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部分细节和对话经过文学化处理,人物姓名已化名保护隐私。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部分细节和对话经过文学化处理,人物姓名已化名保护隐私。
"团长!又来电话了!"
"第几个了?"
"第47个!还是问那个李明华的事!"
深夜11点38分,某集团军312团团部办公室。
团长王建国紧握话筒的手已经在微微颤抖,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落在桌案上。
电话铃声再次刺耳地响起。
"喂,这里是312团...什么?首长您亲自打来的?"王建国猛地站起身,声音都有些发颤,"您说的李明华...就是那个要退伍的李明华?"
参谋长在一旁默默记录着:晚上8点开始,短短三个多小时内,从师部到军区,从后勤部到政治部,甚至连平时很少联系的兄弟单位都打来了电话。
每个电话都在询问同一个人——那个在哨位上站了18年从未升职的老兵李明华。
"到底怎么回事?一个普通士兵的退伍申请,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动静?"参谋长低声嘀咕。
第50个电话响起的那一刻,王建国接起电话后脸色瞬间煞白如纸。话筒从他手中滑落,"咚"的一声砸在地上。
01
2005年12月,18岁的李明华踏进了312团的大门。
那时的他眼中满含着对军营生活的憧憬,挺直的腰板,坚毅的眼神,标准得像教科书里的新兵形象。入伍第一天,他就在日记里写下:"我要成为最优秀的士兵,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可是18年过去了,李明华依然是一名列兵。
"老李,你看张涛都当排长了。"同寝室的战友小王指着正在训练场上指挥新兵的张涛说道。张涛是2007年入伍的,比李明华晚了两年,如今已经是三级士官,还兼任着三班班长。
李明华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继续擦拭着手中的钢枪。这样的对话他已经听了无数遍。
同期入伍的20个战友中,有12个已经提干或者升职,5个选择转业回到了地方,2个因为各种原因提前退伍。如今还留在部队的,除了李明华,就只有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一直没能提升的老实人王大刚。
"明华哥,你这么多年怎么一直没升职啊?"新兵蛋子小刘好奇地问道。
李明华停下手中的动作,沉默了片刻:"可能是我不够优秀吧。"
这话说得连他自己都不信。18年来,李明华从未犯过任何错误,训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体能测试年年优秀,射击成绩更是连队第一。每次上级检查,连长总是让他站在最显眼的位置。
"李明华,你去一号岗。"
"李明华,今天你值夜班。"
"李明华,明天有重要任务,你准备一下。"
似乎什么重要的事情都离不开他,但就是不给他升职的机会。
2010年,连队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李明华的名字赫然在列,可最后关头却被划掉了,理由是"还需要继续考察"。
2013年,部队选拔士官学校学员,李明华报了名,笔试第一,面试优秀,可最终还是落选了,上级说"暂时不合适"。
2016年,连队要提拔一名副班长,所有人都以为非李明华莫属,结果却选了刚入伍三年的小张。
"为什么总是我被跳过?"李明华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连长老赵是个直性子,有一次喝多了酒,拍着李明华的肩膀说:"兄弟,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是...唉,上面有规定,我也没办法。"
"什么规定?"李明华追问。
老赵酒醒后就不再提这茬了,好像什么都没说过一样。
李明华的妻子刘芳是他在老家认识的,两人在2008年结婚。刘芳原本以为嫁给军人是件光荣的事,可这些年看着丈夫一直没有进步,心里也开始着急。
"明华,你倒是争取一下啊。别人都当班长、排长了,你还是个列兵。"刘芳在电话里抱怨道。
"我已经很努力了。"李明华的声音有些疲惫。
"那为什么别人都能升职,就你不行?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李明华苦笑:"我能得罪谁?每天除了训练就是站岗。"
儿子李小军今年已经12岁了,正在上初中。每次学校开家长会,别的家长介绍自己时都说"我丈夫是班长"、"我老公是排长",轮到刘芳时,她总是支支吾吾地说"我丈夫在部队",从来不敢提李明华的具体职务。
2020年,李明华的父亲病重,他申请探亲假回家。病床前,父亲拉着他的手说:"明华,你在部队这么多年,也该有个出息了吧?"
李明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只能握紧父亲的手说:"爸,我会好好干的。"
父亲去世后,李明华在坟前跪了整整一夜。他想起了父亲当年送他入伍时说的话:"儿子,去部队好好干,争取当个官回来。"
可18年过去了,他依然是个兵。
回到部队后,李明华变得更加沉默。他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质疑这些年的坚持是否值得。
02
2023年春节后,李明华做了一个决定。
"芳子,我想退伍了。"电话里,李明华的声音很平静,但刘芳听得出其中的疲惫。
"真的吗?你终于想通了?"刘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喜,"这些年你受够委屈了,回来吧,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李明华望着窗外的训练场,新兵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口号声响彻整个营区。这样的场景他已经看了18年,从最初的激动兴奋,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再到现在的厌倦。
"小军需要父亲。"李明华说道,"这些年我陪伴他太少了。"
儿子李小军已经是个半大小子,电话里的声音都开始变粗。每次通话,李明华都能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陌生感。
"爸爸,我们班同学的爸爸都在身边,为什么你不能陪我?"儿子曾经这样问过。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李明华心里。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究竟错过了什么。错过了儿子的第一次走路,错过了儿子的第一天上学,错过了儿子获奖时的兴奋,错过了儿子遇到挫折时的眼泪。
更重要的是,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18年来,他用尽了所有的努力,可结果呢?依然是个普通的列兵。别说提干,连个班长都当不上。这样的军旅生涯还有什么意义?
