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烽火·法治传承】80年前,全村壮丁与日寇作战30余次,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11:46 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各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无数村庄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其精神是镌刻在土地深处的集体记忆与基因。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各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无数村庄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其精神是镌刻在土地深处的集体记忆与基因。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八桂烽火·法治传承——走进抗日记忆的村庄”系列报道。我们将追溯峥嵘岁月里的英勇抗争,聚焦这些村庄八十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如何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法治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容村貌与文明建设焕新、产业兴旺和平安和谐,走出一条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相融的奋进之路。敬请关注!

八桂烽火·法治传承——走进抗日记忆的村庄系列报道之五

屯茂村:烽火岁月“领头羊” 法治乡村“示范生”

在钦州市板城镇南部,屯茂村静卧于群山之间,X298县道穿境而过。这里不仅是731户3667人的美丽家园,更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热土。

1939年冬,日寇铁蹄踏进钦州,屯茂村民众挺身而出,组建“抗日义勇壮丁团”,与敌作战30余次,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屏障,守护家园。

群众到村史室了解抗战历史接受教育。

八十载时光荏苒,战火硝烟散去,但抗战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生不息。新时代的屯茂村,将抗战精神内化为乡村治理的磅礴动能,以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法治护航、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

01薪火相传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

屯茂村的声名,源于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1939年11月15日,日寇在钦州龙门企沙一带登陆,钦州沦陷。日寇四处掳掠,屯茂村村民罗相南等7人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值此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屯茂村罗姓乡亲在罗华国、罗焕南等人的组织下,成立屯茂抗日义勇壮丁团,周围10余个村的民众纷纷持枪前来参加,人数达480多人,后又发展到1000多人。

1939年11月21日,日军又来掳掠屯茂村,壮丁团分队长罗桂香率队打响屯茂村抗日第一枪,伤敌一人。自1939年冬至1940年11月,屯茂抗日义勇壮丁团与日寇作战30多次,战功卓著,远近闻名。

屯茂抗日义勇壮丁团成为小董地区抗日战争的“领头羊”。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曾在日寇败退钦州后,在小董召见罗焕南、罗华国及壮丁团成员,题赠“忠义可风”匾额一方,褒扬屯茂村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抗日精神。

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但精神的火种从未熄灭。

2019年9月,屯茂村获广西专家组认定为“广西民间抗日第一村”。如今,村史室、叭塘炮楼、江角榕树等革命遗迹得到精心保护,成为钦州市钦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今年8月6日,记者走进屯茂村,抗日战争时期的炮楼、墙上的弹孔还清晰可见。村史室馆内,陆妃飞女士正带着孩子韦祎认真听着志愿讲解员罗进梅的讲解。“通过参观学习,知道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韦祎说。

“这种精神的传承,正是屯茂村最宝贵的财富。”罗进梅告诉记者,2018年村史室馆建好后,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她要讲好屯茂故事,把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屯茂村93岁的罗侨怀,是抗美援朝老兵,他经常讲述屯茂村抗战故事,激发后辈爱国爱家情怀。革命后代、退伍军人罗亮新退休后回乡做公益活动,他动情地说:“作为革命先辈的后代,我一直以他们为骄傲,努力工作服务家乡。”

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成为屯茂村乡村治理最深厚的精神底蕴。

02激发“红色动能”建设和美乡村

走进今天的屯茂村,英勇不屈、团结奋斗的精神,已经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强大动力,法治新风扑面而来。

屯茂村创新探索“红色动能+”模式,通过讲革命故事、上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让红色精神浸润群众心田。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宣讲、党课等10余期,50多名党员及3600多名各族群众受教获益。

依托“红色动能+”模式,屯茂村制定村规民约,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统一村里“红白事”的操办规模、宴席标准、礼金上限,并通过多种形式公开,使移风易俗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推选威信高、能力强的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担任骨干,加强对村中“红白事”的监督管理。

“人情一把锯,拉来又拉去。宴请增多,我们大家都觉得有些吃力。”村民罗亮新笑着说,“现在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宴席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办理,省钱又省心!”

自村规民约实施以来,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的平均花费大幅降低,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杜绝,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更令人称赞的,是屯茂村推行的“积分制”管理。通过五大类32项正面清单“加分项”和两大类11项负面清单“减分项”,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任务赋值量化,按季度公示积分与排名。村民凭借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奖品。

“自从有了‘积分’,大家参与村里事务的积极性可高了!”村支书黄瑞娟介绍,积分制将“单向付出”转化为“双向互动”,让“村里事”变成“家里事”,“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真正实现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03党建引领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

今年2月,屯茂村7队进行道路硬化,一户村民认为占用了自己的土地要求停工。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仅用一个小时就做通思想工作,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8月6日,受强降雨影响,屯茂村9队70多岁的罗月节家遭到水淹。村干部和党员巡逻发现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冒雨将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妥善安置。

……

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体现了屯茂村治理的温度和效率。

屯茂村打造“党建+网格+乡村治理”模式,划分12个网格,成立81个“五户联保”小组,58名党员下沉网格,形成“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近3年矛盾纠纷逐年减少,无一件纠纷上交镇级处理。今年上半年,全村发生3起纠纷,全部及时就地化解。

今年以来,村委会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开展志愿服务20余次,设立党员示范岗50余个,以“关键少数”带动广大群众,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办好事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如今,屯茂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2024年吸引1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忆苦思甜”红色餐厅也为村集体增收。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糖蔗种植,带动109户群众增收。村民不仅过着夜不闭户的安宁生活,更享受着发展带来的实惠。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到法治清明的今天,屯茂村变了的是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生活水平,不变的是那份“忠義可風”的精神传承。这种精神融入血脉、注入灵魂,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书写着新时代屯茂村的辉煌篇章。

见《广西法治日报》2025年8月29日头版。

记者:卢林锋、覃乐维

编辑:李艳

校对:蓝灿

审核:罗妮

【八桂烽火·法治传承】80年前,她把4个儿子都送上抗日战场,满门忠烈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