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组教育数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各界掀起轩然大波。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幼儿园数量仅为25.33万所,较上年减少2.11万所,同比下降7.69%。更令人咋舌的是,全国在园幼儿人数连续两年暴跌,合计减少超过1000
最近,一组教育数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各界掀起轩然大波。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幼儿园数量仅为25.33万所,较上年减少2.11万所,同比下降7.69% 。更令人咋舌的是,全国在园幼儿人数连续两年暴跌,合计减少超过1000万人,堪称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的最大规模收缩。
在曾经热闹的幼儿园园区里,滑梯孤独地伫立,彩色小床被闲置一旁,迷你马桶也不再有孩子使用。那些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角落,如今只剩下寂静。曾经为孩子入园挤破头的家长们,或许想不到,短短几年,幼儿园竟面临如此大的变化。
从地域分布来看,关停潮并非均匀发生。东北、中部部分地区以及乡镇农村成为幼儿园关停的“重灾区” 。在黑龙江农村地区,幼儿园关停率高达47%,部分乡镇在20公里范围内仅存一所公办园。而一线城市部分区域也出现民办幼儿园转型甚至退出现象。例如,厦门幼儿园行业正经历一场“断崖式”调整。据厦门市教育局数据,2024 - 2025学年,全市幼儿园数量从952所锐减至816所,一年内关闭136所民办园,在园幼儿减少2.3万人,降幅达14.2%。
究其原因,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是关键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自2016年1883万的峰值持续下滑,2023年已降至902万人,七年间几近“腰斩” ,这直接导致适龄幼儿总量锐减。曾经专家预测会出现“婴儿潮”,谁能料到迎来的却是“退潮”。
民办幼儿园受冲击尤为严重。由于缺乏财政支持且收费受限,许多高端园被迫停办或转为普惠园。而公办园有财政兜底维持运营,从2025年秋季起,更是免除大班保教费,惠及1200万儿童。这也使得民办园在竞争中越发艰难,在成都,多家民办幼儿园因“幼儿人数逐年减少,持续亏损,资不抵债”而纷纷停办,从2024年至今,已有70多所幼儿园拟注销或终止办学。
幼儿园关停潮还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幼教从业者首当其冲,2024年幼师人数减少了17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百万的民办幼师需要转型。部分教师转行做文员、直播或销售,甚至有人被迫从教师转岗为保安。为应对危机,不少幼儿园正转型为托育中心,服务年龄段由3岁下探至1.5岁,提供全日托、临时托等多样服务,部分城市还探索“老幼共托”模式 。
随着幼儿园关停,入学高峰正排浪式涌向中学。小学入学人数或已达峰,中学将迎来更多的生源。这对于中学教育资源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学校可能会迎来更多优秀生源,有更大的选拔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幼儿园关停潮虽然是人口转型期的阵痛,但也推动了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幼儿减少客观上为学前教育优化提供了空间,小班制或许将变得可行。如果以此为契机,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推进“小园小班”建设,并推进托幼一体化,将有助于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面对这样的教育格局变化,无论是家长、教育从业者,还是相关部门,都需要重新审视和规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需要考虑到学校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教育从业者则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而相关部门也应及时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你对幼儿园关停潮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