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七夕夜阑感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5:00 2

摘要:此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银河将涸的传说、人间欢聚的场景与自然物象的描摹,构建出时空交织的意境。

银汉迢绵河欲干,人间此夕共盘桓。

年华暗向尊前换,世态谁将镜里看。

乌鹊飞来还自语,蜘蛛巧拙岂知叹。

天高月冷清辉满,独倚阑杆兴未宽。

此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银河将涸的传说、人间欢聚的场景与自然物象的描摹,构建出时空交织的意境。

全篇以冷色调贯穿,在传统节日的热闹表象下,暗藏对时光流逝、世态炎凉与个体孤独的深沉喟叹,情感层层递进,余韵悠长。

首联“银汉迢绵河欲干,人间此夕共盘桓”

以“银汉”起笔,化用牛郎织女传说,却颠覆传统“河汉清浅”的阻隔意象,转而设想银河将涸,暗喻天人隔阂的消解。

下句“人间此夕共盘桓”将视角拉回现实,点出七夕夜人间短暂欢聚的场景。

天象之变与人间之乐形成对照,既呼应传说,又为全诗奠定时空交织的基调。

颔联“年华暗向尊前换,世态谁将镜里看”

此联转向对时间与世情的哲思。

“尊前换”以酒樽为喻,将年华流逝具象化为宴饮中的光影流转,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怅惘;“镜里看”则借镜中影像喻世态人情,以冷眼观照的姿态,揭示对世俗炎凉的批判。

一“暗”一“谁”,凸显个体在时间与世情面前的无力感。

颈联“乌鹊飞来还自语,蜘蛛巧拙岂知叹”

引入七夕典型物象,赋予自然生灵以人性。

乌鹊本为搭桥使者,此处却“自语”,似在叩问命运无常;蛛丝卜巧的习俗被反写为“巧拙岂知叹”,质疑世俗评判标准的荒诞。

两处拟人化处理,将传统节俗转化为对命运与世俗的双重诘问,情感由沉静转向激荡。

尾联“天高月冷清辉满,独倚阑杆兴未宽”

以“天高月冷”收束全篇,冷色调渲染出清寂氛围,月华满地却寒意浸人,与“独倚阑杆”的孤影形成视觉张力。

“兴未宽”三字直抒胸臆,将前文积蓄的感慨凝于此刻的怅惘,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此诗以七夕为载体,通过天象、人事、物象的三重交织,构建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空间。

意象选择精准,冷暖色调对比鲜明,既有对传统节俗的继承,更有对生命、世情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全篇情感层层递进,从时空对照到哲思诘问,最终归于个体孤独的凝视,在热闹的节日背景下,独显一份清醒与苍凉。

来源:无语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