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预防要这样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8:13 1

摘要: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人→蚊→人”传播链是它们的核心传播模式。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即将进入九月

新学期的脚步也悄然而至

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

加大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发生风险

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

如何预防,让孩子远离传染病?

一起来看——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人→蚊→人”传播链是它们的核心传播模式。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特征是

“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校园需关注

0

1

伊蚊“偏爱”校园环境

教室窗台、绿化带花盆托盘、食堂积水槽、卫生间角落、旧轮胎......这些地方容易积水,恰好是伊蚊产卵的“温床”。

0

2

学生活动范围集中

校园人群聚集,孩子们在操场、走廊、教室频繁互动,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可能在短时间扩散。

0

3

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暑期不少家庭外出旅游(尤其是前往境内外有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若有学生返明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相关症状,未及时就诊和报告可能引发本地传播。

校园防控的核心是“切断传播链”

需围绕“不让蚊子孳生”“不让病毒扩散”两大目标展开。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

出门尽可能做好个人防护,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必要时使用驱蚊液、驱蚊贴等产品。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

▲消灭蚊虫孳生地,翻盆倒罐清理积水。

阳台、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水桶等容器应及时清理积水。需要注意的是,干净的积水是“花蚊子”最喜欢的产卵地。

重点排查教室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盘、空调冷凝水桶,每日放学前倒空并擦干;绿植区改用沙土种植或密闭容器浇水。

清理树洞、石穴、废弃轮胎(如体育器材室旁)、排水沟落叶,清除能产生小型水体的杂物,如隐藏在花坛、草丛中的水杯、餐盒、塑料袋等,对无法清除的水体投放灭蚊幼剂。

室内灭蚊:

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此外,蚊虫较多区域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

健康提示

0

1

师生健康提醒

14天内去过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区(国内外有病例地区 ),出现突发高热、关节痛、皮疹等,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行程,相关情况同步报学校。

0

2

落实晨午检制度

开学后落实晨午检制度,开展体温监测、症状观察等健康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0

3

做好因病缺勤追踪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了解病因,做好追踪登记,如发现有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诊,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所在地疾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0

4

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

利用课堂、板报、广播等形式,加强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增强师生对常见传染病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意识。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