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第二次仁川登陆:1951年韩国海军陆战队袭占仁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4:33 2

摘要:1951年2月11日早晨,仁川市区南侧的山坡上,几名韩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围着一辆破旧的坦克发愁。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51年2月11日早晨,仁川市区南侧的山坡上,几名韩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围着一辆破旧的坦克发愁。

车身上还能看出褪色的英国军徽,履带半断,发动机熄火,像是随时可能报废的样子。

那时候天还没亮,山风刮得脸生疼。

一个年纪不大的士兵突然钻进了驾驶舱,鼓捣了十几分钟,居然把发动机重新点着了。

车子哆哆嗦嗦地动了几下,像条刚醒的狗。

几个人一边惊呼一边笑,士兵随手拿起油漆刷,在车身上写下了三个大字母和数字——“PC-701”。

那是他们的舰名。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后来这辆“克伦威尔”坦克被英国人悄悄运走,不留痕迹。

可那一笔“701”,成了那群年轻人短暂又真实的胜利印记。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得从前一天说起。1951年2月10日下午6点,仁川红海岸边,73名韩国海军水兵和100名陆战队员刚刚完成登陆。

他们不是正规陆战部队。

大部分水兵连步枪都没摸熟,还是从一艘加拿大驱逐舰上借来的。

这支部队的临时指挥官是金钟基少校。

他站在沙滩上,扫了一眼周围,船已经开走了,天色迅速暗下来。

对面月尾岛那边偶尔还能听见枪声。

他知道,不能等。

我们现在就在敌人控制区。”他说话不大声,但每个人都听得见,“现在回头也没地方可去。

听我指挥,才有可能活下去。”

这是当时的常态。

没什么豪言壮语,就是让人听着心里一紧。

这场突袭行动其实是临时起意。

早在2月1日,美韩军已经开始反攻汉江防线。

那时候的前线总指挥是李奇微,刚接替因车祸去世的沃克将军。

李奇微上任后动作很快,目标也很明确:拿下汉城。

但问题是,像仁川港这种关键节点,美军得顾得过来才行。

当时的情报显示,仁川还驻有朝鲜人民军第17机械化师的残部,美英舰队虽然愿意提供火力支援,却不想亲自登陆。

于是韩国海军成了“最好的人选”。

1951年2月3日中午,韩国海军旗舰“白头山”号靠近仁川。

舰长卢明浩少校奉命用火炮挑起对岸火力,好让美英巡洋舰锁定目标。

结果对面果然开火,美巡洋舰“海伦娜”和英舰“贝尔法斯特”马上还击。

“白头山”号上的几名官兵却受了伤。

舵手林仁正擦伤了额头,崔英燮少尉中弹也没发现,直到信号员提醒:“少尉,裤子上全是血。

崔英燮事后在回忆录里写:“那时候忙得连疼都顾不上,后来在‘海伦娜’舰上,美国军官认出我们是‘701’舰的,说‘你们干得不错’,还给了我们烟和罐头。

但这还不是结束。

由于原计划的登陆部队没能按时到达,卢明浩和金钟基干脆从各舰上征集志愿者——73人,几乎都是海军水兵。

没有陆战经验,临时编队,装备也简陋。

可这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2月10日下午4点半,这批人分乘运输艇从八尾岛出发,直奔仁川红海岸。

崔英燮少尉和一名美军联络官同行,负责现场联络和指挥。

登陆点选在仁川机械制造厂附近,那是金钟基少校当年参与第一次仁川登陆时作战过的地方。

这一次,他更熟悉地形。

部队登陆后迅速推进,目标是仁川市区制高点——气象台高地。

晚上9点,占领高地,俘虏11人,无一伤亡。

接着,他们攻占了仁川市政厅。

不少居民出来打量这支陌生的队伍,看着穿着海军制服、拿着各式步枪的年轻人,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有人问:“美军呢?

金钟基只是摆摆手:“韩国海军先到了。

2月11日早晨,他们继续推进到月尾岛,发现人民军已经撤离,只留下几门火炮,还有那辆克伦威尔坦克。

没人阻拦。

没人反击。

敌人走得很干脆。

之后的事就简单了。

韩国海军在仁川设立临时指挥部,张贴告示安抚民众。

美军第95机动舰队司令史密斯将军登舰祝贺,拍着金钟基的肩膀说:“你们抢在我们前头了。”他还提出,要亲自走一趟红海岸,看看这批年轻人是怎么打下仁川的。

照片也拍了。

火炮、坦克、登陆艇,证据都在。

不过那辆涂着“701”的坦克,没过几天就不见了。

有人说是英军夜里开走的,怕别人说他们的装备被敌人缴了又被友军缴回来。

韩国人试图交涉,但没结果。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那辆车。

参考资料:

金钟基,《仁川登陆作战秘录》,韩国国防研究院出版社,2003年。

崔英燮,《舰桥上的青春》,首尔:军人出版社,1998年。

Halberstam, David,《The Coldest Winte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Hyperion, 2007.

Appleman, Roy E.,《South to the Naktong, North to the Yalu》,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1961.

来源:时光旅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