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感怀(三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4 10:04 2

摘要:巷道里落满了雪,有三五人在雪中打扫着自家门前的积雪,期待着亲人们早日归来。沟边的柿树枝头上,挂满了火红的柿子,犹如串串喜庆的灯笼在雪地里显得格外耀眼。田野里的落雪尚未掩住麦苗,成群结队的枯蒿夹杂在杂七杂八的衰草中,在雪地里与老树一起僵硬地随风摇曳,显得格外刺眼

(一)雪

雪,降在春节里,是老天送给人间的一份节日大礼。今年年前的那场雪,虽然如约而至,但给人的感觉是犹犹豫豫,忸忸怩怩的,似乎想来不来的样子。

雪,降在春节里,向来被人们视为一种祥瑞之兆,象征着团圆与幸福。它轻盈潇洒,姿容妙曼,把整个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

巷道里落满了雪,有三五人在雪中打扫着自家门前的积雪,期待着亲人们早日归来。沟边的柿树枝头上,挂满了火红的柿子,犹如串串喜庆的灯笼在雪地里显得格外耀眼。田野里的落雪尚未掩住麦苗,成群结队的枯蒿夹杂在杂七杂八的衰草中,在雪地里与老树一起僵硬地随风摇曳,显得格外刺眼,好像再大的风雪也掩不住土地未曾耕耘的恓惶。

大雪掩不住,乏有耕耘人。

徐水河的游人木桥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雪,有几条流浪狗摇着尾巴从上边悠然而过。四周迷迷蒙蒙,除过漫天飞舞的雪花,丝毫也没有节日将临的喧闹。

雪是冬天里的雨,是经过精心装扮后才来到大地上,从来没有人觉得它有伟大与渺小之分或高尚与卑微之别,只是降在春节里的雪,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为瑞雪。

瑞雪兆丰年。雪是土地的良友,是庄稼人的至亲。几乎从未中断,要么节前,要么节后,总要下在春节里,似乎与人们有一种久远的约定,也许就是一种天道。

雪,降在春节里,象征着丰收和好运,象征着纯洁和美好。雪花洁白无瑕,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节日增添了浪漫的氛围。雪花轻舞,如同诗画一般,预示着新年的美好和希望。

雪,降在春节里,是春节的灵魂,是春的序曲。

有雪陪伴的春节是完美的,它不仅能暂时掩盖人世间的一切不爽,雪藏挥之不去的困顿和失落,令人遐想着冰雪消融春时的美妙与欢欣。

雪,降在春节里,是真诚而来,悄悄而去,生怕打扰了常年疲惫的人们。

除夕来临的时候,县城的角角落落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抢走了满世界仅有的些许喧嚣,雪在为它们站岗;农村的大小巷道理,除了家家户户门上已贴上红对联外,很少看见行人,只有雪聆听着节日里少有的欢欣,一切静得出奇。中午太阳穿过云层的时候,有几只喜鹊在树上斗雪弄枝,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这似乎不是记忆中春节的样子。早年的春节,无论是巷道里身着新衣敲锣打鼓的大人,还是追逐嬉戏放鞭炮的儿童,哪怕是寒冷的树枝上,无不弥漫在节日里喜庆的氛围里。大年初二开始,路上行人如梭,是春节高潮涌来的时候,也是春节中最令人开心的时候。春节留给人的印象是美好的,记忆是深刻的,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如果现在有人要问我,春节最不能忘怀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是每年给外公拜年的路上,雪地里的木制电话线杆上,风吹电线发出美妙的嗖嗖声。这声音,宛如木弦琴里奏出来的美妙旋律,伴随了我的童年,温馨中催人奋进,令人倍感亲切。

那雪,那时,那年月,历历在目;那声,那人,那情景,美美如画。

那是春天的节奏,那是人与自然的对话,那是人与人的情感交流,那是雪对地的问候,那是地对雪的赞扬。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电话线再也看不到了,但记忆中这种嗖嗖声成为春节在我内心的永久性标志,他能帮我诠释春节的一切。

