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7年4月,庆阳,空气里满是压抑。人群里没什么声音,只有嘈杂却又沉默的脚步声。突如其来的一句“快回去,快走,家里有狗!”让很多人心里一惊。这是宣判前的广场,不知道是谁喊的,但有人认得,是那个即将被处刑的地下党员——陈斌!这句莫名其妙的话,听着像玩笑,但这种
1947年4月,庆阳,空气里满是压抑。人群里没什么声音,只有嘈杂却又沉默的脚步声。突如其来的一句“快回去,快走,家里有狗!”让很多人心里一惊。这是宣判前的广场,不知道是谁喊的,但有人认得,是那个即将被处刑的地下党员——陈斌!这句莫名其妙的话,听着像玩笑,但这种场合下不会有无意义的疯话。他为啥要那样喊?
三月,胡宗南的队伍进了县城,外头的形势翻了天。国民党抓捕的风声,像夏天的雷雨,说来就来。很多人没反应过来,机会都没了。听说,共产党在庆阳的力量一夜之间全被逼到角落,大街小巷里藏着不安和紧张,那些还没撤离的地下党员,成了猫鼠游戏里的猎物。
夜晚来得早,门外突然响起敲声,老李听着敲门的节奏,心里七上八下。他喊一句“谁呀?”外头没回话,只是继续敲。暗号对上了,他才把门虚开些。门一下子被撞开了,老李刚想跑就被擒住,一切都发生太快。对面的人,是国民党保安队的头目谷老四。这会儿没有英雄救美,只有刀子和棍棒。地下党基本都没来得及跑,第二天消息就传开了,大家心里明白出大事了。
隔壁一间逼仄的牢房内,陈斌刚醒,脑袋昏沉。他看着死气沉沉的环境,心里可不悲观,反倒在揣摩怎么出的漏子。这人一向敏锐,不太担心自己,反而一直记挂家里那几个还没暴露的同志。从警觉到担心,他怀疑是不是有人通风报信了,说不定家里一锅端了!
一开始,他其实很谨慎,连出城都打扮成农民模样,去卖菜,混进人群里避开搜查。亲眼见到国民党新设的卡点,士兵挨个盯人,他那会儿就觉得事态变了。好像这城市的空气都变重了。他很干脆,没多犹豫就绕山路回城——也许多了一点没把握吧。走了一半路,他总感觉背后有人盯,回头那会儿,发现竟是何玉林。
这下,他信任地放下了戒心。何玉林,老熟人,老战友,一向同行。哪成想刚踏进屋,何玉林招呼都没打,直接从后头拿出绳子就往他脖子上套。陈斌那会儿连“你干嘛”都还没问出口,人已昏了过去。再睁眼时已在大牢里,他才缓缓明白,组织里真有背叛了。
据网络流出的近年党史档案显示,陈斌被捕那天,庆阳县城关保密队协同行动,完全是有“里应外合”的谋划。此前党组织已警觉,城里所有安全屋、暗道都被查封,陈斌出城前,已经被跟踪监视。陈斌出事后,何玉林的行动也被内参记录——这是1978年老干部口述历史工程里公开的数据,可查,可信!
国民党用老办法对付陈斌。酷刑、软硬兼施、金钱包袱,死活撬不出个信息。他死咬着嘴,血迹渗到嘴角,神色却没松懈。旁边有个卑微的人影,那就是何玉林。跟在高官屁股后头,帮着数着功劳,憋着笑脸。丑态毕露让陈斌心里堵得慌。
事情这会儿越来越复杂。何玉林主动向保安队出了一招:用行刑公开吸引共产党同伙。此计一出,陈斌、李叶等人成了目标。哪怕今晚没动手,以后也有得捞。这种局有人说太狠,有人说其实过于冒险,因为地下党并非傻子,但保安队那帮人有点赌徒心理,赢家通吃!
