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豫皖专家齐聚!糖心肾会议解锁疾病诊疗干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03:05 2

摘要:在糖心肾疾病诊疗领域,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从传统指标到新型标志物的探索不断突破,诊疗理念持续迭代;同时,糖心肾疾病多学科交叉管理需求日益凸显,推动着临床实践向更精准、更全面迈进。2025年8月16日,“苏鲁豫皖共话糖心肾”会议于山东济宁市启幕,这场由

围绕糖心肾疾病诊疗,从指南解读、创新管理到多学科协作,全方位研讨疾病管理新路径与实践方案。

在糖心肾疾病诊疗领域,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从传统指标到新型标志物的探索不断突破,诊疗理念持续迭代;同时,糖心肾疾病多学科交叉管理需求日益凸显,推动着临床实践向更精准、更全面迈进。2025年8月16日,“苏鲁豫皖共话糖心肾”会议于山东济宁市启幕,这场由江苏省人民医院邢昌赢教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峰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的学术盛宴,汇聚苏鲁豫皖多地权威专家,围绕糖心肾诊疗新视角、疾病综合管理路径、多学科协作模式等关键议题深度研讨,为糖心肾疾病全病程管理探寻创新解法,助力区域内糖心肾诊疗水平协同提升。

从CKM视角,开启CKD诊疗新纪元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王尊松教授就慢性肾脏病(CKD)诊疗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解析,强调CKD诊疗已从单一延缓疾病进展迈入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管理新时代。

王尊松教授指出,CKD诊疗理念历经数十年演变。从20世纪80年代高灌注高滤过学说提出,到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引入CKM综合征概念,标志着诊疗焦点从单器官保护转向多系统协同管理。CKM综合征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涉及肥胖、糖尿病、CKD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交互,其进展分为0-4期,涵盖从无危险因素到临床心血管疾病合并肾衰竭的全程。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凭借多元机制,成为阻断CKM进程的关键药物,SGLT2i可通过促进能量代谢(增加尿糖排泄、优化底物利用)、抗炎(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性小体)、抗纤维化(减轻多器官纤维化)及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负荷、调节肾小球滤过),作用于CKM四大关键环节[1]。多项研究证实其临床价值,如DAPA-CKD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显著降低CKD患者主要复合终点a风险39%(HR 0.61,95%CI:0.51-0.72;P

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持续下降≥50%、终末期肾病、因肾病死亡或心血管死亡;

b心血管事件死亡或肾脏疾病进展(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或因肾脏原因死亡、相较于基线eGFR降低40%及以上或eGFR降低至<10ml/min/1.73m2)

图1:《KDIGO 2024慢性肾脏疾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将SGLT2i列为CKD一线治疗[4]

王尊松教授会上表示,随着理念革新与药物发展,以SGLT2i为核心的CKM综合管理,将为CKD患者带来更全面的保护。

从泛血管疾病角度谈CKD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曹婧媛教授在学术交流中,从泛血管疾病(PVMC)角度深入解析CKD管理新策略,引发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全球CKD患者近6.98亿,患病率达9.1%;我国成人患病率为8.2%,患病人数约1.15亿,临床亟须更多的优化管理策略[5]。曹婧媛教授介绍,PVMC以动脉粥样硬化为核心病理特征,涵盖心、脑、肾等多器官血管病变。我国泛血管医学自2015年起步,目前已形成多学科协作的管理模式,其管理理念为根据危险因素给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按分层规范诊疗。除了风险因素,CKM评估还应关注“生命八要素” 评估(含饮食、血压等8项指标)[6]及分期管理,实现对患者的系统干预。

图2:“生命八要素” 评估[6]

曹婧媛教授强调,在CKD管理中,可以结合PVMC 理念,从分期(基于病因、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尿)、ASCVD风险分层、生命八要素评估多维度入手,进而制定治疗和随访策略,包括SGLT2i、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他汀类等药物的应用。总体而言,CKD患者管理需兼顾肾脏保护与心血管风险控制,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提升治疗效果。

上述分享为CKD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临床从单一器官治疗转向整体血管健康维护,助力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早筛早治:从中外指南看高血压患者肾脏保护的重要性