雪几天前已停了,远处被白雪覆盖的旷野里,有三两个巨型风力发电的风车无精打采地旋转着,没有一点节日里的生气。

雪未能阻止住人们进城的过年脚步,留给乡村的不是寂寥冷落,就是万物萧瑟。只有雪忠于职守,静静地守卫在那里。

很难再看到公路上的车水马龙,很难再看到巷道里的行人匆匆;记忆中扎着红腰带擂鼓的汉子没了身影,节日里的天空缺少了鞭炮声声。

不过,节日的冷清使人再也无心于雪的情怀。

雪是无辜的,它择日而来,矢志不渝,恪尽职守。它是春天的使者,是大地的希望。

雪是有情的,它从不论人心的好恶。

天地永恒,日月流转,雪雨风霜,四季轮回,不变的是大道,变化的人心。

人常说,墙角的草,孤芳自赏时,天地都变小了。现在人并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无可奈何,天地不是变小,而是墙角里根本长不出草。

环境变了,人心当然也就变了。

雪,降在春节里,似乎仍在践行它的诺言,给节日里送来无限的晶莹和温润。可人们似乎都感觉在浑浑噩噩中度日,在沉寂中昏睡,每个人心头像压了块石头似的。

初一也无非是这样,城里并不见得热闹,乡村里只见有些人家大门上的红对联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外,喜鹊此时也没了踪影。

雪怪不得再无心地飘舞,一切在不知不觉中消弭,遍地尽是单调、乏味、无聊。雪在知趣中思索着明年还要不要再来。它深知,缺少主人的乡村是荒凉的,是落寞的,土地是隐忍的。雪开始渐渐地消融,似乎很不耐烦地听着枯蒿关于它来年的美好猜想,但它唯一希望听到的还是耕耘的人何时才能返乡的消息。

天道不可违,人心更难求。但无论怎样,我还是祈求来年春节的雪来得再早一些,再大一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期望明年的春节不会再如此冷清。

(二)礼

雪礼送大地,大地却无心收留,确实让人悲伤;人彼此交往,失之于礼,果然令人心寒。

春节是人感情流动最频繁的时节,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长短靠的是礼的维系。礼作为一种特殊的礼物,游荡在亲朋好友之间。它既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又是一种心灵的呵护。人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那么,礼到底是什么呢?

礼本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仁的外在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外在实质。

过去,人们过春节拜年,精心蒸几个可表达爱意的馒头,一家人推着自行车,冒着风雪严寒,都要把馒头送到亲人的手中,小小的几个馒头岂能表达亲人之间的慢慢真诚。馒头成为爱的使者,它是用真心包裹起来的,这恰如一枚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可一经人的点化,它变代表了黄金的价值。现在的年轻人忘乎所以,错把礼品当物质,当金钱,当亲情。亲情是用心来维护的,失去心的礼品那只剩下铜臭味了。人常说礼无车载强调的是用心,而非礼品的贵重。现代人很看重势,即使事业一无所成,也要自己给自己造势,势必礼品的贵贱就与势紧紧地贴在一起。不同的人扎着不同的势,礼品也就分为三六九等了。过去人拜年靠的是自行车,讲究的是真诚,“木弦琴”成为春节的永远风景;现代人走亲访友靠的是小汽车,讲究的是排场,即使路上有再多的风景,也无心去看。社会发展了,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心与心的交流,而是物与物的互换。人类社会仿佛又穿越到以物易物的时代。

春节后,几个朋友闲聊,有人说外甥给舅拜年,带了份大礼,据说价值五千开外,气得舅眼冒金星,端直把外甥拒之门外,并骂了个狗血喷头,从此断绝了来往。在场的人都懵了,如此孝心,无非阔绰了点,何必雷霆大发?答曰,此事不是有心而为,而是刻意为之。故事的起因应该从去年春节说起。

说外甥常年在上海工作,干得不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部门经理,年薪少说也在百万左右。去年春节前,大姐提前打电话说,外甥多年没回来,今年要特意去看看他舅,跟舅好好聊聊,以表舅多年来对他的关照。闻此言,的确叫人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心想自己多年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了。

