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刚开始高一军训,孩子就不去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5 19:05 2

摘要:我是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萌毅,每年一到8月底,咨询室的空气里都飘着一种特殊的焦虑——来自那些刚升入高一的家庭。

我是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萌毅,每年一到8月底,咨询室的空气里都飘着一种特殊的焦虑——来自那些刚升入高一的家庭。

01

前几天接到一个妈妈的电话,刚开口就带着哭腔:

“萌毅老师,我真想冲进房间揍他一顿!”她家孩子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军训才两天,说啥也不去了,把自己锁在屋里,饭不吃,门不开,妈妈隔着门板说一句,里面就吼一句。

“九年都熬过来了,就差这一步?”妈妈在电话里反复念叨,愤怒里裹着的全是慌。

其实啊,每年从8月20号到年底,我收到的咨询里,70%以上都是新高一的孩子和家长。

太知道这种滋味了——家长觉得“考上重点就等于半只脚踏进好大学”,孩子却在军训的烈日里、陌生的宿舍里、排着长队的食堂里,突然就“卡住”了。

02

为啥会这样?我跟孩子们聊得多了,慢慢摸清了些门道:

有的孩子是被“重点高中”的光环压着。初中时可能是班里前几名,到了新环境,发现身边全是“学霸”,突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军训站个队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有的是暑假彻底“放飞”惯了。熬夜打游戏、白天睡大觉,突然被拉到军营式管理里,六点起床、叠被子要方方正正,身体先扛不住了。


还有的是对“独立”没准备好。第一次住宿舍,衣服不会洗、和舍友作息合不来,想家想得偷偷哭,又不好意思说,只能用“不去了”当盾牌。

家长这时候最容易踩的坑,就是“讲道理”和“逼”。

“别人都能坚持,你为啥不能?”“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怎么办?”这些话一出口,孩子只会把门关得更紧。你想啊,他心里已经像塞了一团乱麻,你再往里面扔石头,不炸才怪。

我一般会建议家长先别急着谈“回学校”。

蹲在孩子门口说句“我知道你现在肯定特别难受,妈/爸在这儿陪着你”,比啥都管用。孩子愿意开门了,递杯温水,听他说两句——哪怕是抱怨教官太严、舍友太吵,也先别急着反驳。

然后帮他“拆压力”。

比如问“军训里哪件事让你最不想去?”“要是只去半天,你觉得能试试吗?”把“不去上学”这个大难题,拆成一个个小问题,孩子才敢伸手碰。

当然,家长也得给自己松松弦。

你们越焦虑,越容易把情绪传给孩子。实在撑不住了,就找我聊聊,或者跟信任的朋友吐吐槽,先稳住自己,才能接住孩子的情绪。

03

说真的,高一这道坎,看着是孩子在跨,其实是全家一起走。军训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多新挑战。要是你家也遇到这种情况,别一个人扛着。我做了这么多年新高一的咨询,见过太多孩子从“锁门对抗”到“笑着进校园”,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随时找我聊聊,咱们一起帮孩子把这口气顺过来。你说呢?

如果这篇文章走进了你的心里,请你果断关注我吧!

我将开启自己的写作生涯,写孩子,写妈妈,写爸爸,写心理咨询与家庭疗愈,写平凡生活和活好自己,用文章安抚你心中的火山!

如果读文章不过瘾,你想深入了解我,你可以看我的短视频,看我讲青少年心理科普。

如果还不过瘾,你就预约我的直播,跟我连线聊聊天吧!

【树洞来信】

“总有些话,对着身边人说不出口;总有些情绪,想找个地方慢慢摊开。

或许是某件藏了很久的心事,或许是一段没来得及告别 的过往,又或许只是今天突然想说的碎碎念——不用在意格式,不用顾虑长短,哪怕是几百字的絮叨,或是三两句的感慨,都可以在这里留下。

可以是文末的留言,也可以是悄悄发来的私信,我会认真读每一个字。

你的信,我等很久了。”

我是萌毅,一名普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用真诚和坚持闯入你的生活。

来源:游趣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