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汽车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年轻群体逐渐成为主力购车人群,他们对车辆的考量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层面,而是同时关注价格、外观设计、内饰质感、智能配置和驾驶体验等多个维度。在紧凑型轿车领域,能够在十万出头的预算范围内,提供运动外观、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年轻群体逐渐成为主力购车人群,他们对车辆的考量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层面,而是同时关注价格、外观设计、内饰质感、智能配置和驾驶体验等多个维度。在紧凑型轿车领域,能够在十万出头的预算范围内,提供运动外观、实用空间和相对完善的科技功能的车型并不算多,而长安UNI-V正是这一细分市场中被反复提及的代表。尤其是2025款第三代UNI-V的推出,使其在造型、配置以及动力层面均有一定程度的调整,试图满足更多年轻消费者对于个性与实用兼顾的需求。
目前,2025款UNI-V的价格区间从10.29万元起步,其中2.0T劲擎型的官方指导价为11.99万元,这也是关注度较高的配置版本。站在消费者角度,如果预算大约在12万元左右,选择一台既能满足日常通勤、又具备一定驾驶乐趣的紧凑型轿车,UNI-V显然是一个可以放入候选清单的选项。
长安UNI系列自推出以来,在设计上一直走的是“未来感”路线,UNI-V作为其中的轿车产品,造型风格同样十分鲜明。第三代车型在前脸部分延续了无边界格栅的设计思路,视觉重心低,拉伸了横向的宽度感。格栅内部采用点阵式结构,由中心向外扩散,与两侧狭长的LED大灯形成呼应。灯组的造型锐利,灯腔内部结构层次分明,配备了自动大灯和自适应远近光功能,在夜间行车时能提供较为均匀的照明效果。日间行车灯采用独特的弯钩状线条,不仅点亮效果清晰,也让前脸更容易被辨识。
前包围区域加入了运动化套件,底部的熏黑饰板与银色饰条结合,带来层次变化。相比传统家用轿车,UNI-V的正面显得更为张扬一些,但又没有过于夸张,整体还是在兼顾运动和实用之间寻找平衡。
车身侧面是轿跑造型的关键体现。UNI-V采用了溜背式设计,车顶在B柱之后迅速下滑,与尾部自然衔接,形成低趴而修长的轮廓。腰线处理简洁,从前翼子板延伸至尾灯位置,贯穿感明显。车门下方采用内凹的造型,结合光影变化,使侧面不显单调。车窗边框使用黑色装饰,与车漆形成对比,整体观感协调。
在车轮设计方面,UNI-V提供了多种不同样式的轮毂选择,高配版本搭载了多辐式18英寸轮毂,视觉效果较为紧凑。部分车型还配备了红色卡钳,从细节上强化了运动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车顶配备了面积不小的全景天幕,内部配有电动遮阳帘,在提升采光和空间感的同时,也考虑到了隔热和隐私需求。
车尾造型方面,UNI-V保持了紧凑且略微上翘的设计思路。小鸭尾式扰流板与溜背车顶自然衔接,既能提升视觉动感,也对空气流动起到一定作用。尾灯采用贯穿式布局,两侧灯带细长,点亮后形成整体感较强的光带。下方保险杠造型厚实,并加入装饰性排气设计,虽然实际排气口藏于下方,但视觉层面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运动感。整体而言,UNI-V的外观设计明确指向年轻消费者,既有轿跑车的个性元素,又保持了一定的日常适用性。
进入车内,UNI-V的内饰延续了UNI系列的科技感设计思路。中控台以简洁为主,软性材质覆盖,触感较为舒适,局部位置点缀了银色饰条和亮面元素,避免了单调感。中控布局采用分层式处理,仪表与中控屏在视觉上相互独立。
仪表部分采用10.25英寸全液晶屏,显示效果清晰,能够根据驾驶模式切换不同的界面风格。常见的信息如车速、转速、油耗、导航提示等都能一目了然。中控屏则为14.6英寸,分辨率较高,响应速度在同级中表现不错,界面设计逻辑清晰,触控操作流畅。车机系统内置了天域OS操作平台,支持语音交互,只需通过语音唤醒便可实现导航、音乐播放、空调控制等操作。语音识别准确率较高,对部分地方口音也能正常识别。系统支持OTA远程升级,后续能够通过软件更新不断优化功能。导航系统内置高德与百度双平台,用户可以根据习惯进行选择,实际使用中界面简洁,路径规划也相对合理。
