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解放(二十六)傅真:西南服务团与重庆接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1:18 1

摘要: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后,突破长江千里防线,迅速解放南京、上海等城市。紧接着,中央军委电令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

傅真:时为重庆《新华日报》记者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后,突破长江千里防线,迅速解放南京、上海等城市。紧接着,中央军委电令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

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于1949年6月16日在上海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

西南服务团总团长宋任穷,副团长张霖之、曹荻秋、彭涛。第一团(上海团)团长曹荻秋,下设重庆、川东等支队。第二团(南京团)团长彭涛,下设云南支队和川南支队。

西南服务团以一万余名大、中学生、青年职工为主体,以6000余名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为骨干,共计一万七千余人,其任务是为解放、接管和建设大西南服务。

1949年7月至9月,西南服务团在南京集中训练3个月。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西南服务团开始了七千里徒步行军。

随后,重庆、川东、川南、贵州等队于1949年12月底到达目的地,云南支队也于1950年2月到达目的地。

重庆是西南重镇,是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全国最后解放的一个大城市。由于长期在反动派统治下,市场萧条,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1949年11月30日,满目疮痍、遍体创伤的重庆,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图片来自网络

1949年12月3日,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机构设置如下:

主任张际春,副主任陈锡联、张霖之,秘书长罗士高。

公安部部长:刘明辉

政务接管委员会主任:罗士高、宋学武(副)

财经接管委员会主任:段君毅、万里(副)、沈兰芝(副)

交通接管委员会主任:程占彪、肖鹏(副)

房地产接管委员会主任:张际春、汤成功(副)

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任白戈、陈斐琴(副)

后勤接管委员会主任:邓存伦、黄友仁(副)

军事接管委员会主任:王蕴瑞、杨松青(副)

北碚军管会主任:王公杰

随后,中共重庆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委第一书记陈锡联,第二书记张霖之,第三书记曹荻秋;市长陈锡联,副市长曹荻秋。

市军管会接管重庆的方针,第一是自上而下,各按系统对旧机构及其主管人员进行接管;第二是大力发动工人、职员、群众参加接管。

在接管方法上,多数是先接后管,一些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单位,如公用、交通、卫生等单位,则采取边接边管或先管后接。

张际春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参加重庆接管工作的主体力量是西南服务团,还有军队干部、地下党干部。西南服务团干部占85%—95%以上。

12月8日、16日和28日,西南服务团的干部6100余人分三批到达重庆。在市委、市军管会、市政府的领导下,他们同军队干部、地下党干部并肩作战,积极投入各项接管工作。

西南服务团进驻秀山机场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西南服务团重庆支队(五支队)支队长汤成功、郭焕中(副),政委陈筹、沈兰芝、王长俊(副),政治处主任林琳,辖第一、第二、第三大队、工会大队、青委大队,共计1650余人。

第一大队是政法大队,大队长胡润吾、郭克刚(副),政委张文绪,辖一中队、二中队等队。

第二大队是党政大队,大队长张明远,政委王玉珏,辖四个中队。

第三队也是党政大队,大队长李久恒,政委高兰戈,辖四个中队。这三个大队共计1000余人。

到重庆后,辛玉、叶长青等同志分配在市委政策研究室,朱一心、孙致孚、汪晓晖等同志分配在市委组织部,徐雄、虞皓、潘程万等同志分配在市委办公厅和市府各单位;

还有大批同志分配在市属18个区委、区公所。

他们在市军管会领导下,接管了行政、司法、卫生、公用、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各区公所等109个单位(包括旧法院、监狱、看守所等),建立了市人民法院、各区人民法院等司法机构,接收旧机构人员6406人,遣散人员709人。

对于原行政司法机关,立即停止职权;公用、卫生等单位边接边管,保持继续工作,水电照常供应,交通照常运行,公共汽车由4辆增到32辆,受到市民欢迎。

西南服务团干部队队长于江震,副队长梁华,政治处主任杨超,副主任陈野苹,参谋长程占彪,辖四个大队,共600余人。

到重庆后,一部分人分配到西南局机关,多数人分配到重庆党政机关、工会、青年团,投入接管和组建新工作单位。

工会大队大队长陈其祥、杨登福(副),政委邵子言、尚天善(副),辖四个中队,共计400余人。

他们到重庆后,一部分同志分配在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西南地区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公安、新闻等部门做接管工作。

而大部分同志参加重庆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工作,除少数分配在机关、工人日报、工人出版社、工人文工团,绝大多数都参加市总工会工作组,深入到工厂、矿山、商业、交通、财贸、码头上,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进行民主改革。

重庆解放后,军代表进驻电力企业——大溪沟电厂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在全市发展了两万多名工会会员,建立了136个基层工会,还办起了第一家工人报,开办了第一所工人学校,创办了第一所工人疗养院,被誉为重庆工人运动史上的黄金时代。

青委大队大队长周海如,政委高维新,辖两个中队,队员有于克书、丁道三、蒋际华、夏元东、黄怀甫等250余人。

他们首先接管了两路口复兴路(现长江一路)三青团团部。紧接着,和地下党负责青运的三支队伍会合,即以廖伯康为首的新青社,以刘康为首的民青社,以王竹为首的民协社。

青委大队和这三支队共同组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重庆市工作委员会,团市委书记康乃尔、李止舟(副)。

