更多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科普更加生动、亲民、易懂。

来源:中国科技志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