鹤壁市人民医院李北方教授围绕高血压患者肾脏保护主题,结合中外指南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北方教授表示,我国30-79岁高血压患者约2.5亿,其中1/3合并CKD,而67.3%的CKD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40%,死亡风险增加68%,且血压越高,终末期肾病风险越高[7]。然而,当前心内科对CKD的诊疗现状不容乐观,检测率仅21%,UACR检测率低至5%,诊断率43%,治疗率也有待提升,存在认为使用RASi就是治疗CKD、不了解SGLT2i心肾获益等问题。

中外指南均强调对高血压患者需早期评估靶器官损害,包括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肌酐和eGFR等。在治疗方面,既往研究显示在CKD人群中,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肾终点风险[2,3]。202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等均推荐高血压合并CKD患者联合使用SGLT2i,适用于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8,9]。至今积累的研究数据与国内外指南的推荐指导,为高血压合并CKD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方向。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如何管理?看指南如何说

首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10](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由倍安教授围绕该指南,探讨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联合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制定,针对我国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6.3%、控制率仅4.7%的严峻现状,提出了系统性管理策略[10]。数据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收缩压每升高 20mmHg,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倍增;重度高血压人群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更是理想血压人群的11倍[11]。

图3:首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正式发布[10]

指南明确,糖尿病治疗理念已从单一降糖转向“糖心肾综合管理”。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将SGLT2i列为一线药物,因其可同步实现有效降糖与心肾保护,安全性也良好。此外,指南强调个体化治疗策略,推荐根据血压水平及合并症选择降压药物,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

由倍安教授强调,指南内容与“健康中国行动”中2030年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70% 的目标相呼应,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实操性指导,有望推动我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防治进入规范化、精准化新阶段。

CKM综合管控,如何实现Treat to Success管理?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国玺教授就“CKM综合管控如何实现Treat to Success”展开深度分享,揭示了我国糖尿病管理的现状与新策略。

数据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持续攀升,但血糖达标率仅32.9%,疾病负担严峻。更值得关注的是,31%的T2DM患者合并CKD,72%存在心血管高危风险,心肾风险贯穿病程始终,显著增加不良结局风险。金国玺教授强调,糖尿病管理理念已从单纯降糖升级为“Treat to Success”策略,需在心肾获益与早期血糖达标间找到平衡。202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12]明确指出,合并心肾风险的T2DM患者,一线应优先选择SGLT2i。CKM中国专家共识也提出,心血管、肾脏与代谢系统应整体管理,推荐SGLT2i用于合并心肾风险的T2DM 患者。

图4:2025年ADA指南推荐一线应优先选择SGLT2i[12]

金国玺教授重点介绍,SGLT2i通过独特肾脏排糖机制,12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约1.5%,同时兼具心肾保护作用,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13]。临床实践中,以SGLT2i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例如,SGLT2i与二甲双胍联用,可进一步提高HbA1c降幅;此外,固定复方制剂还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对于血糖仍不达标者,三药联合方案可进一步优化控制。这一思路为糖尿病综合管理提供了清晰路径,强调早期干预与心肾保护并重,为改善患者预后指明方向。

实战分享:SGLT2i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李敏教授分享了SGLT2i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体会,结合临床案例与最新指南,凸显其在心肾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则病例中,51岁男性患者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入院,左室射血分数(LVEF)仅25%,采用包含SGLT2i达格列净的综合治疗后,LVEF逐步提升至57%,心功能显著改善;另一例为 56岁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经达格列净等药物治疗配合介入干预,病情稳定且心功能维持良好,LVEF达58%。

李敏教授重点解读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14]更新要点,强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应采用RAS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SGLT2i的四联疗法,可降低全因死亡率73%。指南同时指出,慢性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impEF)需延续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并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管控。

图5:《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更新要点[14]

李敏教授认为,SGLT2i在复杂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兼具心肾保护双重作用,为合并HF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选择,未来需进一步推广规范化应用。

讨论:国内外指南对SGLT2i的推荐与CKM患者多学科管理

讨论环节中,在邢昌赢教授的主持下,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红教授以及会上展开发表了精彩发言的王尊松教授、曹婧媛教授围绕“临床对于国内外指南推荐SGLT2i的看法”率先开展了热烈讨论。