娱乐功能方面,车辆支持蓝牙、无线投屏和4G网络连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音响部分配备了多扬声器系统,音质在同级车型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能够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氛围灯支持256色调节,夜间驾驶时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营造一定的氛围感。车内还配备了K歌功能,结合车机和音响,在休息或露营场景中增加娱乐性。
在便利性配置方面,前排支持50W无线快充,后排则提供了USB和Type-C接口,能够同时满足多台设备的充电需求。空调系统采用分区控制,带有空气过滤功能,能够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整体来看,UNI-V的内饰设计并未追求过度豪华,而是以实用与科技感为主导,兼顾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作为一款紧凑型轿车,UNI-V在空间表现上处于中等水平。其车身尺寸为4740x1838x1430mm,轴距2750mm,从数据上看,属于同级车型的主流水准。实际乘坐体验方面,前排空间充裕,身高178cm的驾驶者调整好坐姿后,头部仍有一定余量,腿部空间也较为宽松。方向盘支持上下、前后调节,配合多向电动调节座椅,能较快找到合适的驾驶位置。
后排空间方面,得益于2750mm的轴距,腿部空间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膝部余量在一拳左右。在日常通勤和短途出行中,整体舒适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座椅材质采用皮质包覆,触感较柔和,填充物偏向适中,既有一定支撑性,也兼顾了舒适性。主驾驶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并带有加热和通风功能,冬季与夏季使用都较为便利。副驾驶部分也支持电动调节,配置上没有明显短板。后排座椅同样提供一定的包裹感,靠背角度相对自然,长时间乘坐不会过于疲劳。后排座椅支持40:60比例放倒,与后备箱形成平整的空间,扩展后可放置较大件的物品。
主动安全配置上,UNI-V全系提供L2级驾驶辅助。包括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前方碰撞预警、盲区监测、并线辅助等功能,甚至在部分高配车型中,还能看到类似拥堵辅助、自动泊车以及全景影像的加入。这些配置在10万至12万元区间的车型中算是相对丰富的,尤其是360°全景影像,在狭窄城市路段行车或泊车时非常实用。
第三代UNI-V提供了1.5T和2.0T两种动力版本,这样的双动力布局,实际上对应的是两类不同的消费者。1.5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41kW,峰值扭矩310N·m,搭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在自主品牌中已经非常常见,其特点是日常代步足够,油耗表现相对友好。城市道路上,提速不显拖沓。
2.0T动力方面,最大功率达180kW,峰值扭矩400N·m,匹配爱信8AT变速箱。账面数据足以媲美合资品牌的主流2.0T发动机,甚至在部分调校上更显激进。8AT变速箱换挡积极,升降档逻辑清晰,在市区低速行驶时也能保持平顺性,而在激烈驾驶中又能快速响应。尤其是在高速超车时,深踩油门几乎没有迟疑感,推背感直接而有力。
底盘是评价一辆运动轿跑能否称得上“好开”的关键。UNI-V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的组合,在同级别车型中算是主流水准。但真正让人惊喜的是它的调校风格。在日常城市道路中,UNI-V的底盘表现出良好的韧性。面对细碎颠簸时,悬架能够迅速过滤,大部分震动被化解在悬架系统内部,传递到座舱的只是轻微的余震,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
综合来看,第三代长安UNI-V是一款定位精准、产品力突出的紧凑型运动轿跑。在外观设计上,它延续了UNI系列前卫、未来感的设计思路;在内饰与智能化方面,它以丰富的功能和流畅的交互体验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在动力和底盘层面,它通过1.5T与2.0T的双动力选择,兼顾经济性与运动性,并通过底盘与制动的调校,在舒适与操控之间找到平衡。
来源:专注汽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