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静脉血栓防治新视角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多靶协同突破抗栓困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9:41 2

摘要:1。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等虽疗效明确,但存在出血风险高、治疗窗窄等局限性

引言

1。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等虽疗效明确,但存在出血风险高、治疗窗窄等局限性2,3,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成为临床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中药多靶点治疗理念为DVT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结合最新指南/共识及循证证据,系统阐述活血化瘀类代表药物三七总皂苷制剂——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在DVT防治中的独特优势,为优化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中药破局,直击西药抗栓局限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概率较高,约为6.4%~12.4%4。若未予及时治疗,DVT后期可能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表现为下肢反复水肿、溃疡,显著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经济负担4-6临床常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防治静脉血栓,但目前西药仍存在较多局限性2,3。《2024 国际共识声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管理》指出,目前几乎所有的抗凝药物都存在出血风险7。我国多项权威指南也均强调需评估西药治疗静脉血栓的出血风险8,9。除出血风险外,常用抗栓药物还易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10。此外,指南提出部分患者可能对抗凝药物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且部分药物存在较多的药物相互作用,如VKA治疗窗较窄,使用时需要频繁监测和调整剂量,增加治疗复杂性面对当前DVT诊疗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中医药在血栓前状态防治、调节凝血系统平衡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成为静脉血栓防治的重要补充2。活血化瘀类中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并凭借多靶点、多环节抗血栓作用有效弥补了西药的不足,起到良好的辅助抗血栓作用2。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DVT,在增强疗效的基础上,同时起到预防血栓形成和溶解微血栓、减少伤口渗血、改善术后贫血的作用,有望成为提高血栓事件一级预防效果的有效方法目前,以三七等为主要成分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在临床研究及应用中较为广泛,其中三七总皂苷作为三七的有效提取成分,用于血栓预防历史悠久11,13。三七总皂苷(含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五种主要成分)可多靶点协同防治静脉血栓,主要作用机制如下

双向调控凝血机制: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同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双向调控凝血与抗凝机制。

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聚集指数,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下调炎性因子,修复内皮损伤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小板黏附、释放和聚集:减少血小板与内皮下胶原的黏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降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醛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14活血化瘀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认可,也被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各类血栓相关性疾病2。《三七总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明确推荐三七总皂苷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栓塞,指出三七总皂苷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钠近似,且常规西药联合注射用三七总皂苷,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稠度

作为三七总皂苷的标准化制剂,注射用血塞通(冻干)防治术后DVT的临床优势已得到循证医学的充分验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15

图1.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下肢骨折手术住院患者的疗效

➤另一项纳入80例急性DVT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进一步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P16

•预防术后DVT

➤一项对照研究将44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使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500mg,n=22]术后DVT发生率为4.5%,而对照组(未干预,n=22)为36.4%17。另一项研究纳入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发现在常规DVT预防基础上加用该药可显著降低DVT发生率(37.5% vs 10%)➤一项纳入20项RCT、涉及233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单用或联用可拮抗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显著降低DVT发生率(RR=0.42,[95%Cl(0.32,0.55)],p(图2)19。

图2. 系统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预防骨科手术后DVT的临床疗效

•耐受性良好

➤一项纳入国内30,008例使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该药安全性良好,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327%,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图3)20。

图3. 一项真实世界大样本分析中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的不良反应数据

结语

在DVT防治领域,"中医整体观多靶点"与"西医微观单靶点"的完美结合优化了当前的治疗格局21。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凭借多靶点机制展现出独特优势,不仅弥补了西药治疗的局限性,更以严谨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支撑,为DVT防治提供了兼具优异疗效与安全性的药物选择,成为当前DVT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09):807-812.

2.毛威.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05):449-453.

3.Mazumder T, et al. Natural Resources for Human Health. 2023;3(2):134-175.

4.周武,等.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 中华创伤杂志,2022,38(01):23-31.

5.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 9(7):769-776.

6.Trivedi NN,et al. J Orthop Trauma. 2020 Apr;34(4):169-173.

7.Nicolaides AN, et al. Int Angiol. 2024 Feb;43(1):1-222.

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等.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5,105(26):2162-2194.

9.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围手术专家工作组,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护理实践指南[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5,34(1):5-17.

10.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12):906-923.

11.李佩娟,等.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44(07):912-915.

12.张佳璐,等.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01):189-194.

13.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三七总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10):1157-1167.

14.蒋剑锋,等.现代医药卫生,2014,30(05)645-646+649.

15.夏伟,等.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105-108.

16.何爱慧.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8):129-132.

17.李中华,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0)2673-2674.

18.项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180-181.

19.Yan ST, et 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0 Nov 27;2020:8877791.

20.He Y,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20; 36(12): 1947-1953.

21.杨博华.北京中医药,2016,35(10):907-908.

来源:医脉通骨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