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3月起,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联合中共翁源县委宣传部、韶关市文联、翁城镇人民政府,在翁城开展诗歌及艺术教育,随后升级为“翁城,中华诗城”建设行动。截至2025年6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翁城孩子的诗”声名远播,社会风气益趋良善,“翁城,诗城”正在变为
题书:孟浩
海报里的翁城故事
主办单位
广州城市公共文化志愿者空间
翁源县委宣传部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策划
孟浩 陈德道 张演钦
统筹
刘以杰 许旭东
设计
程升
宣推
王绮彤 蓝思达
展览时间
2025年8月29日-2025年9月28日
开幕时间
2025年9月5日
展览地点
广州市天河区花城汇中区地铁APM线
妇儿中心站A口旁
前言
平地起“诗城”
2023年3月起,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联合中共翁源县委宣传部、韶关市文联、翁城镇人民政府,在翁城开展诗歌及艺术教育,随后升级为“翁城,中华诗城”建设行动。截至2025年6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翁城孩子的诗”声名远播,社会风气益趋良善,“翁城,诗城”正在变为现实,同时,“生态化”乡村文化振兴模式逐步成型。
这一过程,完整地记录在我们的海报里。
1000个日日夜夜,一百多次大大小小活动,一百多张活色生香海报。海报,在“翁城,诗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措施及成果
(一)翁城孩子,诗作惊艳
翁城诗歌教育首先面向翁城全体乡村少年开展,几乎覆盖所有翁城中小学生。诗歌教育,是语文教育,是艺术教育,更是灵魂教育,翁城孩子是诗歌教育最直接的受益人。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派出专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王绮彤(小王老师)深入翁城,持续不断地对孩子们进行诗歌教育。
除了在学校,我们还在镇政府广场公共书房设立了“诗歌讲习所”,随时进行诗歌教学。我们还把诗歌课堂放在了菜市场、大腊岭、水塘边……
截至目前,诗歌讲习活动超过100场,翁城孩子创作诗歌近3000首,收录他们优秀作品的《翁城孩子的诗》已出版两辑,印数30000册,极大地鼓舞了乡村孩子们参与诗歌活动的热情。同时,还在羊城派和金羊网开设专栏“翁城孩子的诗”,随时发表孩子们的诗歌作品。
翁城孩子的诗,纯真,嘹亮,动人,备受社会关注。2024年央视“六一”晚会,专门邀请翁城小诗人为晚会创作诗歌;2024年,广州巴士集团一分公司专门为翁城孩子的诗打造专题巴士,每天穿梭于繁华都市,近千万广州市民及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翁城孩子的诗的神奇魅力;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11名全国政协委员(包括著名表演艺术家冯远征、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中央美院院长林茂、著名雕塑家许鸿飞等)朗读翁城孩子的诗,成为瞩目的文化事件;2025年4月30日,“翁城孩子的诗”参加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大型演出;2025年5月,“翁城孩子的诗”进入北京大学进行交流;2025年7月,“翁城孩子的诗”闪亮广州塔,“翁城孩子的诗”参加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的“童声耀湾区 拾梦向未来”岭南童谣传唱活动十周年展演活动……
(二)诗教悠悠,无处不在
如何让翁城的诗教触及全镇每一个角落?
