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浩渺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有一句成语如熠熠星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对生命的敬重,它便是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短短八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深刻的内涵,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人在他人生命垂危之际,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生命至上的崇高礼赞
在浩渺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有一句成语如熠熠星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对生命的敬重,它便是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短短八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深刻的内涵,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人在他人生命垂危之际,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浮屠” 一词,源于古老的梵语,亦作 “窣堵婆”,在大众认知里,它通常指向佛塔这一庄严神圣的建筑。佛塔的诞生,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涅槃紧密相连。遥想当年,释迦牟尼佛于印度摩揭陀国拘尸那迦的娑罗双树下安然圆寂,大弟子迦叶依照印度传统风俗,庄重主持火化仪式。之后,佛舍利被精心分成 8 份,送往 8 个不同国家,各国纷纷建塔供奉,自此,佛塔承载着对佛的敬仰与追思,成为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传说他曾下令修建八万四千座佛塔,这些佛塔如璀璨明珠,散布在各地,为佛法的传播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时光流转,佛塔的功能逐渐丰富多元。除了供奉佛舍利,它还演变为存放经卷、法物的纪念之所,以及安放高僧舍利的安息之地。在佛教发展的进程中,佛塔承载着佛法的传播与教化使命,成为信众精神寄托的重要象征。当佛教跨越千山万水传入我国,佛塔这一独特建筑形式也随之落地生根。从东汉、魏晋时期起,佛塔在华夏大地开枝散叶,逐渐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历经岁月打磨,尤其是到了唐宋时期,其设计愈发精美绝伦,中国化特征愈发显著,常常作为寺庙的核心建筑,矗立在寺院中央,彰显着佛教的庄严与神圣。我国的佛塔,在数量与形制的丰富程度上,堪称世界一绝。从最初简单的覆钵式塔出发,不断演变,衍生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华)塔、亭阁式塔等多种风格迥异的类型,每一种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佛教理念里,佛塔的高度与层数往往被赋予深刻的宗教意义,其中,七级浮屠更是佛塔中的高规格代表。佛经中明确记载,造塔是一种极为殊胜的修行方式,通过造塔,修行者既能积累功德、消除业障,又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在古代,建造一座七级浮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不仅考验着工匠的技艺,更象征着建造者对佛法的虔诚与福德的深厚。然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句成语却鲜明地指出,拯救他人的生命,所蕴含的功德与意义,远远超过建造一座宏伟的七级佛塔。这种观点,将对现实生命的救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了生命本身的珍贵与不可替代。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诸多文学作品都对这一成语有所引用,进一步彰显了它的广泛影响力。元代郑德辉在《㑇梅香》第二折里写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索多虑”;明代冯梦龙在《醒世恒言》第十卷中也有 “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的表述;《西游记》第八十回里,更是直言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老舍先生在《谁先到了重庆》第三幕中,同样提及 “老管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阿弥陀佛!”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引用,生动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对生命救助这一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与推崇。
这句成语背后,是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映照。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佛教的慈悲为怀,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当他人身处险境、生命受到威胁时,那些勇敢站出来施以援手的人,都是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的践行者。他们或许是在河边凭借一根竹竿,义务守护十多年,挽救上百条生命的海南七旬老人魏文贤;或许是晨跑途中,面对癫痫发作老人,毫不犹豫上前按压人中进行抢救的医生赵宜林;又或许是在生活中,每一个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而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他们的善举,无关身份、地位,无关回报、利益,仅仅是出于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在现实生活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器官捐献者们,在离世后,选择将自己的器官捐赠出来,让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生命重燃希望之火,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践行着对生命的大爱;面对突发疾病倒地的路人,陌生的热心群众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拨打急救电话,有的进行紧急心肺复苏,在争分夺秒间,为生命的延续赢得宝贵时间。这些平凡人的善举,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温暖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诠释着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的深刻内涵。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它是一句古老的成语,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指引。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命无比珍贵,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守护。在生活中,让我们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勇敢地伸出援手,或许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创造生命的奇迹。让这种生命至上的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代代相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人间处处充满爱与希望。
来源:文化是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