"我已经38岁了。"李明华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道,"不能再这样蹉跎下去了。"
镜子里的人两鬓已经开始泛白,眼角也有了细纹。18年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在重复的站岗、训练中流逝了。
下定决心后,李明华开始为退伍做准备。他悄悄了解了相关政策,计算着自己的退伍费和安置条件。按照现在的政策,服役18年的士兵可以享受不错的退伍待遇,回到地方后也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至少不会让家人跟着我受苦。"李明华想着。
3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三。李明华在连队办公室门口站了整整半个小时,手里紧握着那份退伍申请。
这份申请他写了三遍,每一个字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申请理由写得很简单:家庭需要,申请退伍。
"报告!"李明华敲响了连长办公室的门。
"进来!"连长老赵正在处理文件,头也没抬,"什么事?"
"连长,我想提交退伍申请。"李明华把申请放在了桌上。
老赵手中的笔停了下来,他缓缓抬起头,眼中有着明显的惊讶:"你说什么?"
"我想退伍。"李明华重复了一遍。
老赵拿起那份申请,仔细地看了两遍,眉头越皱越紧:"明华,你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没有困难,就是想回家了。"李明华的回答很简单。
"回家?"老赵站了起来,"你在部队这么多年,现在说走就走?你有没有想过,退伍后能干什么?"
"我已经想好了。"李明华的态度很坚决,"连长,麻烦您帮我上报一下。"
老赵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又回到桌前看了看申请:"这事不急,你再考虑考虑。实在不行,我给你几天假,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
"不用了,连长。我已经决定了。"
看着李明华坚决的表情,老赵知道劝说没有用。他叹了口气:"好吧,我先收着。不过这个申请需要营里审批,可能要等几天。"
"我明白。谢谢连长。"
李明华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没有注意到,在他离开后,连长老赵立刻锁上了办公室的门,拿起了加密电话。
03
李明华的退伍申请提交后,整个连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什么?老李要走了?"战友们议论纷纷。
"18年了,说走就走,也真是的。"
"人家想回家陪老婆孩子,这有什么奇怪的。"
"可是现在走,多可惜啊。再干两年就20年了,待遇更好。"
战友们的反应在李明华的预料之中,但连队干部的反应却让他感到意外。
第二天,指导员找到了他。
"明华,听说你提交了退伍申请?"指导员的语气很平和,但眼神中有着不易察觉的紧张。
"是的,指导员。"
"为什么突然要走呢?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
李明华摇了摇头:"没有,就是想家了。"
指导员沉默了片刻:"这样吧,连队正在讨论今年的晋升名单,你的表现这么好,说不定..."
"指导员,您就别安慰我了。"李明华苦笑道,"18年了,如果要提升,早就提升了。"
指导员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拍了拍李明华的肩膀:"好好考虑一下,不要冲动。"
到了第三天,营长也找李明华谈话了。
营长是个严肃的人,平时很少和普通士兵直接对话。这次他竟然亲自找到李明华,这让整个连队的人都感到惊讶。
"李明华,我听说你要退伍?"营长开门见山。
"是的,首长。"
"为什么?"
李明华重复了之前的回答:"想回家陪家人。"
营长盯着李明华看了很久:"18年了,不容易。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
"那行。"营长出人意料地没有多说什么,"申请我会尽快处理。"
李明华觉得有些奇怪。按理说,一个服役18年的老兵提出退伍,营长应该会挽留一下,至少会问问具体原因。但营长的反应却异常平静,好像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
更奇怪的是,平时处理退伍申请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但李明华的申请似乎被加速处理了。仅仅两天后,连长就告诉他,申请已经上报到团部了。
"这么快?"李明华有些意外。
"是啊,很快。"连长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可能是因为你服役时间长,组织上比较重视。"
李明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
与此同时,他开始感受到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微妙变化。
食堂里,炊事班长主动给他加菜:"老李,多吃点,身体重要。"
训练场上,体能教练特意过来关心:"明华,感觉怎么样?累不累?"
