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交媒体时代,这句名言愈发凸显出舆论场的残酷现实。近日,“蜜鼠冰城”登上热搜,网友将萌系鼠类形象与奶茶杯结合的二次创作,看似 harmless 的玩梗,却暗藏合法抹黑企业的经典套路。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斯坦尼斯洛
在社交媒体时代,这句名言愈发凸显出舆论场的残酷现实。近日,“蜜鼠冰城”登上热搜,网友将萌系鼠类形象与奶茶杯结合的二次创作,看似 harmless 的玩梗,却暗藏合法抹黑企业的经典套路。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在舆论博弈中的被动处境,以及网络时代声誉管理的全新挑战。
一、负面关联:用萌化包装的舆论陷阱
从表面看,“蜜鼠冰城”是网友发挥创意的趣味二创。但深究背后,不难发现其与蜜雪冰城过往负面事件的微妙关联。
2024年员工用脚关直饮水桶事件在2025年7月被重新曝光,2025年3月又因食品安全问题被3·15点名,“鼠”这一意象悄然与卫生隐患产生联想。这种“负面关联”策略,正是合法抹黑的第一步——将产品与负面印象事物绑定,通过潜意识暗示塑造品牌污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此次玩梗恰好发生在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关键期。招股书显示,其单店日均销售额三年下滑7.4%,闭店率攀升至6.31%,资本市场对其扩张与品控的质疑从未停歇。此时“蜜鼠”话题的出现,恰似精准踩在品牌痛点上的舆论暗箭。
二、虚空立靶:热搜背后的流量共谋
“蜜鼠冰城”登上热搜后,舆论迅速分裂为两派:一派认为仓鼠与奶茶杯的搭配“萌化”,另一派则质疑“吃出老鼠”的暗示。这种看似中立的讨论,实则是典型的“虚空立靶”——通过制造争议话题,将负面关联推向公众视野。
社交媒体的算法机制在此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杭州公关行业观察,舆情发酵周期已从72小时缩短至4小时,而“蜜鼠”话题的传播路径完美契合这一规律:8月27日词条登上热搜高位,24小时内相关讨论量破亿。这种爆发力极强的传播,很难单纯归因于网友自发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蜜雪冰城过往IP营销策略为此次风波埋下隐患。从魔性主题曲到雪王上市敲钟,其通过UGC内容成功塑造亲民形象,但也为他人利用品牌符号制造话题提供了土壤。
正如法律专家指出,若玩梗未造成实际损害或恶意,可能不构成侵权,但舆论场的“先入为主”效应已难以逆转。
三、进退维谷:企业应对的困境
面对舆论风暴,蜜雪冰城的回应陷入两难:若选择法律手段维权,可能被贴上“玩不起”的标签,损失路人缘;若放任自流,则坐实“蜜鼠”负面联想。这种困境,正是合法抹黑策略的精妙之处——舆论产生的瞬间,企业已丧失主动权。
历史案例显示,蜜雪冰城并非首次遭遇此类危机。2025年7月“员工用脚关直饮水桶”事件中,其通过删除视频、员工道歉等措施平息风波;2024年“雪王冰杯”退单事件中,官方致歉并优化制冰流程。
但此次“蜜鼠”风波的特殊性在于,其并非直接的产品质量问题,而是基于品牌符号的创意解构,传统危机公关手段难以奏效。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蜜雪冰城的加盟模式放大了品控风险。4.5万家门店的庞大体系中,任何个体行为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当“蜜鼠”话题与过往食安丑闻形成舆论共振,品牌多年积累的“平价亲民”人设正在经受考验。
四、破局之道: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设防
在这场舆论博弈中,蜜雪冰城或许可以借鉴三个破局方向:
1. 构建舆情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监测,提前识别“低量高风险”内容,在话题萌芽阶段介入干预。例如,针对“蜜鼠”相关二创,可通过版权合作将其转化为品牌营销素材,化被动为主动。
2. 强化品牌符号管控:在招股书中,蜜雪冰城将雪王定义为“超级IP”和“终身代言人”,这种高度依赖单一IP的策略需配套严格的符号使用规范。可参考迪士尼的IP授权体系,明确二创边界,避免品牌符号被滥用。
3. 重塑消费者信任:针对食安痛点,可借鉴星巴克“咖啡大师”认证模式,推出“蜜雪冰城安心门店”认证体系,通过透明化操作重建信任。毕竟,4元柠檬水、2元冰淇淋的王牌产品,仍是其最坚固的护城河。
马克·吐温曾说:“谎言环游世界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在“蜜鼠冰城”风波中,真相或许只是一场 harmless 的玩梗游戏,但舆论的破坏力早已超出游戏范畴。对于蜜雪冰城而言,此次事件既是危机,也是审视品牌韧性的契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何在开放共创与风险管控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真正从“网红”走向“长红”。
来源:周愚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