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 | 九体辨识再启航,本草匠心践于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22:00 2

摘要:盛夏万物滋长,岐黄薪火正燃。“体质辨识 身心共养”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忱,走进浙江、青海、吉林、河北等地的社区与乡村,开展了12场融合调研、科普与体验的中医药实践活动,让“治未病”的传统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

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

九体辨识再启航,本草匠心践于行

盛夏万物滋长,岐黄薪火正燃。“体质辨识 身心共养”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忱,走进浙江、青海、吉林、河北等地的社区与乡村,开展了12场融合调研、科普与体验的中医药实践活动,让“治未病”的传统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

实践主题

随着老龄化加剧、慢性病高发及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现代健康治理亟需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强调通过调理身体机能、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预防疾病、提升健康水平,而中医体质辨识则为防病治病需要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基于此,实践团以“调研+科普”为核心模式,深入基层社区收集民众中医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基于调研结果进行体质养生、情志养生科普,并开展丰富的中医药主题体验活动,让民众在实践中感受中医药价值,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需求的融合路径。

实践风采

1

青海省西宁市金桥路社区

—香丸纾百虑,精油润身心—

社区的会议室圆桌,成了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生动舞台。队员赵文艺首先为居民讲解中医九种体质的特点,指导大家对自身体质进行测评,根据问卷结果提示选择香丸,比如推荐气郁质人群使用疏肝解郁类香丸,阳虚质居民选用温阳助眠类香丸。大家专注聆听讲解,跟着队员的示范手法,将备好的香料细细揉捏成丸。旁边的精油调配区,本草精华在掌心交融,馥郁香气中,居民们亲手调制属于自己的“健康配方”,让药香融入日常护理,以天然本草之力滋养身心。

讲解香丸制作

居民揉捏香料

展示用料

辨识药材

2

青海省西宁市仓门街

—九体辨分明,一皂融康养—

“问卷结果提示气虚质,您可以参考,比如日常可以吃些山药、莲子;湿热质,饮食建议少辣少甜……”在青海省西宁市仓门街,队员李秀蓉首先引导居民填写中医体质辨识问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填写结果进行体质宣讲,帮助居民清晰了解自身体质类型,同时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情志调摄等养生建议。宣讲结束后,大家兴致勃勃地移步手工区,在队员的指导下制作中药手工皂,中医养生理念化为日常可感的健康实践。

宣讲留影

共制手工皂

3

浙江省衢州市南孔书屋

—巧手融香韵,本草伴朝夕—

南孔书屋的书架旁飘来淡淡本草香。在这里,居民们体验了两种不同的本草手作。队员江紫萱协助大家将提前备好的雪松粉、洛神花粉等药材粉末调和、填入模具,压制成精美的中药香牌。另一边,大家又将薰衣草、茉莉花、桂枝等原料进行配伍,装入布袋制成具有驱蚊安神、芳香美颜等不同功效的香囊。这些随身佩戴的“健康守护符”,让本草香气成为日常的养生伴侣。

药材辨识

调和药材

协作配伍药材

制作中药香囊

4

浙江省诸暨市凤凰社区

—本草作丹青,趣味传岐黄—

实践团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中医药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常见中药知识讲解结束后,队员蔡敏将白芷的素白、金银花的灿金、陈皮的深褐化作“颜料”,鼓励居民们在白纸上进行中药贴画创作。当“本草画作”完成时,参与者们不仅收获了艺术作品,更在拼贴组合的乐趣中记住了药材的形态与功效,中医药文化以温润的艺术形式浸润心田。

中药知识讲解

开展讲座留影

开展讲座留影

制作中药贴画

5

河北张家口花兰井村

—艾草蕴温情,养生入枕履—

花兰井村村委会内,队员张欣如首先结合乡村常见体质类型开展科普讲解。随后,带领村民将艾碎、海盐和中药粒填入枕芯,套入枕套并压实塑形,制成安神助眠的艾草养生枕;在足浴包制作环节,大家按比例称取淡竹叶、灯心草等药材,装入药袋制成温经通络的足浴包。艾草的温润与本草的清宁,悄然融入村民的日常起居,守护每一晚安眠。

步骤讲解

分发药材

介绍原料

制作艾枕

6

吉林省通化市海源社区

—锤振经络通,锦引气血和—

“咚咚”敲打的声响里藏着养生智慧,海源社区的居民们在队员陈怡彤的带领下制作中药锤,同时辨识艾草叶、女贞子等药锤原料,亲身体验传统外治法的简便实用。活动尾声,大家齐聚一堂习练八段锦,队员结合中医理论讲解:“八段锦能帮助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运行。如果问卷结果提示您是气虚质,需注重补气养气,练习时要注意呼吸吐纳的配合。”在一招一式的舒展间,大家感受着传统导引术的独特魅力。

制作中药锤

习练八段锦

制作中药锤

习练八段锦

实践感悟

以心传薪火,躬身践真知

一锤一枕,承载着健康的祈愿;一丸一囊,凝结着千年的智慧。从西北高原到江南水乡,“体质辨识 身心共养”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多元地域,开办12场特色活动,收集问卷样本五百余份,向两百余名居民和村民传播了中医药文化魅力。

实践团与参与者合影留念

据实践团成员反馈,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实现了“文化传播”与“自我成长”的双向增益:既让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更深入、认可更真切,在养生实践中收获身心健康的改善;也让队员们在活动策划、执行与互动的全过程中,实实在在锤炼了沟通表达能力与应急处理技巧。

那天在社区带领大家制作中药养生锤、练习八段锦,看到阿姨们用药锤敲打肩膀时的笑容,听到奶奶们练完操说身体轻松了,我深刻体会到:不用银针药方,也能传递中医的温暖。未来要继续做这样的健康使者!

——队员陈怡彤

这次暑期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学习了中药香丸的制作工艺和精油的功效知识。在为社区居民科普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更让我体会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

——队员赵文艺

活动开始前,我有众多担心。意料之外的是,小朋友们会积极地说自己认识陈皮、问薰衣草的功效等,就连一旁协作的社区工作人员也在活动结束时询问调理脾胃的办法,我非常触动,为自己向更多人宣传了中医药、让中医药帮助了更多人而满足。

——队员蔡敏

通过举办这两次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中医药香文化的热情,参与活动的主要由儿童和中年人组成,大家对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现场氛围热烈。我也十分开心能够在基层社区宣传中医药文化,让大家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

——队员江紫萱

这次实践我们深入乡土,带大家制作艾草枕、安神足浴包,将中医“身心共养”智慧化为实用技能,我深感传承与服务的意义。

——队员张欣如

接下来,团队将奔赴黑龙江开启新的实践征程,深入基层调研中医药服务现状。展望前路,实践团将持续深耕“调研+科普”的创新模式,倾听基层心声,优化活动内涵,让中医药“治未病”的深邃智慧更深入地融入现代生活的脉络,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添上更鲜活的青春色彩。

实践团与参与者合影留念

来源丨“体质辨识,身心共养”实践团

初审丨张泽源、张瑶萱老师

复审丨熊宇晨、王梓旭

终审丨韩雪、艾华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