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科普作家为合肥科普游点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3 21:06 1

摘要:3月23日下午,大型原创科普电影《寻秘自然:时间的形状》导演见面会在合肥市庐阳区解放电影院举行。活动以“寻秘自然”为主题,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市民与科普爱好者参与,共同探索时间的奥秘。

时间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去往未来,又或者我们能回到过去吗?

3月23日下午,大型原创科普电影《寻秘自然:时间的形状》导演见面会在合肥市庐阳区解放电影院举行。活动以“寻秘自然”为主题,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市民与科普爱好者参与,共同探索时间的奥秘。

图| 活动现场。合肥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国内知名科普作家、导演汪诘亲临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理念,并深入探讨合肥这座“科创名城”的科普潜力。

跨界科普人:从文字到银幕的探索

汪诘是国内科普领域的标杆性人物,身兼作家、编剧、导演、自媒体人多重身份。

自2019年起,他自筹经费创作《寻秘自然》系列科普纪录片,以“中国性、新奇性、前沿性”为核心理念,将晦涩科学转化为视听盛宴。其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曾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以独特视角梳理科学史脉络,畅销十年仍热度不减。

图| 活动现场。合肥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此次上映的《寻秘自然:时间的形状》延续其创作风格,以两个本格推理故事为框架,融入主持人解说与CG动画,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概念生动呈现。

影片由曾参与《黑神话·悟空》音效制作的“8082 Audio”团队打造音乐音效,国际水准的音画技术令观众沉浸其中。

“这部电影旨在达成对相对论的科普,同时传播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我将其总结为‘观察、思考、假设、验证’”。汪诘表示,将科学搬上银幕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更是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一种贡献。

科学精神与城市基因的双向奔赴

汪诘表示,合肥具有“科里科气”特质。“这里不仅有中国科大、科学岛等顶尖科研机构,还有‘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量子通信等前沿成果,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天然土壤。”

图| 签售现场。合肥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他特别提到,昨日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的科普讲座中,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充满科学思维深度”,整体演讲也充满互动感,展现了城市科普教育的扎实基础。

合肥的科创资源正加速转化为科普优势。“作为合肥科创资源的核心承载区,庐阳区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与科研院所优势,构建起多层次、沉浸式的科普研学体系。”

据合肥市庐阳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全区已建成10余个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科技创新科普游”“深空探测科普游”等主题线路。

例如崔岗艺术村的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以VR技术实现“太阳系漫游”;大隐原乡科普基地则将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大国重器”模型化,涵盖“科技创新科普游”“深空探测科普游”等主题线路,形成“硬核科技+趣味体验”的特色模式,吸引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

科普产业化:从观影到研学的全链条

“科普不仅是知识传播,更需激发探索精神。”汪诘强调。

近年来,合肥通过政策引导与社会合力,构建起“制度护航+产业融合”的科普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实施的《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为全国首部地方性科普法规,推动科普与文旅、教育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已开发10条特色科普游线路,科学岛、安徽创新馆等科研场馆年接待研学游客超万人次。

比如,庐阳区正以“文科商旅”融合为路径,将实验室的尖端成果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科普实践,让科学精神在研学之旅中生根发芽。

图| 崔岗村

随着崔岗村“科创科普游”主题示范村建设的推进,深空主题研学中心、科学艺术交流中心等新场景将于年内落成,进一步丰富“科技+艺术+乡村”的复合型研学体验。

在汪诘看来,合肥具有很好的科创科普研学的城市氛围:“科学岛的人造太阳、量子实验室的‘墨子号’卫星,不仅是寓教于乐,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普研学资源,也是绝佳的科普题材,希望用影像架起科研与公众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科学脉搏。”

图| EAST 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当银幕上的光子钟实验与合肥科学岛实验室的灯光交相辉映,关于“时间本质”的追问已悄然转化为行动——

在这座将量子纠缠写入基因的城市,科普电影与科创实践正共同编织着答案。

正如汪诘所言:“解码时间的秘密,恰是科学探索最浪漫的注脚,而合肥正是书写这段注脚的最佳舞台。”

• end •


审核 | 马娜娜 责编 | 王艺

来源:庐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