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写到中毒”?长沙11岁男孩呼吸性碱中毒,家长看完都慌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6:11 2

摘要:“我只是让他快点把暑假作业写完,没想到他一下子喘不上气,手指像鸡爪一样抽住!”8月26日深夜,长沙市民周女士抱着11岁的儿子亮亮冲进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急诊。同一晚,14岁的辰辰也因为与母亲争吵后呼吸急促、四肢麻木,被紧急送入抢救室。医生诊断:呼吸性碱中毒。据统

“我只是让他快点把暑假作业写完,没想到他一下子喘不上气,手指像鸡爪一样抽住!”8月26日深夜,长沙市民周女士抱着11岁的儿子亮亮冲进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急诊。同一晚,14岁的辰辰也因为与母亲争吵后呼吸急促、四肢麻木,被紧急送入抢救室。医生诊断:呼吸性碱中毒。据统计,仅8月份,该院已收治30余例类似青少年患者,诱因五花八门——赶作业、打游戏、军训、亲子冲突……

“不是吃了毒蘑菇,也不是化学泄漏,而是孩子自己‘喘’出来的毛病。”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急诊主任、副主任医师刘麟一语道破。人在情绪激动时,呼吸会不自觉地变得又快又深,短时间内呼出过量二氧化碳,血液酸碱平衡被打破,pH值升高,就会出现头晕、口唇四肢麻木、肌肉僵硬、胸痛心悸,严重时甚至手足抽搐、意识模糊,这就是呼吸性碱中毒。

刘麟解释,青少年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情绪调节能力弱,一旦作业堆积、游戏失利、军训暴晒、亲子矛盾,都可能成为“导火索”。“过去我们一年碰不到几例,今年暑假高峰几乎每天都有孩子被送来,年龄集中在10—16岁。”

亮亮开学升六年级,暑假最后一周还有三本作业没写完。26日晚,父母轮流“督战”,从晚饭后一直写到23点。亮亮越写越慌,突然把笔一扔,大喊“我不行了”,紧接着大口喘气,手像被无形线拉扯,呈“鸡爪样”抽搐。父母吓得拨打120。医生赶到后,给亮亮套上一次性口罩,指导他“用鼻子慢慢吸气,用嘴像吹蜡烛一样慢慢呼气”,不到五分钟,症状缓解。

“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心脏出问题,其实听诊、心电图、抽血都正常,只要让二氧化碳浓度回升,症状就能迅速缓解。”刘麟说。

三要:

保持镇定:家长先稳定情绪,避免大呼小叫加重孩子恐惧。口罩/塑料袋辅助:用一次性口罩或干净塑料袋罩住口鼻,留出缝隙,让孩子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每次约1分钟,可重复2—3次。调整节奏:教孩子“两秒吸气、四秒呼气”,像吹蜡烛一样缓缓吐气。

三不要:

不要慌乱奔跑:运动会加快呼吸,雪上加霜。不要平躺:平躺时膈肌上抬,呼吸更费力,建议半坐位。不要用完全密封的容器:塑料袋若完全扎紧,有窒息风险。

“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教会孩子管理情绪。”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程明建议:

控制电子产品:每天不超过2小时,分段使用,睡前1小时停用。列出“减压清单”:跳绳、听音乐、写日记、撸猫狗,让大脑有“缓冲区”。亲子沟通“三句话”:先共情——“妈妈知道你着急”;再给方法——“我们一起把作业拆成三块”;最后设奖励——“写完这页可以休息10分钟”。

医院同时提醒,若孩子出现持续意识模糊、抽搐超过10分钟不缓解,必须立即送医,排除低钙血症、癫痫等其他疾病。

“如果那晚我不吼他,也许就不会发生。”亮亮妈妈红着眼眶说。辰辰妈妈也在朋友圈写下长文:“不是作业太多,是我们给孩子的压力太大。”

刘麟呼吁,开学前后是“呼吸性碱中毒”高发期,家长与其逼孩子“通宵赶工”,不如提前两周制定计划表;与其在军训现场反复叮嘱,不如教会孩子深呼吸。“当孩子学会把‘我喘不过气’变成‘我来调整呼吸’,才真正把健康握在了自己手里。”

赶作业、打游戏、军训暴晒……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都可能成为压垮孩子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呼吸性碱中毒是一记警钟:在成绩与成长之间,别忘了先给孩子一个可以“喘口气”的空间。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