到了初二这,外甥带着媳妇早早来了,一进门就兴高采烈地说,怪不得我妈说舅这些年发迹了,日子过得很滋润,应有尽有,啥都不缺。本来嘛,我特意在上海给您买了两瓶好酒、两条好烟,我妈说医生现在不让你抽烟喝酒了,所以,今天啥也没带就来了,今后有啥帮忙的尽管说,外甥在所不辞,亲不见怪嘛。我无言以对,心想这话要我说而不是你妈说,希望的火热似乎一下子跌入寒冷的冰窟。外甥无视我情绪的变化,一味自信,云里雾里,海阔天空,无所不言。我强作镇静地说,外甥这几年在外出息了,见多识广,你妈常在我面前夸你,今天听你这么一说,我更放心了。

“走,吃饭去,舅为你们今天来特意在酒店定了饭”,我假意地说。因为现在人是车轮上拜年,所到之处,点到为止。比的是车,弃之的是情,看似再贵重的礼品也只是道具而已,形式往往大于内容,根本没有心的存在。

外甥执意不吃,说节日里饭局多,根本没有饿的意思,今天一见,很是高兴,愿舅今后多保重身体。临走,我对外甥叮咛,年轻人在外不容易,要与周围人搞好关系。我虽退休了,组织很是关怀,可以说啥也不缺,平时喜欢唱歌散步,身体还算硬朗,别挂念了。年轻人都忙,明年就不要来了,你爸走得早,你妈的确不容易,把你妈照顾好就算替天行道了…...

楼顶上的雪似乎听懂了我们之间的对话,打开心结从楼侧的铁皮水管里叮呤咣啷淌了下来。

外甥走后,我独自闷在沙发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失望,是埋怨,是自责,内心的苦衷一时还无法排解。大姐这时打来电话我直接就挂断了,年后不长时间,她专门来我家解释说,我经常给娃们讲你对我家的好,他们都时刻铭记在心,不知道一向大气的你今年却变得如此小气。我给娃说了,今年就算过去了,明年必须给你舅拿双份礼。她的话实在让我哭笑不得,心想,你过去了,我过得去吗?这是补的事吗?我真不知她啥时变得如此自信,外甥如此对他妈听之任之。

我并不责怪我那大姐,而是对外甥未来的路能走多远深感担忧。一个对礼都似是而非的人,必然会被社会淘汰的。我不在乎别人给我拿了什么,而在乎是否用了心。老话讲得好,礼当无样,重在于心,礼即是心,心即是礼。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人生法则。

礼广义的讲是一种仪礼,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时常化作礼品往来于人情社会之间,但不是把礼品简单的物质化。礼品是爱心的加持,物不等于礼。礼虽然重在形式,看你如何去表现它,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修养。

谈兴正浓,有人激动地站起身来插言道,你当初可能把外甥太当回事了,才落得如此失望和怨气。我给你说我外甥今年给我拜年,两口子大学毕业一直在深圳开公司,生意据说还做得风生水起,你们猜,人家一对高材生给我拜年来拿的啥?一袋面一桶油。没等他们开言,我把他俩就推出了门,说你们走错了门,我不是贫困户,不需要扶贫。话刚说到这,在场的所有热都笑了,说这是扶贫工作思维的延续。一位刚退下来的同志低着头自言自语道,我们老家近年来过白事兴拿一袋面一桶油,实惠。此言一出,场面一时陷入尴尬。这位觉着很无趣,于是又接着说,现在不知是人心变了,还是时势变了,总之,出门走亲戚真不知该买些啥?我姊妹六个,我最小,每年从大到小看,等到来我家的时候,所拿的食品多半都是我送出去的。礼品转了一圈,完成了它的使命,又物归原主。明知如此,但简化了似乎还不行,有什么办法呢?

