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往事:天津、天津卫、天津话的确与淮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04:53 4

摘要:“津”字在中国汉字中是渡口的意思,自古这个地方,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设直沽寨,为天津最早的建置。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说来话长,天津这个地方在600多年前,不叫天津,元朝叫海津镇,“津”字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津”字在中国汉字中是渡口的意思,自古这个地方,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设直沽寨,为天津最早的建置。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天津三岔河口

随着中原大地起惊雷,淮河岸边出猛人,这就是大明王朝的创建者,凤阳城的朱元璋,揭竿而起,聚众抗元,最后定都虎踞龙盘的南京城。

皇家故事多,争宠又争位。朱元璋的第四子被老皇帝“外派”,让其率领一众淮河两岸的“老弱残兵,举家北伐”,扫荡燕山南北的元朝残余势力,就是从天津的渡口上的岸,虽然不是精兵强将,但皇四子朱棣领导有方,屡屡获胜。遂于北平起兵,自诩“靖难”之师,攻打朱元璋的孙子,建文皇帝朱允炆。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不久,迁都北平,途经这个渡口,赐名“天津”,这就是天津名字的由来。

朱棣定都北京,年号“永乐”,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置卫所,淮北来的将士,“家庭承袭,邻里相望”,亦兵亦民,又称军屯,正式筑城,史称“天津卫。大清雍正三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后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这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天津老城墙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共和,经历了天津特别市、天津市、直辖市等演变。新中国建立后,也是经过天津市、天津地区来回变迁,终于升格为天津直辖市,目前定格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但天津市尤其是老城区老住户说话的口音却不像河北话,也不是北方话,与北京话更是相距甚远,只有京韵京味的北京相声却是由天津传过去的,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吧。

天津“方言岛”的说法一直流传很广,民间的、半官方的天津语言研究会等团体和机构,把考察方向选择在安徽的北部地市,还有学者到淮河两岸特别是淮北宿州、固镇一带实地考察,了解民情民风,得出的结论,的确天津话与淮北的宿州话高度相关,尤其是老城区的天津话相似性更强。

所以,目前的主流结论,认为天津话的基础来源于安徽淮北地区,另一个旁证就是天津卫的设立、大运河的流过和南北船运贸易的交往,以及津浦铁路的修建,连接了天津与安徽,使得两地之间的人员交流更加密切。

另外,晚清时期的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在天津驻扎,淮军士兵大部分也是来自安徽淮北,他们的方言也对天津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人员的流入,天津话也逐渐地演变和变化,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地涌现。

作品说明:内容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一笑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