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定下的规矩。这意味着,皇帝说啥是啥,连人的生死都能决定。那时候的社会,人分好多等级,高贵和低贱分得清清楚楚,对当权的人来说,普通老百姓的命就像地上的草一样不值钱。
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定下的规矩。这意味着,皇帝说啥是啥,连人的生死都能决定。那时候的社会,人分好多等级,高贵和低贱分得清清楚楚,对当权的人来说,普通老百姓的命就像地上的草一样不值钱。
想必咱们从小到大看过的电视剧里,经常能看到有些皇帝,动不动就要求官员跟着自己去死。官员要是哪句话说得不对,皇帝一句话,哪怕是再大的官,也得掉脑袋!
就是说,“皇帝让臣子死,臣子就得不死也得死”这话就是这么来的。但规矩嘛,都是人定的,也能由人改,皇权再大,也总有更厉害的人在。
你看,哪天要是“皇上让大臣死”这种要命的事儿真的落到头上,历史上可就响起了大声的反驳——“皇上虽说让大臣死,可大臣自个儿不想死啊!”这话是谁吼出来的呢?
【郝象贤】
郝象贤出生在唐朝,唐高宗那时候,他的爷爷就当上了宰相,家里势力挺大。可就算生在这么有地位的家庭,郝象贤小时候因为长得漂亮,五官有点像女孩子,就老是被人欺负。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难听的绰号叫“宠之”,来羞辱他。
结果,郝象贤长大后莫名其妙就当了官,脾气变得又急又闷,不过干起活来是那种只有胆量没计谋的,说白了就是个有力气没脑子的愣头青。
从小到大,每次吃了亏或受了气,他总是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因此,在熟人看来,这家伙多少有点没心没肺的。后来,因为他老是不着边际地乱说,讲话不经过思考,更是让他“没心没肺”的名声传开了。
后来唐高宗快不行的时候,郝象贤选错了边,当着大伙的面直接批评武则天,还坚决跟她对着干。这事让武则天对郝象贤记得清清楚楚。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郝象贤偷偷摸摸地搞对立,表面上在朝廷里拍马屁,背地里却悄悄拉人组队来反对她。武则天把郝象贤看成心头大患,但郝象贤只是嘴上厉害,真要干点啥大事,他却又怂了。
武则天随后让手下的官员去暗中盯梢,想找出对方的错处。手下明白武则天的用意,没过多久,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下令处决了郝象贤。
郝象贤心里清楚,知道自己被人给算计了,可也没办法挽回,于是他就想,反正横竖都是一死,不如来个鱼死网破,既然“皇上要他的命”,那他就算是死,也得给皇上心里添点堵。
所以在游街受罚的时候,他当着大家的面,对着武则天大声咒骂,把那些年关于武则天的风流韵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说得活灵活现,言辞十分激烈。他不仅揭露武则天的不好,还用脏话去侮辱她。
武则天得知这事后,火冒三丈,不仅处死了郝象贤,还下令剁了他的尸体,挖了他家的祖坟,就是要让他死后也不得安宁!
在古代,皇上说了算,皇上就是法,皇上让大臣死,大臣就得死,那时候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没有真正的民主。所以呀,尽管郝象贤心里不想死,但他也算是个有胆的人,死前嘴上还不服气呢!
放到现在的工作场合,要是被手握大权的老板冤枉了,咱们会怎么反抗呢?这个问题大家回去慢慢琢磨吧!当然,碰到那种“老板让干啥就得干啥”的紧急情况,也有别的招数,咱们接着瞧下面出场的人物......
【刘墉】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大臣叫刘墉,传说他好几次都从大发雷霆的皇上手里捡回了一条命。大家都知道,乾隆皇上的性子古怪,情绪说变就变,脾气上来得特别快。
有一天中午,乾隆、刘墉,还有乾隆那时特别宠信的大臣和坤,三个人在御花园里商量事情。突然,乾隆叫刘墉“刘罗锅”,这显然是个贬低人的外号,皇上就是想逗逗他,看他出丑呢。
可没想到的是,刘墉一听,赶紧跪下谢谢皇上给起的这个名儿。乾隆愣了一下,但看刘墉满脸真诚,好像特别喜欢这个外号,乾隆一下子不知道说啥好。从那以后,乾隆就直接叫刘墉“罗锅”了。
又有一次,乾隆直接叫刘墉去河里自杀。乾隆等了好久,派人去捞刘墉的尸体,没想到刘墉自己湿答答地回来了。皇帝正要发火,刘墉却说他已经按皇上的旨意跳了河,乾隆就问他怎么还能活蹦乱跳地站在那儿。
刘墉回答说:“我掉到河里时,碰见了屈原。他问我为啥也跳河。屈原是因为碰到个糊涂皇上,心灰意冷才跳的河。可咱们皇上英明,是个好皇帝,屈原就问我,有好皇帝辅佐,我还跑这儿跳啥河啊!”
几句话说完,乾隆被哄得高高兴兴,其实乾隆本来就没打算真要他的命,再加上刘墉也没做什么不可饶恕的大事,乾隆就顺势给了个台阶下,这样刘墉又一次从危险中逃脱了。
这次“皇上让大臣死”的情况是,因为皇上其实没动真格要杀人,再加上刘墉也没犯啥大错,所以刘墉凭着自己的聪明脑袋瓜,巧妙地躲开了皇上的狠招。要是皇上真的铁了心要杀他,那刘墉就是有再多辩解也没用了。
但这件事告诉我们,当大老板拼命追赶你时,很多时候靠聪明脑袋瓜能躲过一难。在权力绝对压人的情况下,别急,冷静下来想想办法,用智慧给自己留条活路!
【魏丑夫】
跟前面两位比起来,魏丑夫不过是芈八子的一个小情人,地位不高。芈八子非常喜欢魏丑夫,但他们俩年龄相差很大,芈八子知道自己肯定会比魏丑夫早死,所以就下令,以后她死了,魏丑夫也得陪葬!
魏丑夫觉得自己冤枉,不想这么年轻就丢掉性命,所以找来了庸芮,让他去劝劝太后。庸芮使了个巧劲儿,问太后:“人死了之后,还能知道啥事儿不?”太后说:“啥都不知道了。”
庸芮说:“你咋能狠心让心上人死了啥都不知道呢?”可太后还是没啥反应。最后庸芮问太后,要是把魏丑夫也带走了,碰到先帝可咋整?先帝在天有灵,知道这些年发生的事,心里头指定有点不舒服,到时候要是问起你来,你咋回答呢!
芈八子琢磨着这话也挺在理,万一哪天先帝瞧见自己带个男宠下去,肯定会大发雷霆,到那时自己也没法说清楚。于是太后最终决定不让魏丑夫陪葬了。就这样,魏丑夫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魏丑夫这招绕道救国的办法真挺高明,因此他顺利逃过了“君王让臣子死,臣子不敢不死”的厄运!
看看这些人,性格都不一样,当面对那高高在上的权力时,有的人很淡定,有的人会冷静地想对策,还有的人宁死也要跟上面的人斗一斗!
但说实在的,在古代那种皇帝最大、说一不二的环境里,皇上让大臣死,大臣就只能等死。不过,咱们得学会在走投无路时,用身边仅有的东西给自己搏一把,想绝处逢生,没有颗强大的心脏可不行!
来源:猴哥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