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apple召开WWDC的时候,库克最后的one more thing掏出了苹果为次世代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幸运的,当时我在现场见证了这台跨时代产品的发布,尽管后续因为高昂的售价和佩戴体验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是它出色的使用体验和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龙妹玩机报告
2023年apple召开WWDC的时候,库克最后的one more thing掏出了苹果为次世代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幸运的,当时我在现场见证了这台跨时代产品的发布,尽管后续因为高昂的售价和佩戴体验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是它出色的使用体验和显示素质,也确实让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感受到了仿佛是来自未来的科技产品。
在Apple Vision Pro发布后的两年时间中,似乎始终没有什么产品能够撼动它在业内标志性的地位。曾经在VR领域风生水起的meta和pico似乎也没能激起太大的水花,反而让人没想到的是,vivo率先破局带来了这台全新的MR混合显示头显设备vivo Vision。
很有幸,我再次作为首批体验的媒体用户,在东莞的vivo总部认真的实际体验了30分钟的vivo Vision,下面就来谈一谈我对vivo Vision真实的第一印象。
短短半小时,vivo Vision给我的第一印象确实是和Apple Vision Pro很像。外形设计和按钮设计遵循了相似的逻辑,同样是通过眼球追踪和手势进行控制操作。但在佩戴舒适度上,要给vivo Vision一个大大的好评,因为它把Apple Vision Pro被吐槽最多的核心问题,重量,给解决的八九不离十了。
vivo Vision的外观设计和Apple Vision Pro一样,都采用的是外接电池的分体式设计。尽管采用后置电池的设计可以平衡一部分头显带来的面部压力,但重量实际上并没有减轻。因此被诟病最多的重量问题,目前或许依然需要分体电池来解决。
vivo Vision同样采用的是头显主体+遮光罩+遮光垫+头带,四部分组成,并且都采用的是可拆卸设计。
vivo Vision拿在手上的第一感受就是,轻!习惯了Apple Vision Pro的600多克的重量之后,vivo Vision上手感觉大概减重了快一半,除去电池的头戴部分在300-400g左右,手感确实和拿着一台AirPods Max的重量比较接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并且由于vivo Vision采用的是眼球追踪接手势控制,vivo Vision的本机主体同样需要使用大量摄像头来捕捉手势运动。本机外层采用弧面透明材质设计,手感和观感上感觉应该是类似亚克力材质,相比Apple Vision Pro的玻璃材质减重效果明显。
在vivo Vision头显的证明也同样配置了一块可以简单显示的屏幕,不过目前没看到有针对外屏的深度显示内容,看起来只有作为装饰的蓝色光带。
头带的设计上,vivo Vision现场同样看到了两款头带。其中一个就是上图第一张,类似Apple Vision Pro单圈编织头带的一款头带,而另一个头带就是我今天实际体验时使用的这个,采用两根织带设计的款式。
另外,在机身左侧我们还可以看到vivo Vision用来供电的电池连接部分。
vivo Vision的头戴同样采用了可拆卸式的设计,通过三点卡扣结构和本机主体连接。另外在vivo Vision的左右两侧都有扬声器设计,扬声器也支持空间音频的播放。
vivo Vision的机身只有一个旋钮设计。按下用来呼出主屏幕菜单,旋转可以调整沉浸模式的沉浸程度。另外在右侧这部分的下方,vivo Vision还设计了音量+-的实体按钮。相比Apple Vision Pro需要用手势呼出快捷音量调整菜单,实体按钮调整音量也确实要快捷方便不少。
电池的使用方面,vivo Vision的外接电池采用的是42.4瓦时容量,对应7.64V标压下约5560mAh。并且电池模块拥有Tyep- C接口用于充电,同样支持边用边冲。
左:佩戴vivo Vision;右:佩戴Apple Vision Pro
我相信很多对头显设备比较关心的用户,一定对vivo Vision的实际佩戴体验非常关注,下面是我自己在30分钟的实际体验中的佩戴感受。
佩戴舒适度上,vivo Vision的舒适度有点超乎我的预期,我在使用Apple Vision Pro的时候实际佩戴的体验是不错的,无论是遮光罩还是遮光垫都是比较贴合我的面部,不过在鼻梁上方和机身依然还会有一点漏光。
这次在我带上vivo Vision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面部的贴合程度相当不错,甚至整体的漏光控制表现要相比Apple Vision Pro要更好一些。
另外一点就是vivo Vision的减重确实对佩戴舒适度有很大的提升。
这次30分钟的体验我使用的是这款类似苹果“双圈头带”的款式,但是它和双圈头带一根在头顶一根在后脑勺的,为了最大程度分散重量的设计不同。由于vivo Vision整体重量更轻,因此它的双织带头戴采用的是两根织带包裹在后脑上的上下两侧。
在30分钟的体验过程中,没有出现一次设备下滑的情况,这相比Apple Vision Pro确实要好上太多。要知道使用Apple Vision Pro如果没有调整到非常完美的松紧程度,我几乎需要间隔几分钟就要推一推头显的。
30分钟的体验之后也没有明显感觉到头部有负重的影响,总之佩戴感受确实相比Apple Vision Pro要舒适不少。
