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款文创上新!苏州考古博物馆解锁七夕浪漫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7:36 1

摘要:展厅内,暖黄的灯光落在文创凤首发钗与龙首发钗上,钗头凤羽纹路细腻、龙首造型灵动,均复刻了馆藏三国金钗的古朴神韵,又创新性加入嵌珐琅工艺。铜镀金的材质在光线下泛着温润光泽,既能搭配汉服演绎古典韵味,还可以点缀现代装扮。

双钗叠戴,龙凤和鸣。今天(8月29日)是七夕节,苏州考古博物馆特别推出“千年相隔,今夕重逢”七夕特展。

千年前那对曾作为恋人信物的龙首、凤首金钗,以新的姿态亮相在这个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节日,同步展出的还有三彩粉盒芭蕉扇、吴市杜邦纸袋等7款文创新品。

展厅内,暖黄的灯光落在文创凤首发钗与龙首发钗上,钗头凤羽纹路细腻、龙首造型灵动,均复刻了馆藏三国金钗的古朴神韵,又创新性加入嵌珐琅工艺。铜镀金的材质在光线下泛着温润光泽,既能搭配汉服演绎古典韵味,还可以点缀现代装扮。

据了解,这对龙首、凤首金钗出土于2017年。钗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古人以“龙”“凤”为喻,将相思与承诺凝于金饰。

“当时在M2号墓内共发掘出二十多个金钗,其中龙首是最精致的,其次就是凤首,做工都相当精致。今天七夕特展,凤首金钗也是首次回到‘娘家’苏州考古博物馆和龙首金钗团聚。”苏州考古研究所书记、副所长朱威说。

不少情侣和带着孩子的夫妻专门驻足于此,听着讲解员介绍龙首、凤首金钗的故事,打卡穿越千年的东方浪漫。

穿过展厅,右手边的展柜上陈列着各种文创。本次上新的文创发钗,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龙首、凤首金钗,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前来购买。

“以前七夕总送鲜花、首饰,这次不仅看到了有故事的金钗,芭蕉扇也很合我心意!”游客赵女士举着手机,和男友一起拍摄展柜里的文创,“价格很亲民,夏天用着凉快,还能跟朋友说这是‘从唐朝借来的风雅’,太有意思了。”

三彩粉盒芭蕉扇的扇面蓝如星空、黄似琥珀,图案取自宋家坟遗址出土的唐代三彩粉盒,轻轻摇动便仿佛吹来了盛唐的风,不少游客举着扇子与金钗同框,定格古今浪漫。

另一侧的展柜前,几位年轻人正拿着吴市杜邦纸袋讨论。纸袋正面“吴市”二字来自混堂巷北遗址出土的秦代陶片,是古代手工业的“质检印记”,背面铺满“吴”字印花,容量大又耐磨损。

“背着它出门,相当于把两千年前的‘质量认证’带在身上,比普通的潮牌有意义多了。”在苏州读大学的大二学生小李拿着纸袋比划,“七夕跟朋友逛博物馆,带一个回去当纪念品也很合适。”

不远处的冰柜前排着几个买文创雪糕的孩子,雪糕上印着不同写法的“右”字,源自金城新村遗址出土的秦代“右”字铭文陶筒瓦,咬下一口清凉,仿佛也品味到了秦代工官机构的历史印记。

收集了不同“吴”字写法的苏州考古贴纸也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爱,从“口天吴”到“虎头鱼”,方寸之间尽显苏州千年文化演进。笔记本、手机壳、水杯……随处可贴,把历史融入日常。

图/苏州考古研究所书记、副所长 朱威

对于选择在七夕推出这批文创产品,苏州考古研究所书记、副所长朱威表示,龙凤金钗承载着古人的爱情信物文化,与七夕浪漫内核契合,而其他文创也各有故事——从唐代的三彩、带饰,到秦代的“吴市”陶文,每一件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我们希望通过这7款文创,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前来打卡的游客不仅能在七夕感受到爱情的美好,更能触摸到吴地千年的文化底蕴。

据悉,此次上新的7款文创涵盖首饰、日用品、食品等多个品类,兼顾了观赏性与实用性。这个七夕,苏州考古博物馆用文创串联古今,让更多人在感受考古文化魅力的同时,把千年吴地的故事带回家。

来源:看苏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