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焦虑如同阴影一般,紧紧跟随着许多人。常常会没来由地感到烦躁、不安,心里像被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着,却又讲不清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能量,给焦虑可乘之机。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三个容易被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焦虑如同阴影一般,紧紧跟随着许多人。常常会没来由地感到烦躁、不安,心里像被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着,却又讲不清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能量,给焦虑可乘之机。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三个容易被忽视,却危害不小的隐形习惯。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简直快得惊人,各种各样的资讯铺天盖地地朝我们涌来。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负面信息似乎特别容易吸引我们的眼球。打开手机,满屏幕可能都是各种灾难新闻、社会矛盾、明星丑闻……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就被这些负面内容吸引,然后花大量时间沉浸其中。可你知道吗,长时间接触负面信息,就好像把自己扔进了一个满是阴霾的世界,对我们的心理影响可大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类的大脑对负面信息天生就更敏感,这其实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远古时代,关注危险信号能帮助我们的祖先在恶劣环境里生存下来。但在现代社会,过度接触负面信息却成了焦虑的源头。当我们不停地接收暴力、灾难、焦虑这些负面消息时,大脑会误以为我们正处于危险之中,于是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此以往,焦虑情绪自然就缠上我们了。
而且,负面信息还特别容易“传染”。看到别人遭遇不幸,我们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进去,想象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焦虑。比如说,看到一则关于职场裁员的新闻,原本工作挺稳定的人可能也会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还能不能保住,然后就陷入焦虑情绪中出不来了。要想摆脱这种焦虑,我们得学会主动筛选信息,减少接触负面内容的时间。多关注积极、正面的信息,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可以给自己定个每天看新闻的时间,别无节制地刷手机,被负面信息牵着鼻子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适当想想未来是有必要的,但要是过度担忧未来,那就成了焦虑的导火索。很多人经常在脑子里设想各种未来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而且越想越深入,越想越觉得可怕。比如说,还没开始创业呢,就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会不会欠一屁股债,家人会不会失望;还没考试呢,就担心自己考不好,会不会影响升学、就业。这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过度担忧,就像一个个看不见的枷锁,把我们的心灵锁住了,让我们没办法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过度担忧未来,本质上是对生活失去控制感的恐惧。我们害怕未来出现我们应付不来的事情,所以提前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预演各种可能的危机。但实际上,大多数我们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去应对。一直沉浸在对未来的担忧里,不光会消耗我们大量的心理能量,让我们觉得疲惫不堪,还会影响我们的行动力。因为过度担忧,我们可能会犹豫不决,不敢迈出第一步,错过很多机会。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得学会活在当下。专注于眼前正在做的事情,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当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当下的行动上时,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就会减少,焦虑感也会跟着减轻。同时,要明白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没办法控制所有事情的发展,但能控制自己面对事情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自我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心里有两个声音不停地吵架,一个说要这么做,另一个却觉得那样更好,就在这种纠结和矛盾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比如说,在选职业的时候,一方面想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另一方面又担心兴趣不能当饭吃,未来收入不稳定;在减肥的时候,看到美食就想吃,可又因为怕长胖而自责,心里在吃与不吃之间反复拉扯。这种自我内耗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焦虑,因为我们始终做不了决定,没办法采取有效的行动。
过度自我内耗的根源在于我们内心不够自信,对自己不够接纳。我们害怕做错误的选择,害怕承担后果,所以在各种选项之间犹豫不决。而且,我们还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觉得别人都过得比自己好,自己怎么做都不够好,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自我内耗。要减少自我内耗,首先得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别对自己太苛刻。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把每个选项的优缺点都列出来,综合考虑后果断做决定。一旦做了决定,就别轻易后悔,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最好的。同时,要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别老是和别人比,当我们把精力都放在提升自己上时,自我内耗就会慢慢减少,焦虑感也会降低。
焦虑可不是无缘无故就来的,这三个隐形习惯就像三个“能量小偷”,在我们没注意的时候,就把我们的能量偷走了,让我们掉进焦虑的泥潭里。只有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危害,努力去改变,我们才能摆脱焦虑的困扰,重新找回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用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来源:虎妈健康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