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Army Recognition》8月28日报道,土耳其在安卡拉正式启用由阿塞尔桑公司研发的“钢穹”多层一体化防空与导弹防御体系。
据《Army Recognition》8月28日报道,土耳其在安卡拉正式启用由阿塞尔桑公司研发的“钢穹”多层一体化防空与导弹防御体系。
这是土耳其防务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防项目投资,总统埃尔多安出席启用仪式,强调“国家防空不再依赖外部”,并宣布其核心设施奥乌尔贝技术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土耳其方面强调自主研发、不再依赖外部这些概念,试图强调其国产特征,以证明在防空领域,已经摆脱了对美国、俄罗斯、北约的依赖。
但实际上,土耳其不再依赖的只是俄罗斯和西方,并不代表其防务体系不依赖其他国家。
土耳其所谓的自主研发,实际上只能成为自主制造,支撑“钢穹”系统的防空武器,有很明显的中国同类装备的影子。
最典型的就是雷达和中程防空导弹,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相似度,堪称皮尺级复刻。
比如阿塞尔桑公司研发的ALP 300-G远程预警雷达,号称完全自主设计,但雷达阵面的形状、倾斜角度、发射接收模块的排列方式,和中国的JY-27A远程雷达几乎一模一样,阵面倾角大约25度,和中国原型机的误差不超过百分之二。
发射接收模块的数量、间距、排列方式几乎重叠,连功率密度和冷却结构都极度接近。
更离谱的是,信号处理算法高度一致,波束控制策略几乎原封照搬。
有传言称,2021年在巴基斯坦的联合靶场试验中,阿塞尔桑工程师接触过中国提供的雷达仿真数据。
土耳其防空系统
再看HİSAR-O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更是让人怀疑是不是直接拿到了中国的HQ-16B图纸。
HİSAR-O弹体尺寸是弹径0.34米、弹长4.9米,和HQ-16B的数据一模一样,直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连发射筒的直径、冷发射装置的高度、导流槽的角度,几乎都对得上号。
更明显的是发射车,HİSAR-O采用四联装垂直冷发射,和HQ-16B发射车的布局如出一辙,导弹筒的排列角度、冷发射气流通道、导轨位置几乎全部复刻。
火控雷达同样是照搬的思路,土耳其的KALKAN 400火控雷达,频段、扫描角度、俯仰控制方式和HQ-16B的配套雷达高度一致,性能参数差距不到5%。
更关键的是制导逻辑,HİSAR-O和HQ-16B完全一样:中段惯性导航配合数据链修正,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整个算法基本就是同一套思路。
土耳其防空系统
如果说雷达和中程导弹是大件,那土耳其在近程防御上,同样玩到了精确复刻的极致。
35毫米KORKUT空爆炮原本只是一个近程点防御系统,但升级之后火控软件性能直接翻倍。
新版的火控算法突然多了同轨双目标拦截能力,还能精确预测多目标弹道,这几乎就是中国1130舰载近防炮的火控算法翻版。
两者口径不同,一个是35毫米,一个是30毫米,但弹道计算模型、空爆弹编程方式、激光测速结合预测解算,完全是相同的思路。
尤其是KORKUT空爆弹的时序延迟数据,与1130的参考值差距不到3%,精确到微秒级。
还是据说啊,2022年土耳其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联合做过反火箭弹拦截试验,阿塞尔桑工程师当时直接接触了中国的部分火控解算样本,回国后立刻应用到了KORKUT升级版的软件里。
土耳其的操作,相当于把中国红旗体系全套拆解再拼装。
ALP 300-G雷达是照着JY-27A的体制设计的,HİSAR-O导弹按HQ-16的接口做弹体和发射车,KORKUT用的是1130近防炮的火控解算算法,AKREP 1000火控雷达基本就是HQ-22的简化版。
唯一的差别在于,土耳其给整个体系换了一个TURAN数字骨干网,让它能兼容北约的Link-16数据链。
表面上看,“钢穹”是一套号称完全自主研发的多层防空体系,但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中国授人以渔的结果。
俄罗斯卖给过土耳其的S-400,但根本无法接入北约体系,反而因此被制裁。
而中国给土耳其的,是体系化的防空架构思路、雷达体制、火控算法、弹道模型,虽然没有直接交付整套装备,但土耳其拿到的东西更关键——它学会了怎么自己造。
来源:军情作家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