由于体验时间限制,我没有太多时间能够拍摄到自己佩戴vivo Vision的更多角度。因此现场拍摄了另外一位体验者,刚好因为小姐姐是长发发型,vivo Vision的上方不会像我一样堆积过多刘海,因此小姐姐在佩戴后无论是证明还是侧面看起来都比我干净整洁了很多。感觉是一张可以放进广告图中的标准佩戴展示了。
对于头显设备来说,除了佩戴和操控,显示效果的好坏尤为重要。
然而对我来说,无论是vivo Vision还是Apple Vision Pro,最影响显示效果的除了屏幕素质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遮光罩和遮光垫的尺寸选择,以及近视镜片的精准匹配。
vivo Vision在使用前,同样需要测量用户的面部立体结构,通过vivo Vision证明摄像头进行拍摄计算,然后vivo Vision会给出一个最匹配的遮光罩和遮光垫的型号,然后通过磁吸的方式安装在机身上。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体验时测量匹配的这套遮光配件无论是舒适度还是贴合程度都非常的不错。
其次,由于我是近视,因此同样需要匹配合适的近视镜片通过磁吸的方式安装到机身上使用。
现场根据我的实际近视度数给到了一副匹配的磁吸近视镜片(需要小于1000度),安装后我能感觉到在vivo Vision上使用近视镜片的效果,在某些场景体验甚至会比Apple Vision Pro略好一些。最明显的就是在全黑场景下观看视频时,Apple Vision Pro会因为磁吸蔡司镜片和本机镜片有一定空隙,导致安装近视镜片后会出现眩光的情况。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vivo Vision的磁吸镜片似乎和机身镜片贴合程度要更高一些,间距更小一些,因此很明显的减轻了黑场观看视频导致的眩光问题。不过vivo Vision的磁吸镜片相比Apple Vision Pro的磁力似乎要更低一些,感觉吸附的没有Apple Vision Pro那么有力。
最后就是观看效果,因为没法录屏导出。我的观感就是vivo Vision的双目8K屏幕显示效果整体上令人满意,但是相比Apple Vision Pro还有差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近视镜片安装的原因,我在体验结束后发现近视镜片没有按照完美的贴合弧线吸附在主机上,而是有一点小小的旋转偏移。因此我在实际体验的时候会能有感知到屏幕的颗粒和文字的锯齿。但是整体上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上,特别是观看视频时候的表现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左:手势控制操作vivo Vision;右:按钮激活菜单和沉浸模式
交互体验,相信也是很多人最关注的一点。因为vivo Vision的交互同样采用的是眼控+手势的逻辑,那么它是否好用呢?我体验后给出的结论是:基本能达到Apple Vision Pro操控的80%了。
眼控部分,同样要在使用vivo Vision前进行眼控校准。校准完成后在30分钟的实际体验中,基本上是可以做到看哪选哪的,整体眼孔的命中率很高,实际体验中我尝试了快速选择app图标,菜单文字,滑块等小图标,命中率不能说在100%,但是也绝对可以在90%甚至95%以上。
手势控制部分,vivo Vision支持捏合以及拖拽两种操作,操作逻辑和Apple Vision Pro保持一致。我在30分钟时间里体验了滑动菜单、放大缩小照片、游戏道具选择等大部分操作场景。准确率相对不错,但是确实相比Apple Vision Pro的精准度略低了一些。
不过表现不错的是,我尝试了把手放到更远一点的位置,比如更低一点、在身体更前方、身体更侧方,都识别的还是比较精准的,只有把手放到头部上方的时候,识别成功率会降低比较明显。整体的操作活动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在系统体验上,由于没有办法录制屏幕导出,因此这里我找了一段来自“vivo洪沂”发布的vivo Vision的实机操作视频。
可以看到vivo Vision支持MR模式下的多窗口任务。在我的实际体验过程中,vivo Vision系统的整体功能基本都已经完备,同样支持窗口在MR环境中摆放到真实空间。不过无论是窗口设计的精细程度还是动效,vivo Vision相比Apple Vision Pro还是略简陋了一些,不过窗口在真实空间中定位还是相当准确的,体验过程中也没有出现窗口飘逸的情况。
性能方面,因为vivo Vision搭载的是第二代骁龙XR2+平台,整体的性能提示相比一代有2.5倍的提升,日常使用浏览网页、观看照片、电影等操作都完全没有问题,也相对流畅。不过如果开启窗口过多的话也会出现掉帧现象,这也是受困于芯片性能导致。
整体来看,vivo Vision的系统在实际30分钟体验下来感觉已经是完成度相当高的了,目前可能更需要的还是来自第三方的应用如果支持。以及如何协同PC/手机进行更加高效的操作,这部分在今天的30分钟体验里还没有涉及到,但是对于手机品牌来说,多设备的联动对这款产品的体验还是相当重要的。
这30分钟给人的直接感受是轻、稳、好上手。更轻的本体配合双织带头带,贴合度和稳定性都很到位,长时间也不容易下滑和压力。遮光配件与近视磁吸镜片贴合紧密,黑场观影的眩光控制明显更好。眼控指哪打哪,命中率高,手势识别范围表现也不错,实体音量键与清晰的操作路径把学习成本压得很低。双目8K的画面在观影和信息浏览场景已经足够胜任了。
放到行业里看,vivo Vision释放的是一条更务实的路线。与其堆参数,不如先把重量、舒适和上手门槛解决,再用XR2+Gen2的性能与多窗口MR能力达成更多实用功能。如果后续在价格策略、手机/PC协同以及第三方应用上持续补位,vivo Vision很有机会成为破圈的第一台国产MR爆款。
显然vivo Vision不是把AVP彻底“替代”,而是在更轻、更好戴、更易上手的区间里,把更大的人群带进来。
来源: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