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这瓜从唐朝传到现在,已经馊了又被翻炒千年,连司马光都在《资治通鉴》里添油加醋写“辩机被腰斩,公主哭到晕厥”,可更早的《旧唐书》却连“私通”俩字都没提。
前段时间,某少林寺的瓜大家都吃的怎么样?
不过,从古至今,类似和尚的这类事,比比皆是。
比如:高阳公主跟辩机和尚躲在禅房里耳鬓厮磨。
或许你刷电视剧的时候,也看到过这样的镜头。弹幕里满屏“这和尚胆儿肥”“禁忌恋好嗑”。
可关掉视频后,你有没有琢磨过——这事儿到底是真的,还是编剧为了流量瞎编的?
要知道,这瓜从唐朝传到现在,已经馊了又被翻炒千年,连司马光都在《资治通鉴》里添油加醋写“辩机被腰斩,公主哭到晕厥”,可更早的《旧唐书》却连“私通”俩字都没提。
今天咱们就扒掉这绯闻的“戏服”,看看“和尚拉公主上炕”的背后,到底是爱情、阴谋,还是千年大乌龙?
咱先搞清楚,辩机不是“花和尚”,是玄奘身边的“译经顶流”。
一提辩机,你脑子里可能蹦出“破戒僧人”,但正史里的他,简直是“大唐佛教界学霸天花板”——这可不是吹的,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背书。
唐代佛教有多火?唐太宗专门给玄奘建了译经院,相当于“国家级翻译中心”,能进这个团队的,比现在进中科院还难。
辩机15岁出家,跟着高僧道岳学佛,后来凭实力被玄奘挑中,当了“缀文大德”——简单说,就是把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梵文佛经,翻译成既准确又有文采的中文,还得负责润色。咱们现在读的《大唐西域记》,序文就是辩机写的,唐太宗看完都夸“文笔绝了”。
更关键的是,唐代对僧人管得比现在公司打卡还严。进出寺庙要登记,晚上还得“夜巡查铺”,想偷偷溜出去见公主?先不说玄奘会不会把他逐出师门,寺庙门口的小沙弥都得先拦着:“辩机师兄,您这时候出去,是要跟玄奘大师报备吗?”
就这么个天天泡在佛经堆里的“工作狂和尚”,怎么会突然跑去“拉公主上炕”?这就得从高阳公主的“婚姻悲剧”说起了——她的老公,实在太让人窒息。
高阳公主的婚姻,相当于嫁给“没文化的肌肉男”。
高阳是唐太宗的第十七女,按说该嫁个文武双全的驸马,可唐太宗偏把她塞给了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
这房遗爱啥德行?《旧唐书》写得直白:“诞率无学,有武力”——翻译过来就是:没文化、性格粗,就会耍两下子。
而高阳公主从小读诗写字,跟房遗爱待在一起,估计比你跟相亲对象尬聊还难受:公主说“今天月色真美”,房遗爱可能接“月色美?不如我给你耍套剑法”;公主想聊佛法,房遗爱大概率挠头“佛法是啥?能吃吗?”
换作现在,你要是被爸妈硬塞个没共同语言的对象,不得偷偷跟聊得来的异性吐槽两句?高阳也一样,她偶然认识了辩机——这个能跟她聊佛经、聊西域见闻的和尚,简直是“黑暗婚姻里的一束光”。
但“聊得来”和“上炕”差着十万八千里啊!就像你跟同事吐槽老板,不等于你要跟同事谈恋爱,怎么到了高阳这儿,就被传成“私通”了?这背后藏着个更狠的角色——长孙无忌。
高阳公主可不是只吐槽婚姻的小女人,她后来卷入了“房家爵位之争”——房玄龄去世后,大哥房遗直该继承爵位,高阳不服,想帮老公抢爵位,直接跟长孙无忌杠上了。
长孙无忌是谁?唐高宗的舅舅,权倾朝野,想搞掉高阳,最阴的招就是“泼脏水”。
你想啊,古代女人最在意“名节”,说高阳“跟和尚私通”,既能毁了她的道德形象,又能让大家忘了“爵位之争”的本质——这招跟现在“靠八卦转移视线”一模一样。
可最早的《旧唐书》里,只写了“辩机坐与高阳公主交通,伏诛”——注意,“交通”在唐代可能只是“交往密切”,不一定是“私通”。真正把“私通”写得活灵活现的,是宋代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
宋代文人有多爱加戏?他们写“高阳送辩机金宝神枕,结果枕头被偷,官差一查,查出俩人私情”——这剧情比明代话本还巧!
你琢磨琢磨,高阳是公主,会把那么贵重的枕头送给和尚?辩机是高僧,敢把公主的信物放庙里?这不等于主动递“犯罪证据”吗?
说白了,宋代程朱理学兴起,文人看唐代“公主不裹脚、还敢跟和尚聊天”就觉得“不像话”,干脆把“交往密切”改成“私通”,还加了“腰斩”“公主发疯”的细节——既能彰显“宋代道德”,又能让故事更狗血,多好卖书啊!
宋代史官开了头,民间文人更疯了。明代小说《情史》里,直接给俩人加了“猎场初遇”的戏:高阳公主打猎迷路,遇到辩机,辩机给她递水,俩人一眼定情;清代评书更夸张,说辩机为了跟公主约会,特意在寺庙里挖了密道。
到了现代电视剧,编剧更是放飞自我:《大唐情史》里,辩机和高阳爱得死去活来,辩机被腰斩时,高阳抱着他哭到吐血;还有剧里加了“公主为和尚怀孕”的剧情——可正史里,连高阳公主有没有孩子都没提,这哪儿来的“怀孕”?
其实老百姓就爱听“禁忌恋”,就像现在大家爱追狗血剧一样。“公主配和尚”的梗,比“公主配王子”新鲜多了:一个是金枝玉叶,一个是戒律在身的僧人,俩人情难自禁,最后悲剧收场——多符合“虐恋美学”啊!可没人在乎,辩机可能只是跟公主聊了几次佛法,就被钉在了“淫僧”的耻辱柱上。
现在再聊“辩机为什么拉高阳上炕”,答案可能很扎心——他大概率没做过。
辩机的人生,本该是“译经高僧”的剧本:跟着玄奘翻译更多佛经,青史留名。可因为高阳的政治斗争,他成了“牺牲品”,连死因都被越传越邪乎;高阳公主也不是“荡妇”,她只是个反抗包办婚姻、想争取点自由的公主,却被泼上“淫乱”的脏水,最后连墓碑上都没个好名声。
这事儿最讽刺的是:千年后的我们,还在为“和尚拉公主上炕”的狗血剧情激动,却没人愿意多花两分钟,看看辩机翻译的《瑜伽师地论》有多厉害,没人想想高阳公主在男权社会里有多可怜。
好货勿藏,大家分享。文中信息如有不符,请在下方吐槽!
来源:大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