行刑日期定在1947年4月7日,官方还特意贴出公告,几个重要的共产党“罪犯”要公审。你说,这种消息是不是带着挑衅?党组织当然不会坐等被杀,内部很快召开会——有人犹豫,有人坚持出手,但最终李叶拍着桌子说“我去!”这种话,也没人拦,有人心疼,有人说“你疯了吧?”李叶是老资格,庆阳路线她跑得烂熟。而且她和陈斌,那是打小一块跑过泥路的。她一带人潜进城里,靠着地形摸入了刑场旁边。
那天,街头人山人海,外头气氛又沉又乱。百姓来送行,心里不平,却只敢流泪,不敢吭声。谁都知道共产党是“好人”,但谁又敢明着反抗?陈斌被押出来时,站在破车上,四顾人群,眼里没有死的恐惧。他脸上挂着凝重,那种“要死也要死得明白”的沉静,李叶看得清清楚楚。
突然间,他看到了何玉林在场。陈斌心里咯噔一下,没多迟疑。他心里更着急,现场有埋伏,对方想引蛇出洞。他看了一眼李叶,嘴角一拧,居然高喊:“快回家,家里有狗!”这话只有组织内的人能听懂,是警告,不是口误。
国民党一把捂住了他的嘴,现场气氛一下子紧张。李叶听懂了,暗号一响,她带着人就地转身离开。不信你查《庆阳解放日记》里当年的官兵报告,就有当天这一幕。国民党没抓到目标,陈斌就被直接拖去了刑场,最后几枪响起,现场结束。李叶隔着人群看到陈斌那一刻带着笑,那种笑没人解释得清——有人说是自豪,李叶说是解脱,也许只是失落。
其实半年前,城里就流传过有人在党内“通风报信”。这个传言真假难辨,大家有时只敢私下议论。这次事件后,李叶才真正确定了,是身边人卖了朋友。她后来带队一路搜证,每次走到山路野道,总能从村民口中听到些碎片消息。
1949年,庆阳解放后,战乱留下的坑洞还没填平,李叶还惦记着陈斌。她反反复复的访查,全县山路走了遍,查找蛛丝马迹,不愿放过一丝线索。有一次路过一个村子,见村里老太太在聊一个疯癫男人的怪事,说那人老往地窖里钻,“不是疯子就是犯了事”。李叶听着心里有数,这种事瞒不过她。
她顺着妇人带路,去看地窖里那人。一见之下,真是何玉林。说出来也没人信,这人竟然能躲到现在。公安一起行动,现场证据充足,何玉林脸都吓白了。多年老友,如今变作对头,李叶一眼认了出来。她后来回忆,说那一刻心里是恨,也是遗憾。
谷老四其实早就被盯上了。解放后,作为保安队头目,他一直是重点对象。抓到后,案卷里记录着他们合谋抓人的细节。公开审判现场,国民党残留分子一个都没跑掉。有关案件在1950年结案,两人都得到了“说明”。不过,这里有点复杂,关于何玉林过去到底是主动叛变,还是无奈妥协,坊间争议不小。
从最近公布的中共党史数据和地方口述来看,谷老四和何玉林确实是一对难分难解的双人组。谷老四主外抓人,何玉林主内通报,每次行动都相互掩护,但也有人说其实何玉林不是第一次背叛。可有的历史专家觉得他也是无路可走死马当活马医?
没抓到全部的漏网之鱼,李叶心里一直有疙瘩。人都说她是冷面铁娘子,其实她也不是什么都弄明白,抓到何玉林那天,她脸上又笑又哭。有人问她是高兴还是伤心,她回头说“都不是。”这种复杂的情绪也没谁能说清,大家各有各的解释。有人说英雄就该无懈可击,但李叶也不是铁板一块。
这件事最后的结局很简单,陈斌他们牺牲了,李叶和党组织付出了努力,谷老四和何玉林受到了惩罚。事情过去那么多年,有人愿意说出细枝末节,有人只记得模糊的大案——也许英雄,也许叛徒,其实那些细节都像水渍一样,有些真,有些假。
庆阳的故事就到这,有些问题,答案早就在每个人心里了。
来源: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