为此,我们策划了“让翁城孩子的诗无处不在”,让诗歌教育渗透到翁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翁城孩子的诗,登陆肉菜市场、公共空间大门、休憩凉亭、农户家里、民宿、饭店、茶庄、早餐店、篮球场、冰箱门、玻璃窗……
我们围绕“翁城孩子的诗”设计了许多主题IP,并进行了各种文创开发,以年轻、时尚、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翁城孩子的童真童趣,受到广泛欢迎。
2025年,我们还创办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诗歌擂台”,3月1日在翁城文化公园大舞台正式开赛,每周一次,擂况激烈,群众踊跃。“诗歌擂台”成为翁城全体人民和外地游客参与诗歌活动的大舞台、嘉年华,有效地增强了“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
此外,我们还以“让翁城孩子的诗无处不在”的名义,邀请了大批权威专家、文化名人参加翁城诗歌教育、助威翁城诗歌教育,他们包括: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北京故宫科研处原处长余辉,以及著名艺术家郭莽园、方土、刘国玉、林蓝……三年里,支援翁城文化建设的文化专家多达200人。我们为此专门出版了《翁城计——翁城新乡贤录》一书。
(三)诗教昭昭,无时不在
翁城诗教,努力与时间同步。
我们在羊城派、金羊网开辟专栏“翁城孩子的诗”,随时发表翁城孩子的优秀作品。
我们创办了“岭南乡村少年诗歌大会”,2024年8月23日成功举办,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为乡村孩子设立的诗歌节日,从筹备开始,翁城小诗人和他们的亲戚朋友就进入了属于他们的欢乐时间。
我们同时打造了“永不落幕的诗歌大会”—“翁城诗歌夜市”,书卷气和烟火气,在翁城的每一个夜晚,完美融合。
2024年,我们举办了“乡村少年诗歌征文比赛”,持续半年,在这段长久的日子里,孩子们和诗歌亲密接触。
此外,我们举办春日诗会、秋日诗会、菜市场诗会。
我们邀请“翁城李白”,随时到田间,到地头,到商店,到市场,邀请村民和居民们一起放声朗读翁城孩子的诗……
2025年,我们的四季诗会将举办四次,同时和岭南乡村少年大地艺术节联动,争取吸引更多的群众,一起参与共创,一起分享美好。
2025年,翁源县委宣传部和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邀请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先生创作了《调寄忆江南·岭南好》三首,并在全球征集唱和作品。从翁源出发,触达全球,唱诵岭南,唱诵大湾区,成为岭南动人景象。
2025年,我们把5月24日确立为“翁城诗歌日”。524,谐音“我爱诗”。
二、体会与经验
(一)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文化建设,一定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我们在翁城的诗教实践谨记这一点,“翁城,中华诗城”紧紧围绕着人来大做文章,不仅仅是对全体中小学生进行诗歌教育,而且,通过“让翁城孩子的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现了对翁城镇人民的全覆盖。
这种全覆盖是深入的。比如,我们探索实施“诗歌家访”,让诗歌教育深入家庭,链接到爷爷奶奶,链接到父亲母亲,链接到兄弟姐妹。
这种全覆盖是重互动的。我们搞“诗歌夜市”,一些摊贩就在“翁城诗歌夜市共建单位”的合作中,提高了人流;“诗歌菜市场”“诗歌小院”,也提高了经营水平和收入……
“翁城诗歌擂台”,更是面向全体老百姓,而且以更鲜活的更具体育对抗性的方式,让诗教触达范围更深更广。
(二)持续创新,求取实效
我们十分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求取最大效果。
首先,是我们十分注重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的作用,建设了三个诗歌教育短视频平台“诗和艺术”“另一个小王老师”“粤人诗说”。“粤人诗说”,邀请权威专家刘斯奋先生等用粤语讲述古典诗词,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浏览量喜人,频频出圈,粉丝来自全球近五十个国家;“诗和艺术”,成为翁城镇人民热烈交流的互动平台;“另一个小王老师”,立足于解决诗歌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我们还打造了网红IP“翁城诗母”及“翁城李白”。“翁城师母”(小王老师)主要负责对孩子们进行诗歌教育,她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孩子们私下昵称“小baby”。“翁城李白”利用工作闲暇,邀请翁城各行各业人士一起来读诗,大大扩展了翁城诗歌教育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三)用心用情,久久为功
诗歌教育工作团队用心用情,全力以赴。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工作团队几乎每周都要从广州奔赴翁城,开展工作:家访,街读;上诗歌课,办艺术展;打“诗歌擂台”,搞“诗歌夜市”;建“诗歌文创馆”,办“诗歌讲习所”。此外,为了不懈怠,为了持续推进,为了保持思考,从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张演钦撰写的“翁城日记”持续记录,没有间断,至今已过1000篇。
文化建设,久久为功。
最近两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工作团队——往返里程两万里,驻镇日子三百天。
三、模式与思考
乡村文化振兴该如何有效推进?
我们在行动,也在思考。在全力推进“翁城,中华诗城”的建设中,“生态化”乡村文化振兴模式,正在形成。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营造生态——一种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会外化为一种生活状态。这种文化生态对全体民众而言,空间上全面触及,时间上全时浸淫,人在其中,受到影响,受到感染,潜移默化中,心性成长。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翁城,中华诗城”,若干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正脱颖而出,如“翁城孩子的诗”“让翁城孩子的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翁城诗歌夜市”“翁城诗歌菜市场”“翁城师母”“翁城李白”“万人研学入翁城”……我们努力让诗歌教育成为韶关最有影响力的特色教育,让翁源成为国内诗歌研学第一目的地,让翁城成为“诗城”。
展览现场
海报里的翁城故事
责编丨王绮彤
审核丨刘以杰
终审丨张演钦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