中国人很讲究礼仪,但在城镇化的路上好像丢掉了好多值得我们曾经引以自豪的东西。

礼虽然是一种形式,但它展现的是事物内在的美。礼不分轻重,但绝不可草率置之,必须用心为之。

礼是人类自然形成的一种美德,是天道,是地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准则。礼是立人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显著标志。

(三)情

如果说礼向来是春节的承载,那么情就是春节的内容。。

情为何物?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人与人的际遇不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差异很大。但自我感觉来看,情就是心凝于礼的完美表现,春节里亲朋好友间的来回走动,情在当中的作用可看出其远近亲疏来,由此一来,情可分为爱情、亲情和友情。在这三种情感当中,爱情一旦成熟,很快就发展成亲情。所以说,人活一辈子,离不开亲情和友情。

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自你诞生之日起,谁也改变不了;友情是以诚信为基础的,靠结缘来获得的。缘是什么?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与一个懂得报恩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了一起。但往往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正是缺少了情。

外甥跟舅的关系,一等甲的亲情关系,若无真心地维护它,皆可能失之于礼,伤之于心,弃之于情。

物质匮乏年代,无论亲情或友情,凭的是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靠的是风雨同舟中的帮衬接济。春节里,几个花馍寄深情,感恩之心包其中,这就是礼。

随着物质丰盈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似乎早已烟消云散了,礼再没人过于重视了。像春节这么重大的节日,人们普遍的淡化了以往的情感交流,走亲访友,就跟网红打卡一样。年轻人更是独领风骚,车轮滚滚,犹如批发商给客户铺货,放下东西赶紧走人。你来我往,无形中成了商家的义务推销员。礼品不再是情感交流的信使,而是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张三的东西送给李四,李四的东西送给王五,王五还没等送出去保质期已过了。不过这个已不重要了,有几个人享用呢?不知不觉中,情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人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漠视礼的存在,简单地把情物质化。这样做显然是不行的,中国必定是个礼仪之邦,要不然过春节还有什么意义。

亲情好比人生路上的花卉,只要你给他阳光雨露,他就灿烂无上;友情好比日月星辰,随时陪伴着你,为你排忧解难。亲情往往容易遭人绑架,友情却显得自然而然。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其由来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也是农家最闲的时候。农家少闲月,腊月和正月最为闲,收获之后,春耕之前,正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正是联络情感的最佳时候。近年来,年尾淡了,情味变了,人们便在过春节后,多产生一些莫名的积怨。在这个春节里,我听到了有好多人抱怨。抱怨说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一心为亲人兄弟姐妹付出,结果没换来尊重,反倒被他们背地里指责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好,他们还认为这理所当然。更恼人心的是,一些娃们长大后上了大学,只长知识,不长见识,大城市将就生活了几年,就不知谁是谁了,一味地自视清高,满脑子盘踞着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的小农意识、贫穷理念、自以为是。可怜的父母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地以子女的狂妄为自豪,完全忘记了早先的穷途困境。当然,过去的是年景,有钱没钱都要过年。那都是亲情的维系。

好多事,往往像是春节里的雪惹的祸,多情是雪,无情也是雪。看来雪的冤屈它自己也洗不白。

礼虽在,情未了,心早已飘向远方。不是说子女不重情,而是父母喝了忘情水,子女在父母面前唯命是从,不得违抗,盲目地听命于父母,管他格局、境界和认知。如此见识,未来恐怕只能成为父母未竟大业的继承者,荒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愿。

一个中国人,无论你知识层次的高低,最起码应该懂得知大小、明是非、晓分寸的道理,要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更应知道情为何物,懂得知恩图报。如果连这个都弄不明白,即使你读过再多的书,走过再远的路,见过再大的世面,你也可能永远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

我曾读山陕商文化得知,凡山陕商者,无一例外地敬奉关羽,从河东河西走出的他们,把关羽当作忠义仁勇的化身,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义,要真诚,要知恩图报,至于仁勇自不待细说。所说的一切都关乎于情。是说也,虽说国法大于人情,但无情者绝成不了大事。

不计情分的日子再不必说血浓于水,更不必说自己人有别于别人,要知道别人的别人就是你自己,你这样对待别人,别人岂能对你施之以情?这正是对无情者的一种反噬。

其实,亲情并不等于亲人,友情也不见得就不是亲人。情是靠真心来维系的。这个世界上的亲人只有一种,那即是担心你的人,心疼你的人,关心的人。这才是人世间最真实最崇高的情。

雪开始消融了,房檐下开始了缓缓的滴答声,召唤着不久而来的淅沥春雨,大地露出本来面目,田野上隐隐弥漫着雾气,那可是昭示着春耕的来临!(通讯员:王标)

来源:渭南青年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