甚至连平时很少说话的军械员都跑来和他聊天:"听说你要回家了?真羡慕啊。"
这些关心让李明华感到温暖,但也让他更加困惑。他在部队18年,虽然和大家关系不错,但也不至于受到这样的特殊关注。
更让他不解的是,最近几天连队的任务安排也有所调整。以前他总是被安排在最重要的岗位上,现在却被调到了相对轻松的岗位。
"老李,这几天你就在库房帮忙整理物资吧。"班长这样安排道。
"为什么?我身体没问题。"李明华不解。
"连长的意思,让你轻松一点。"
库房管理员老张是个快退休的老兵,平时话不多,但这几天却主动和李明华聊天。
"小李,你要走了啊?"老张一边整理物资一边说道。
"嗯,想回家了。"
"也好,回家陪家人。"老张顿了顿,"不过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
"什么意思?"李明华不解。
老张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我在部队35年了,什么事情没见过?有些人看起来普通,其实不普通。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
说完这句话,老张就不再多说了,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明华一眼。
李明华想追问,但老张已经转身忙别的去了。
04
退伍申请提交一个星期后,李明华开始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
这种紧张不是来自于他自己,而是来自于周围的人。
连长老赵最近总是心不在焉,开会的时候经常走神。有几次李明华看到他在打电话,语气很急躁,还时不时地提到自己的名字。
"什么?还没批下来?为什么会这样?"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列兵啊..."
"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
指导员也变得焦虑起来。平时雷厉风行的他,最近做事总是有些瞻前顾后。李明华几次看到他在办公室里踱步,手里拿着电话,但一直没有拨出去。
更奇怪的是,营部开始频繁地来人。
这些人李明华都不认识,穿着军装,但肩章上的标识表明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他们通常在营部待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然后匆匆离开。
"这些人是干什么的?"李明华问同寝室的小王。
"不知道啊,好像是上级检查团。"小王也很疑惑,"不过检查什么呢?也没见他们看装备或者查内务。"
李明华注意到,这些外来人员似乎对他特别关注。几次在食堂吃饭时,他都感觉到有人在观察自己。转头去看,却发现那些人立刻移开了视线。
最让他不安的是,他的个人档案似乎被人翻看过。
"老李,你最近有没有人找你核实个人信息?"档案员小刘悄悄问他。
"没有啊,怎么了?"
"你的档案最近被调阅了好几次。"小刘压低声音,"不是我们连队的人调的,是上面直接要求的。"
"调档案干什么?"李明华心里开始不安。
"不知道,可能是办退伍手续需要吧。"小刘的语气也不太确定。
但李明华知道,办理退伍手续不需要这么频繁地调阅档案。而且按照流程,退伍审批还没有下来,后续手续根本不应该开始。
更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家里也开始有异常情况。
妻子刘芳打电话说,最近有人到村里打听李明华的情况。
"什么人?"李明华紧张地问。
"说是做调研的,问你小时候的情况,家庭背景什么的。"刘芳也觉得奇怪,"我问他们是哪个单位的,他们说是社会调查,没说具体单位。"
"他们都问了什么?"
"问你读书时候的表现,有没有什么特长,还问了你爸妈的工作。"刘芳停顿了一下,"明华,是不是你退伍需要这些调查?"
李明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从来没听说过退伍需要回乡调查的。
连队里的训练还在正常进行,但李明华明显感觉到,大家看他的眼神变了。不是那种同情即将离开的战友的眼神,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表情。
有些人似乎想和他说话,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有些人刻意和他保持距离,好像他身上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老李,你没事吧?"老班长王大刚找到他,"最近感觉你有点不对劲。"
"我能有什么事?"李明华苦笑,"就是等退伍审批结果。"
王大刚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后说道:"我听到一些传言。"
"什么传言?"
"有人说你的退伍申请不是一般的申请,可能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王大刚的声音很小,"还有人说,你的背景可能不简单。"
"胡说八道。"李明华皱起眉头,"我能有什么背景?农民的儿子,有什么不简单的?"
"我也觉得是胡说。"王大刚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你自己小心点,这段时间风声有点紧。"
李明华想问清楚到底是什么风声,但王大刚已经走远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明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开始回想这18年来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出一些线索。
为什么自己一直不能升职?为什么每次关键时刻都会被"特殊照顾"?为什么现在一个简单的退伍申请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他想不出答案,只能继续等待。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在团部、师部、甚至更高层级的办公室里,都有人在为他的事情而忙碌着。电话在不停地响起,文件在紧急地传递,会议在秘密地召开。
而所有这些,都因为一个看似普通的退伍申请而起。
就在所有人都对李明华退伍申请的异常反应感到困惑时,那个改变一切的夜晚终于来临了。
3月28日晚上8点整,团部办公室里的电话响起了第一声铃声。
"喂,312团。"值班参谋接起电话。
"立即转接你们团长,有紧急情况。"电话那头的声音严肃而急切。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每一个电话都让团长王建国的脸色更加凝重,每一次通话都让办公室里的气氛更加紧张。
"师部打来的..."
"军区司令部..."
"总部也来电话了..."
当第50个电话响起的时候,王建国的手已经开始颤抖。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信息——关于李明华的真实身份。
"您说什么?他竟然是..."
话筒从王建国手中滑落,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巨响。
参谋长瞪大了眼睛,张大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
来源:可靠小鱼bJd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