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当“某互联网大厂裁员名单中40岁以上员工占比超60%”的热搜霸屏时,评论区却挤满了各色的“中年转型实录”:博士生送外卖、研究生开滴滴、职场高管开店创业……
#35岁职场分水岭#,这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当“某互联网大厂裁员名单中40岁以上员工占比超60%”的热搜霸屏时,评论区却挤满了各色的“中年转型实录”:博士生送外卖、研究生开滴滴、职场高管开店创业……
当某经济学家在直播间宣称“40岁没当高管就是能力缺陷”时,弹幕炸出年度金句:“20岁嫌我没经验,30岁嫌我未婚未育,40岁嫌我性价比低,我的人生竟是场消消乐?”
智联招聘最新数据显示:40岁以上求职者面试转化率不足25岁年轻人的1/5。《中年职场生存报告》显示:84%的40+职场人遭遇过“年龄歧视”。难道中年人的PPT就该比大学生便宜?难道禁止职场年龄歧视是伪命题吗?
当“四十不惑”撞上“中年报废”,这届中年人像被卡在旋转门里——往前是职场年龄歧视,退后是房贷、教育金、生活费的各种压力,而社会的期待却还在喊:“请保持体面!”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年人,四十岁的我们,到底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平衡工作、婚姻、社交之间的关系?
三分清醒:
与其说是:清醒,不如说是:清晰的自我认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快节奏时代,一路走来,我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面对:职场危机,家庭责任、健康问题、自我价值感下降一系列问题,我们要保留三分清醒,就是清晰的自我认知:
1、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所以40岁的我们仍处于人生黄金期,经验与心智更成熟,不必要的年龄焦虑就不要过于执着,我们需重新审视并认同自己。
2、把焦虑拆分成两类:可控和不可控,可控的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像不可控的,比如;经济环境下行、消费上涨、公司不景气等,是很难去改变的,所以我们只需尽自己所能,专注解决可控因素就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三分沉淀:
1、减少无效社交,强化“自我边界”,可以减少疲惫感,节省情感成本,已经40岁了,我们没必要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要学会拒绝,避免与价值观不合或消耗能量的人相处,减少自我怀疑。
2、远离负能量,保持自我心理健康。研究显示:与长期抱怨者相处15分钟,大脑会释放压力激素皮质醇,可能会引发焦虑或决策能力下降。
3、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拥有什么?要追求什么?去稳固和维系我们已经用的,不要去攀比和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许我们拥有的可能是别人现在正拼命想得到的。
四分与自己和解:
自我和解的本质是:加强自我认同,停止自我批判,学会接受,进而成就自我。
1、增加自我认同,时刻告诉自己:我已经很好了。
2、学会接纳:接纳指责、接纳不公平、接纳一切的不完美,人生不是答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再美好的人生也有缺陷,残缺也未必不是一种美。
3、从“证明自己”转向“滋养自己”,重新建立自己的成功标准,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不同,没有完美的人生,人生也不是线性赛跑,没有绝对的成功失败。
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四十不惑”,在看清所有真相后,在看到所有完美背后的斑驳后,依然能笑着坦然面对和包容,还能用温柔拥抱自己,这就是“四十不惑”!
“看到‘35岁分水岭’这个词,你第一反应是?”
A. 冷笑关掉推送(+5清醒值)
B. 微笑点开文章(+5沉淀值)
C. 转发到闺蜜群(+5和解值)
来源:开心的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