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年终赛阵容揭晓!王曼昱意外缺席,缘由揭晓了,非因技艺因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05:34 2

摘要: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曼昱落选WTT香港总决赛首批名单! 这一消息瞬间引爆乒坛。 球迷炸锅:凭实力稳居顶尖的她,竟输给了排名更低的蒯曼和陈幸同? 真相出人意料——WTT新积分规则彻底颠覆了传统选拔逻辑:三大赛(奥运/世锦赛/世界杯)成绩不算分,洲际赛金牌再多也白搭;

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曼昱落选WTT香港总决赛首批名单! 这一消息瞬间引爆乒坛。 球迷炸锅:凭实力稳居顶尖的她,竟输给了排名更低的蒯曼和陈幸同? 真相出人意料——WTT新积分规则彻底颠覆了传统选拔逻辑:三大赛(奥运/世锦赛/世界杯)成绩不算分,洲际赛金牌再多也白搭;只看WTT自家赛事表现,逼着顶级球员化身"参赛劳模"。 蒯曼全年狂打14站WTT比赛,积分冲上国乒第一;王曼昱兼顾世乒赛亚军和亚洲杯冠军,却在WTT积分榜跌到第16名。 当商业规则撞上竞技本质,这场风波远不止是"意外落选"那么简单。

WTT香港总决赛的积分规则堪称"独立王国"。 选手资格只统计2025年内WTT体系赛事:4站大满贯、4站冠军赛、6站挑战赛的最佳成绩,其余赛事一律清零。 这意味着——

王曼昱的亚洲杯冠军、世乒赛女单亚军? 零贡献。

孙颖莎的世界排名第一? 在新规下积分仅排第三,因她全年只打了3站WTT比赛。

更残酷的是未参赛=零分。 王曼昱因伤退出重庆冠军赛四强赛,该站积分直接归零;仁川冠军赛缺席再度拉低总分。

翻开王曼昱的WTT年度成绩单,稳定性成了致命伤:

瑞典大满贯亚军(700分):决赛与孙颖莎激战7局,全年唯一高光。

新加坡大满贯八强(90分):0-3遭蒯曼横扫,爆冷出局。

美国大满贯16强(175分)、横滨冠军赛16强(175分):关键战役连续哑火。

重庆冠军赛退赛(0分):半决赛因伤弃权,积分蒸发。

四站赛事总分仅1140分,在WTT积分榜暂列第16名,甚至低于日本削球手桥本帆乃香。

蒯曼的入围被球迷戏称"劳模胜利"。 她全年参赛量碾压主力:

多哈球星挑战赛冠军(350分):决赛击败早田希娜,突破外战心魔。

新加坡大满贯亚军(700分):连克王曼昱、陈幸同闯入决赛。

马斯喀特常规挑战赛亚军(140分)、美国大满贯四强(350分):稳定输出八强及以上战绩。

凭借14站WTT赛事的密集出战,她以总积分国乒女队第一锁定名额。 规则红利下,"参赛量>绝对实力"成为现实。

陈幸同的入选则凸显了"大赛爆发力":

横滨冠军赛冠军(1000分):决赛4-2力克孙颖莎,生涯最高光单打战绩。

重庆冠军赛亚军(700分)、仁川冠军赛亚军(700分):背靠背决赛证明抗压能力。

尽管大满贯成绩平平(两次八强),但三站冠军赛狂揽2400分,WTT积分紧咬孙颖莎,成女乒"二当家"。

WTT新规引发行业性质疑:

主力选手被迫"双线作战":王曼昱、孙颖莎等需兼顾世乒赛等三大赛,体力分配捉襟见肘。

挑战赛积分权重畸高:多哈球星挑战赛冠军(350分)与新加坡大满贯八强(90分)分值倒挂,被批"本末倒置"。

老将集体抗议:朱雨玲坦言"一年打几十站挑战赛,身体快扛不住";樊振东、马龙因赛程密集退出积分争夺。

国际乒联推广"多元化"的初衷,反成削弱顶尖选手的枷锁。

舆论风暴直指赛事观赏性:

历史对比:2024年总决赛按世界排名选拔,16强全是中日韩顶尖选手,七局大战频现。

新规风险:若按当前积分,日本二线选手桥本帆乃香、韩国小将金娜英可能挤掉王曼昱参赛,比赛含金量骤降。

球迷留言炸锅:"去香港红磡是为看莎莎和曼昱! 如果换成挑战赛选手,不如退票! "。

王曼昱仍有翻盘窗口。 总决赛前还剩四站积分赛:

9月15日 法国蒙彼利埃冠军赛(单打冠军1000分)

10月6日 德国法兰克福冠军赛(单打冠军1000分)

10月20日 中国澳门冠军赛(单打冠军1000分)

11月10日 中国大满贯赛(单打冠军2000分)。

若她能在其中两站闯入决赛,积分将飙升至3000+,逆袭入围几成定局。 但伤病阴影与体能极限,仍是未知数。

来源:篮篮自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