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很多女性朋友不知道,如今中国男人一到30岁,就会迎来一场神秘仪式。
可能很多女性朋友不知道,如今中国男人一到30岁,就会迎来一场神秘仪式。
他们会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一天,板起脸,焚香、沐浴、更衣,然后虔诚地抬头——
在眼前两个人生道具中,选一个。
是蛋白粉呢?
还是钓鱼竿呢?
还是说,武法双修都来一点?
爱好,二次重启人生。
其实爱好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找到了确定感——
你可以持续投入。
并持续获得成就。
因为你放眼身边——职场,家庭,社会大环境……都是身不由己。
但一个极致的人生爱好,能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吗?
还不够。
哪怕爱好是连环杀人,也不行。
观前提醒:在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情况下野外钓鱼以及杀人均将面临法律制裁,请勿模仿。
嗜血法医:杀魔复生
Dexter: Resurrection Season 1
听过没看过?
经典美剧《嗜血法医》拍了1-8季,一部前传《源罪》,一部《杀魔新生》,以及现在这部总共11季。
历史悠久,口碑坚挺。
最新一季还获得大量好评——
豆瓣开分8.7。
更恐怖的是。
这部《杀魔复生》以平均分9.2分,成了IMDb历史上第七个连续五集评分超过9分的(前六位包括《风骚律师》《绝命毒师》《权力的游戏》)。
质量真这么高?
不见得……
除了系列粉丝的狂热捧场,它还精准捕捉了当下人的情绪——
累啊。
一边上班一边培养爱好,也很累啊。
01
一段父子俩的故事。
先看他爸。
德克斯特·摩根,业内赫赫有名,人称海湾屠夫。
表面上,他是迈阿密警局的勤恳法医;背地里,他是个研究杀人技巧的狠角色。
今年五十多岁的德克斯特,带着典型的80后理想主义:
把爱好变成事业!
开杀!
从小他就带着嗜血本能。
因为目睹母亲在眼前惨死,德克斯特从此渴望鲜血。
为了满足这份渴望,他才考进编制,成为法医,并潜心研究如何多快好省且不让人发现地杀人。
作为法医,比别的杀手麻烦还多了一层。
戏,也好看了一层:灯下黑,玩的就是心跳。
怎么在老板和同事眼皮底下杀人。
还不侮辱他们的智商?
这得简单讲下这剧的金手指了。
栽赃嫁祸。
(是的,聪明人混体制,混出这种本领不奇怪。)
《嗜血法医》拍的,就是以现实主义还原Tom&Jerry的基本套路:
看着是猫抓老鼠。
其实是老鼠遛猫。
第一季的正义黑猫追了他两季,结果硬是被他搞成了“海湾杀手”。
俗吗?
俗。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爽感、反转,以及对观众智商的简单摩擦。
嗜血法医得以拍拍拍,续订不断——
《嗜血法医》2006年开播连播8季,甚至还有一部重启版《嗜血法医:新生》,一部前传《嗜血法医:源罪》。
这次……
老杀手重新就业,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爬个楼梯都气喘吁吁。
跟踪个猎物都跟不上。
这心情,就像你攒钱买了顶配电脑,上号却发现自己连兵都补不齐。
设备快了,人慢了。
更惨的,是被时代甩到后头了——
想找个人的信息,以前是报纸,现在都要上网查询;
把尸体扔进焚烧炉,发现火葬场都要指纹验证;
拿着开锁器去开锁,发现现在不需要撬了,全是智能门锁……
当然,更难的还不是这。
孤狼杀手和社畜一样,最怕的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摩根家也有世袭的通缉令。
之前几季折腾来折腾去。
不是老婆死了,就是妹妹没了。
上一季,更惨——
因为无法接受父亲的本性,亲生儿子还决定替天行道,亲手“击毙”了他。
这一季。
好不容易,编剧编了个理由“强行复活”——
冬天延缓了血流的速度,他得以复生。
可才刚醒在医院修养呢,就被新闻通知“好家风”被遗传了——
儿子杀人啦。
你说,这一刻作为父亲该是什么心情:
是“你怎么能”?
还是“原来你也……”?
新闻上写着,犯罪激情杀人,将强奸犯分成九块,这手法和自己是如出一辙。
杀手老爹火急火燎去帮他“擦屁股”。
一边开心儿子继承自己优秀基因,又因内疚不敢和他见面。
这份破碎感,一个眼神就够了。
像在惋惜孩子误入歧途。
又像是欣慰地看见了年轻的自己。
故事里一边帮儿子脱身,一边培养孩子技能,但这一切也就注定了:自己手又开始痒了——
想杀人……
还是那迷人而简单的,嗜血是欲望,也是本能,还是一种不用心理负担的精神马杀鸡。
救孩子不过是巧立名目,是为了光明正大地“狗改不了吃屎”。
不过,故事舞台从迈阿密换到了纽约,就如同背景板从云南换成了上海,代替狂野荒诞的是另一类精神疾病。
从野蛮到变态。
病名,现代。
比如一号狩猎目标,它居然是一个高仿号。
一个四处杀人的连环杀人犯,最抵死的是他居然敢顶着“海湾屠夫”的名号,好啊,谁的流量你都敢蹭啊。
老屠夫“不得不”亲自下场维权。
德克得一边想办法帮着儿子脱罪,另一边得铲除顶替自己的杀人魔。
正义打击?
专利维权?
