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变蛋再次成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常常吃变蛋,身体或有7改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4:16 2

摘要:说起变蛋——也叫皮蛋,咱中原老百姓可不陌生,那可是从小吃到大的“饭桌老熟人”。有人夸它是“蛋中贵族”,也有人嫌它“黑不溜秋”,甚至还有人听风就是雨,张口闭口就说“吃变蛋致癌”,吓得把嘴边的皮蛋豆腐都推远了三尺。

说起变蛋——也叫皮蛋,咱中原老百姓可不陌生,那可是从小吃到大的“饭桌老熟人”。有人夸它是“蛋中贵族”,也有人嫌它“黑不溜秋”,甚至还有人听风就是雨,张口闭口就说“吃变蛋致癌”,吓得把嘴边的皮蛋豆腐都推远了三尺。

可最近,变蛋这老伙计又翻红了,成了营养圈的“顶流”。我这个做了二十多年全科医生的老胳膊老腿,也忍不住多说几句。嘿,别嫌我啰嗦,这事儿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说清楚了,咱可真能少走不少弯路!

先来摆明一个事实:变蛋不是化学武器,它是中国传统工艺腌制的熟蛋。不是生的,也不是臭的,更不是“变质的坏蛋”!

变蛋的制作过程,早在《天工开物》里就有记载,用的是石灰、草木灰、茶叶、盐等天然材料,经过碱化反应,让蛋白质变性,产生一种叫“氨基酸态氮”的物质,口感滑嫩,味道独特。它的“黑”不是脏,它的“臭”不是坏,而是一种天然发酵的结果。

就像老北京人爱吃豆汁儿,广东人爱喝鱼腥草,那叫一个“臭得有讲究”。变蛋也是一样,它不是坏蛋,是“变”得有文化、有内涵的蛋!

你别小看这枚“黑不溜秋”的蛋,它可是“外冷内热”的典型代表,咱来扒拉扒拉它的营养账本:

· 高蛋白,低脂肪:每100克变蛋大约含有13克蛋白质,脂肪只有10克左右,比炒鸡蛋少油,比煎蛋更清爽

· 富含氨基酸:变蛋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可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肽和游离氨基酸,有助于增强免疫、修复组织

· 含钙量高:变蛋的钙含量约为普通鸡蛋的两倍左右,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是个“补钙小能手”

· 胆固醇更稳定:由于变蛋做熟之后蛋黄结构稳定,不易被氧化,比煮鸡蛋更“稳当”。

你可能不信,一个变蛋还能带来这么多好?我可不是信口开河,是有理有据、有病人案例、有临床观察的。下面咱就一条一条,慢慢说,您可别急着打断我。

一、肠胃更舒坦,摆脱“老胀气”

有些老年人、胃不好的人,总说“吃啥都撑”,不是胃酸就是烧心。其实这类人最怕的不是吃多,是吃难消化的东西。

变蛋的蛋白质已经部分水解,比煮鸡蛋还容易被吸收,对胃酸分泌也没刺激,吃起来软糯绵密,像滑进肚子的糯米团子,对胃来说,是“好说话”的蛋。

二、血压更稳了,尤其适合“三高”人群

变蛋的钠含量确实不低,但如果搭配豆腐、凉拌黄瓜一起吃,就能中和咸味,减少钠摄入。再说了,每周吃两三次,怎么也比天天吃外卖强。

研究发现,变蛋中含有的某些肽类成分,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它不像药物那么猛,但“润物细无声”,常吃一点,血压稳一点。

三、口腔溃疡减少了,火气也没那么大

你信不信?不少老年人跟我说:“医生,我以前嘴巴隔三差五起泡,自从早饭配点变蛋,就没再犯了。”我一听就乐了,这可真是“嘴上无火,心头不闷”。

变蛋性凉,能清肝火、润喉咙,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特别是夏天,人容易上火,吃点变蛋,胜过猛灌凉茶。

四、睡眠质量提高了,不再半夜醒

变蛋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这可是合成“褪黑素”的前体物质。适量摄入,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特别是那些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老醒的老人,试试晚饭来点变蛋豆腐,或许就能睡得更香。

五、肌肉不容易流失,抗“肌少症”

变蛋蛋白质质量高,消化率也高,对老年人预防肌少症很有帮助。还记得我那位七十多岁的大爷,退休后天天遛弯、锻炼,可体重却不升反降。后来我让他午饭加一枚变蛋,三个月后肌肉围度明显增加,精神劲也足了!

六、肝功能改善,解毒能力增强

变蛋中有丰富的硫元素和磷脂,可帮助肝脏合成胆汁,促进脂肪代谢。对于脂肪肝、轻度肝功能异常的人群,吃变蛋比大鱼大肉好多了。当然,前提是不过量。

七、心情也变好了,不再“莫名烦躁”

听起来玄乎,但变蛋中的营养成分,确实参与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合成,这两种物质可是我们情绪的调节器。心情不好?不如来一口变蛋豆腐,滑滑嫩嫩,连心情都被“抚平”了。

这几年,关于变蛋的谣言也不少,最常听到的就是“皮蛋含铅、致癌”。

但早就改了!现在正规厂家用的是无铅工艺,国家标准明文规定:皮蛋中铅含量必须低于0.5毫克/千克。

你去正规超市买的变蛋,吃上一年也不如你抽一支烟摄入的毒素多。那些嚷嚷“吃变蛋致癌”的,八成是把“变质蛋”和“变蛋”混为一谈了。

别急,我这就给您念叨几句吃法原则:

· 每周吃2~3次,每次半个或一个,适量为宜

· 搭配豆腐、蔬菜、杂粮或粥类最为合适,既中和味道,又营养均衡;

· 忌与高酸食物同食,比如酸奶、醋等,以免蛋白质沉淀、影响消化;

· 吃前看包装,挑选无铅标识、正规厂家出品的变蛋,别图便宜买散装蛋。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天天吃变蛋!以下几类人,吃的时候要斟酌:

· 有严重肾病的人,蛋白质代谢负担重;

· 重度高血压、肝硬化或胆囊炎患者,应少吃;

·婴幼儿和一岁以下儿童,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宜吃;

你知道吗?变蛋早在唐朝就有记载,古人称它为“松花蛋”,乃文人墨客酒席间的“雅物”。不少古书里说,“风味独特,清凉解暑,佐酒佳品”。

它身上凝结的是工艺、是文化、是时间的味道。就像老北京的豆汁、贵州的腌菜、云南的米线,变蛋也是中华饮食智慧的结晶。

别小看一枚蛋,它可能是你健康生活的“开门钥匙”。

有些东西,看似“黑”,实则“香”。变蛋就是一个“被污名化”的好东西。

我这二十多年坐诊的经验告诉我:健康的关键,不在于盲目排斥,而在于适度摄取、科学搭配。

变蛋不是神药,但吃得巧,它就是你饮食中的“隐形保健品”。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张瑜,李志红,等. 皮蛋中铅含量变化分析及其安全性评价[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13(17): 5658-5663.

[2]刘蕾,赵丽华. 皮蛋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 2023, 48(2): 215-219.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声明: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微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