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厅手机充电一转头不见了!太原南车站派出所跨省追捕2天破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7:09 2

摘要:出门在外,手机既是通讯工具,也是“移动终端”,可在人来人往的太原南车站候车厅,稍不留意就可能遭遇财物 “意外”。

出门在外,手机既是通讯工具,也是“移动终端”,可在人来人往的太原南车站候车厅,稍不留意就可能遭遇财物 “意外”。

近日,太原南车站派出所就接到这样一起紧急求助:一名男性旅客在候车厅充电桩给手机充电时,不过在旁边座位等候的功夫,手机竟不翼而飞,情急之下只能向民警求助。

据这位旅客回忆,他进站后第一时间找到太原南车站内充电桩,将手机连接充电后,便在旁边座位休息等候。

本以为只是短暂等候,没全程紧盯手机,等到收拾好行李、准备取走手机赶车时,充电桩充电口处早已空空如也。

发现手机不见后,他慌了神,在充电桩周边地面、座位缝隙里反复翻找,甚至查看设备角落,可手机依旧毫无踪影,无奈之下,只能匆匆赶往派出所值班室求助。

接到求助后,民警没有丝毫耽搁,立即跟随旅客返回事发充电桩位置。

考虑到可能存在“手机滑落至隐蔽角落” 的情况,民警对周边区域进行第二次细致搜寻 —— 从座椅下方的缝隙到充电桩底座的凹槽,每一个可能遗漏的角落都没放过,可依旧没发现手机踪迹。

这时,民警提出关键建议:“不如试试拨打你丢失的手机号,看看手机是开机还是关机状态?” 可旅客却面露难色:“我的手机开了陌生号码拦截,只有亲友的号码能打通。” 为尽快确认手机状态,旅客当场联系两位亲友,让他们分别拨打自己的丢失手机号,可两次反馈均为 “正在通话中”。

“正常情况下,没人会反复拨打陌生号码,而且两次都显示‘通话中’,大概率不是误拿或遗落。” 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民警迅速判断:手机极可能是被他人故意拿走,且对方还刻意挂断来电、切断联系。

判断方向后,民警立即调整调查思路,将重点放在公共视频排查上。

调取旅客充电位置及周边区域监控后,民警逐帧查看,经大量视频比对,终于锁定一名可疑男子。

视频画面清晰显示,这名男子在充电桩旁徘徊许久,眼神不时瞟向正在充电的手机,还多次观察周边旅客的注意力—— 确认没人关注此处后,他抓住旅客低头整理行李的间隙,快步走到充电桩前,迅速拔掉手机揣进怀里,随后脚步匆匆离开现场,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

找到关键线索后,民警未放慢追查脚步,继续通过监控追踪该男子行动轨迹。

经一番排查,不仅确认了男子的身份信息,还发现他已乘坐后续列车前往北京。

为尽快帮旅客找回手机,民警当即决定跨省追查,随后也登上前往北京的列车。

抵达北京后,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当地警方请求协助,结合前期掌握的男子身份信息、乘车记录等线索,很快锁定他的落脚点。

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民警顺利找到这名涉嫌盗窃手机的男子,亮明身份后,将其带回太原南车站派出所接受进一步调查。

目前,该案仍在依法办理中。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这起太原南候车厅手机失窃案,虽涉案标的不大,却藏着多重警示意义。

短短10 秒的盗窃过程,暴露了部分旅客在公共场合对财物的疏忽 —— 仅因 “在旁等候” 便放松警惕,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而太铁警方两日跨省追查、联动北京警方破案的效率,既彰显了对民生 “小案” 的重视,也用实际行动击碎了 “小偷小摸难追责” 的侥幸心理。

手机早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更承载着支付信息、个人隐私等重要内容,一旦失窃,后续风险远超设备本身价值。

案件中警方提及的“设备不离视线”“设亲友白名单” 等提醒,看似细微,却是守护财物安全的关键防线。

小案连着民生,防范关乎平安。

希望这起案件能让更多人绷紧“公共场合防盗弦”—— 毕竟,警方的快速破案是保障,自身的主动防范才是杜绝损失的第一道关卡。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