放屁。
真相是那一刀下去的.....挠~一下子,是直冲天灵盖的爽啊。
在这个老家伙饿急眼的时候。
老天送来了豪华海鲜和牛放题——
一个超级富豪喜欢收藏“死亡”,整了几个连环杀手组团在家开Party。
△ 这变态劲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乔外甥学的......
别说假不假,就说香不香吧?
Sir兴奋得小手搓搓表示期待。
法医?
工作?
总有退休且不一定能领到钱的那一天。
而爱好,可是跟随你一辈子的哦。
02
看完老子,再看儿子的。
他身上有着所有孩子身上的永恒矛盾——
本能一样地反抗他的父亲,又如宿命一样地成为父亲。
是的。
鄙视了半辈子钓鱼的他,接过了父亲的鱼竿.......
感觉。
还不错?
嗜血基因始自一场路见不平,被动推搡中血继限界也被动觉醒。
拿起马桶盖。
砸!
再砸!
主打一个解放天性。
处理尸体,更是继承了老德家优秀的基因。
配乐响起……
冷静,谨慎,作案现场也洗得纤尘不染,剁起尸体来也行云流水……套个白大褂就能参加《黑白厨神》。
是的。
嗜血是本能,杀人是艺术,两者共同构成了《嗜血法医》最初的噱头与奇观。
但《嗜血法医》也没有忘记它的第二点——
嗜血之后更心累了。
“我明明不喜欢钓鱼的啊,这怎么回事……”
先打断一下。
说下故事的基础设定。
一个在观众心中迷人的杀手,不可能是纯恶的。
不可能一整季杀来杀去,那真变恐怖分子Vlog了。
而剧中的紧箍咒,就是“哈利法则”。
什么东西?
在发现德克斯特内心里的扭曲终归无法抑制后,德克斯特的养父教给一个哈利法则——
不是控制不住嗜血的冲动吗?
那就杀吧。
……但只能是恶人。
但你知道这法则并不是可靠的:
恶人归根结底也是人,怎么才是恶?
如何判断?
谁能判断?
判断的结果,能覆盖全部人性吗?
——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成了《嗜血法医》的戏眼所在。
比如,参加那个连环杀人犯聚会,老头子遇上一个号称复仇女神的女杀手。
是食物?
还是……爱情?
赶紧搬出“哈利法则”:
德克斯特发现她有原则,专杀性侵犯,算是义凶。
于是——
拥抱爱情。
可惜,在德克斯特进一步与她混熟后,这才发现她杀谁都行。
额,坏人。
德克斯特字面意思上的忍痛割爱了。
这就是《嗜血法医》的终极危机——
规矩本来是服务人的,但人总被它带走自由。
德克斯特的嗜血冲动是本能的、无道德的,而哈利法则强加了一个道德框架,试图让杀戮变得“合理”。
而这份合理,也逐渐从释放血性的借口,变成了道德强迫。
哈利法则本身也可以失效。
德克斯特杀过恶人,但也失手杀过无辜的人——
一个知道了自己是连环杀人犯,即将破坏他正常生活的警察同事。
在嗜血的本能(欲望)膨胀之下,底线会一步步被冲破。
剧中,嗜血的连锁反应太惨烈了——
老婆死了,妹妹没了,儿子要枪杀自己。
但能怪谁啊?
在无穷的欲望面前,你我守不住的底线,只能由亲人来承担。
肆意放纵的欲望,无限的逃避现实,映照出的是另一面的极度空虚——
被掏空的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这才是每个中年男人的真正难堪。
钓上暴鲤龙,卧推四百斤,那些空洞也很难被填平。
03
这部剧在Sir看来绝不是什么大饥荒时代,你的食欲和人类不能相食的规则的那种等级的冲突。
因为更值得共情的是,每个生活在都市的人类,都随时随地面临的那时刻都想逃出去的欲望。
无论他爹,还是他娃。
那种冲动我们都有,不是吗——
月黑风高的晚上,当理性无法控制,感情迅速膨胀到不可能进行思考的地步。
眼神迷乱,双手颤抖。
大半夜的,人家激情犯罪。
我们……
激情下单。
心中窃喜,又惶恐不安。
你看,为一时的逃避欲望买单的放纵行为以及心态,我们都有。
人家的代价是道德,我们被击垮的是钱包。
可是。
你真的逃得掉吗?
还款日终将迎来现实清算。
老德克斯特,试过一了百了。
就前面几季的做过了,都是德克斯特的以死谢罪,也根本没有一点道德说服力。
所以。
这一季,它选择更走向了相反的道路——
最明显的区别,还有对待杀人的态度。
比起前作德克斯特,杀人真的像在抽大麻,揣着哈利法则以为走遍天下都不怕。
新作的他的儿子,虽然也陷入了本能的冲动,但他更加局促不安。
甚至乎,做出了简直要被踢出杀手籍的举动——
想要自首。
论杀人水平,可能不及他爸。
论道德水平,他爸和他遥不可及。
德克斯特在剧中表现的衰老,对应的是儿子哈里森的新生。
Sir觉得这倒是一次老剧的新鲜的尝试。
从杀人狂魔,《嗜血法医》回到了现代都市人注定的迷茫与逃避。
说白了,映照的,其实还是当下现代人的心态。
你问父子俩,人有什么好杀的?
他俩能编出一大堆:是血脉、是童年创伤、是杀戮本能、是家族遗传……
但这就像你问钓鱼佬,有什么好钓的?
他们也会回答:是心性与磨炼心性、是自然与征服自然、是原始狩猎基因……
有着日常里怎么也找不到的平静。
来源:涂涂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