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入仕辞官隐居时,写下一首诗,道尽人生真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3 13:07 2

摘要:总感觉,我国古代诗词巅峰在唐朝和宋代,可以说是盛产诗词的时代,流传下来太多的经典,也让后人认识很多特别的诗人,词人。然而当元代,明朝开始,逐渐发现诗人少了许多,比较有名的也就是张可久,马致远,关汉卿,之后就想不出来了。到明朝后,知晓的诗人更少,其实到了明朝,社

总感觉,我国古代诗词巅峰在唐朝和宋代,可以说是盛产诗词的时代,流传下来太多的经典,也让后人认识很多特别的诗人,词人。然而当元代,明朝开始,逐渐发现诗人少了许多,比较有名的也就是张可久,马致远,关汉卿,之后就想不出来了。到明朝后,知晓的诗人更少,其实到了明朝,社会比较封建,也很严格,不像唐宋时期那么的繁荣高调。唐寅,于谦,杨慎,高启算是很有名的大家了,他们的诗词家喻户晓。不过明朝还有一位奇人,他不并不是以诗词闻名,而是因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大名建立赫赫功勋而闻名。他就是刘伯温,提起他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俗话说“七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由此可见他的才能是多么的厉害。刘伯温被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是明朝开国元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朱元璋才能顺利的建立明朝。

刘伯温原名叫刘基,出生在浙江青田,他自幼聪慧,据说可以一目十行,并过目不忘。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都不在话下。

十二岁时他考中秀才,23岁考中进士,按照这样的进程,他应该步入仕途。

然而他生不逢时,当时的他正好处于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战争不断,官场黑暗腐败。

尽管他很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可是始终没办法如愿,曾先后四次出仕,又四次无奈的辞官隐居。

尽管他是在隐居期间,可是他的抱负始终未灭,总想着去为国为民做一些事情。

因此他在隐居期间也是很痛苦郁闷的,自己空有一身学问和本事,却没有用武之地,换成谁都得郁闷。

在此期间他写下一首《题太公钓渭图》,他借姜太公的典故,来表达当时他所处的困境,以及内心的壮志,等待着一展抱负的时机。

题太公钓渭图

明·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诗词译文

当那些皇权富贵们在华丽的宫殿里沉醉于夜宴之时,姜太公却独自一人在璜溪边悠然垂钓。他把浮云看作世间的富贵,视如过眼云烟,而潺潺的流水则让他淡忘了人间的权势与名利。

偶然间他遇到了周文王姬昌的非熊之梦兆,从此被拜为帝王之师。如果他本就拥有高官厚禄,那么他千载之后仍然会被人们深深怀念和敬仰。

诗词赏析当时刘伯温看到一幅姜太公钓鱼的画卷,颇为感慨,在商朝姜子牙也是怀才不遇,年过六十的他满头白发,可还是很普通的人。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放弃抱负,后来他在渭水钓鱼时,遇到了明主西伯侯姬昌,之后他被拜为太师,并帮助姬昌推翻商朝,建立周朝。而刘伯温的遭遇和当时的姜子牙如出一辙,他也渴望能遇到姬昌那样的明主,也希望能建功立业。“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这句诗写的是商纣王的宫殿,描写的是他们的荒淫无度的生活,而在渭水垂钓的姜子牙却独自钓鱼。“独”这个字既描写出他的孤独,遗世独立,不与纣王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同时刘伯温也通过这句来暗讽朝廷的昏庸腐败,和当时的商朝如出一辙,而统治者们却依然醉生梦死,身在朝堂的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这两句承接的是上句的姜太公,进一步展现出他淡泊名利,不被世俗所诱惑的态度,同时特暗示自己亦如此。“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这两句中提到“非熊兆”指的是周文王梦到一只飞熊。后来占卜得知他们会得到一位辅佐霸业的贤者,后来西伯侯真的在渭水遇到了姜太公。而姜太公也一展抱负,被尊称为帝王之师,刘伯温又何尝不希望能和姜太公一样遇到贤明之君呢?“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这两句表达出刘伯温对姜太公的经历的感慨,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也希望能遇到贤明之主,一展抱负和才华。好在刘伯温的愿望没有落空,后期他遇到的朱元璋,尽管后期朱元璋暴力嗜血,但他在对百姓这一方面还是不错的,生活也俭朴。而朱元璋也十分的敬重刘伯温,后期被封为诚意伯,他也实现了他最初的愿望,成为神奇军师。

来源:小学快乐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