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冷门诗人的一首《春山月夜》诗,意境唯美,颔联美到骨子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3 22:56 2

摘要:春天是文人墨客写诗词最好的季节,无论是春水,还是春花,春柳,春情都是非常好的写诗题材。

春天是浪漫多情的季节,有春风拂柳,有花开花落,有鸟语花香。

春天是文人墨客写诗词最好的季节,无论是春水,还是春花,春柳,春情都是非常好的写诗题材。

春天有太多美丽,多情,浪漫的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每一字,每一句都把春写得那么的美,那么的浪漫,仿佛春天就是一首诗,一首词。

春天的月夜也是别有韵味的,看着皎洁的明月,心总会莫名的感到宁静,诗人们不仅喜欢写春天的景,也喜欢春天的月夜。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几句诗都是名留千古,赫赫有名的,都是知名诗人所作。

在唐朝有这样一位冷门诗人,虽然读者们不太熟悉他,但经常会看到这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时隔千年依然温暖着人们的心,这首诗的名字叫《春山夜月》,是唐朝诗人于良史所作。

提到这个名字,大家都是陌生的,他应该出生于唐玄宗时期,在唐肃宗时担任侍御史,后期担任监察御史等官职。

他和很多冷门诗人一样,被埋没在人才济济的大唐文人中,仿佛一颗尘埃。

但是他却在《全唐诗》中留下七首经典的古诗,他的诗风清雅,词语严谨,讲究对仗。

他的诗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景色,而这首《春山夜月》是广为流传的诗,却因为颔联的两句诗太出色,导致全诗被埋没,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一番。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诗词译文

春天的山中景色美不胜收,直到夜幕降临后依然留恋不舍,甚至忘记离开。

掬一捧山泉水,泉水照见月亮的影子,仿佛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中一般,拨弄山花,满满的清香溢满自己的衣裳。

游兴顿起,不会再计较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开总是难以舍下花草的深情。

翘首南望那钟声悠扬之处,翠微深处的楼台被苍翠的深林掩映。

诗词赏析

于良史的这首诗给人一种安静,又充满多情浪漫的感觉,呈现出诗人对当前美景的留恋和不舍,体现出他内心的无限柔情。

这首诗清淡闲雅,富有神韵,甚至给人一种禅意的味道,花瓣入手的清香,清泉的甘甜,还有钟声悠长,楼台在青葱深林中。

整首诗都给人一种格外的舒适感,虽然读诗,但读者仿佛已经进入诗的美景当中。

尤其“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就连下句的弄花也稍稍逊色几分。

正因为这句的经典光芒,将其它几句诗都掩盖了,让人只记得这两句。

其实其它几句也是非常优美绝伦的,“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这两句直接点题表明人生当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

就因为沉迷于美丽的景色中,反而忘记了归期,为下文做了一定的铺垫。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掬”是最为精炼的,不仅写了景色,又写了人物。

诗人将泉水起来,因为月亮倒映在泉水当中,在捧起水的时候仿佛也将月亮捧了起来。

“弄”这个字很重,也表达出诗人对百花盛放的喜欢,甚至忍不住拨弄那些花瓣,导致花的香气沾满了衣裳。

这两句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颇具李白诗仙的风格。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诗人沉醉在美景当中,导致游兴大发,甚至不计较路程的远近。

然而当他要离开之时,又对眼前的花草美景依依不舍,再一次强调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欢。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这两句颇具禅风,当事人正想要离开的时候,远处传来的钟声。

当他看向远方的时候却看到楼台掩映在青绿的山中,以声音引出画面,并且从近处转向远方,与前文的春山,夜,月遥遥相映,使这首诗更加的完整,既有景又有声,还有色,意境深远。

于良史的这首诗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氛围,让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仿佛也置身于春山美好的月夜当中,虽然未见实景,却也漫游其中的身临其境之感。

来源:小学快乐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