专家们指出,SGLT2i被指南推荐用于T2DM、慢性心衰和CKD一线治疗,源于其对代谢紊乱、慢性炎症等病理机制的改善,以及大型临床对照试验证实的心肾获益。 此前,2007年罗格列酮事件推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降糖药需进行心血管风险验证,而SGLT2i凭借心肾保护的额外获益脱颖而出,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共同成为主流。

实践中,专家强调需注意SGLT2i用药禁忌,如消瘦患者因排糖导致能量消耗增加需谨慎使用,尿路感染患者因尿糖升高可能加重感染风险。此外,多家医院开展多学科融合模式,例如淮安某医院设立CKM融合病区,整合内分泌科、心内科和肾脏科资源,实现非手术患者的一体化管理,为GDMT提供了实践范本。同时,专家指出,SGLT2i常与RASi联合使用,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平衡获益与风险。

随后,在李峰教授主持下,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叶建明教授连同李北方教授、由倍安教授、金国玺教授、李敏教授针对“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CKM患者早筛共管”话题进行了精彩探讨。

专家们表示,CKM作为涉及代谢、心脏、肾脏等多系统的综合病症,其管理需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科室协同。多家医院分享了创新经验,如通过绩效管理办协调科室间患者转诊与绩效分配,鼓励多学科会诊,有效提升了复杂病例的诊疗效率;通过居家腹膜透析信息化管理,结合自动化技术降低医疗成本,为CKM患者长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在合作模式上,专家提出三种可行路径:一是建立中心化治疗中心,如泛血管中心或 MMC,整合相关科室资源;二是通过多学科会诊机制,制定标准化诊疗规范,明确风险分层与处理流程;三是利用信息化平台,由专科牵头筛查符合CKM诊断标准的患者,主动发起会诊。医院层面的支持至关重要,包括协调场地、人员及绩效政策,便于患者转诊,并通过电子病历弹框功能强制提醒医生进行相关筛查。此外,科普宣传被视为早筛关键,需提升公众对代谢性疾病早期管理的意识,以降低终末期器官损害风险,实现 “上医治未病” 的目标。

小结

此次“苏鲁豫皖共话糖心肾”会议,是一场聚焦糖心肾疾病诊疗前沿与临床实践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从CKD诊疗新起点的挖掘,到指南理念的落地应用,再到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探索,专家们以专业深度与协同广度,勾勒出糖心肾疾病管理的清晰轮廓。这场跨区域的学术对话,不仅为苏鲁豫皖地区糖心肾领域同仁搭建了知识共享、经验互鉴的平台,更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助力提升区域内糖心肾疾病诊疗的同质化水平,为守护患者健康、优化疾病全程管理注入学术动能,向着糖心肾疾病精准诊疗与综合防控的目标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Marassi M, Fadini GP. The cardio-renal-metabolic connect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ardiovasc Diabetol. 2023 Jul 31;22(1):195.

[2] DAPA-CKD Trial Committees and Investigators. Da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0 Oct 8;383(15):1436-1446.

[3] The EMPA-KIDNEY Collaborative Group, Herrington WG, Staplin N, et al. Em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3;388(2):117-127.

[4]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CKD Work Group. KDIGO 2024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 2024;105(4S):S117-S314.

[5] GB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ollaboration.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2020 Feb 29;395(10225):709-733.

[6] Walker J, Won D, Guo J, et al. Cumulative Life's Essential 8 Scor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JAMA Cardiol. 2025;10(7):649-656.

[7] Hong Z, Jiang Y, Liu P, Zhang L. Association of microalbuminuria and adverse outcom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Int Urol Nephrol. 2021 Nov;53(11):2311-2319.

[8]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and the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ERA). J Hypertens. 2023 Dec 1;41(12):1874-2071.

[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4,32(7):603-700.

[10]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5,41(03):179-185.

[11] Klag MJ, Whelton PK, Randall BL,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men. N Engl J Med. 1996 Jan 4;334(1):13-8.

[1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5. Diabetes Care. 2025;48(1 Suppl 1):S181-S206.

[13] Wiviott SD, Raz I, Bonaca MP, et al. Dapagliflozi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9;380(4):347-357.

[1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03):235-275.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审批编码: CN-166397 过期日期:2026-02-22

来源:医学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