不久,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市学生联合会和各区团工委相继成立。

青委大队的同志们在市、区团委的领导下,把青年工作朝气蓬勃地开展起来,成为党的有力助手。

编入青委大队的,还有接管重庆市妇联的十位同志:孙念兰、张连芸、王金兰、王云庆、许小用、王兆英、李成德、胡成祥、刘玉卿等,以后均成为市妇联的骨干力量。

西南服务团公安支队(六支队),支队长周兴、刘秉琳、李俊成(副),政委赵苍璧、段大明(副),辖三个大队。

第一大队队长刘国华、焦成(副),政委邓家辉;第二大队队长兼政委杨正凡;第三大队队长于忠德,政委郝建。

六支队共计1500余人,他们接管了伪中央警察学校、第二监狱、消防队、宪兵24团等33个单位和20个警察分局,收容了旧宪警3560余人、将校军官217人,收缴了各种枪支10704支。

同时,还进行了反动党团登记、处理散兵游勇、破获偷盗抢劫案件、肃清匪特、健全户口管理、管制交通、整顿市容等工作。

在1月18日的大逮捕中,共逮捕匪特1300余人。同时,加强了公安队伍建设,成立了20个公安分局和100多个派出所,完成了接管治乱,建立了人民公安队伍的历史使命。

西南服务团直属财经大队,属西南财委领导,大队总负责人霍衣茹,大队队长王芝,政委马忠太,辖四个中队,共400余人。第2至第4中队由二野某部第1团2营第4、5、6连组成。

财经大队从武汉乘船,12月26日到重庆,住两路口康宁路原国民党水利部旧址。

12月30日,他们由西南财委统一分配工作,一部分到西南财委机关和西南财政部、西南贸易部、西南工业部等部门参加接管工作;另一部分到重庆市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参加接管工作。

重庆支队的队伍进驻市区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西南服务团重庆支队直属财经大队队长程明轩,政委田景风,辖财政、税务、粮食、贸易四个专业中队和两个干部中队,共计500余人。

原计划将财经大队同志分配到重庆财经系统参加接管工作,后来,根据工作需要,除少数同志留在重庆参加接管工作,大部分同志分配到川东区党委所属璧山、大竹、涪陵、万县地委和各县财经部门参加接管工作。

大溪沟电厂第一批发电机及配件运抵嘉陵江边。图片来自网络

直属四支队支队长屈兴栋,政委邓止戈,副政委吴星峰,辖四个大队10个中队。全支队1200余人。

第一大队队长杨林山,政委王耀祖,副政委刘跨东;第二大队队长王正福,副大队长尹孤萍、政委张建平、副政委汪慈音;第三大队队长陆士元、副大队长张志忠、政委刘东平、副政委张伯峰;第四大队队长张茂林、副大队长马长合、政委阮中。

四支队的同志到重庆后,分配在西南一级单位,从事财政、司法等部门的接管或业务工作。

分配在财经部门的同志,共接管单位69个,接收职工48616人,并且通过调查研究,整顿财政金融,解决了银圆券兑换、债权债务、工厂复工、增加税收、处理旧人员等问题,成立了人民银行区行、分行和各种贸易公司,为完成接管任务,建立新的财经制度,做出了积极贡献。

西南服务团邮电中队系重庆支队(五支队)一大队四中队,全队51人。邮电中队队长艾云楷、马方青(副),指导员方刚。他们自带邮车一辆、邮票32箱,行军到重庆,投入邮电接管工作。

市军管会交通接管委员会派崔鹤鸣为军事代表,接管原第四区电信管理局及无线电一厂、三厂;派马焕樾、王琪为军事代表接管邮政储汇局,交通部电信总局办事处等单位。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相继恢复了电话、电报、信函业务,2915个邮政局、所开始营业,成立了西南邮政总局和西南电信总局,完成了邮件、报刊等投递任务。

西南服务团技术大队属二野后勤部领导。技术大队队长陈志坚、王成志(副),政委刘雅清、宋望平(副),辖三个中队,共计118人。

他们到重庆后,分配在西南区各部参加接管工作;陈志坚、彭永寿等20人在西南铁路局;方兆镐、吴时霖、冯汝为、张洪铭等20人在西南交通部;刘雅清、蒲吉五、张振东、赵文刚、张丕源、何云骝等30余人在西南工业部;王成志等20余人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等处。

西南服务团邮电中队、技术大队和二野后勤部,共接管了成渝铁路工程局、公路工程局、轮船公司等34个单位,接收职工11242人,使长江复航、公路通车,货物运输通畅、通信工具畅通,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重要条件。

西南服务团房产中队系重庆支队(五支队)二大队三中队,全队51人,中队长于文雅,指导员王炎、王子典。

房产中队到达重庆后,分配在市军管会房地产接管委员会工作。

市军管会房地产接管委员会,派王炎为原四川房管所军事代表,派王子典为伪地政局军事代表,接管了中央局、军区、重庆警备部、银行区等单位房屋1326栋,接收原有人员98人。

他们对营房、档案、图表、契约、权状、仪器、稻谷等详细清点后,分别造册上报。

为便于房产接管和分配,设了四个接管分配处:

第一处:助理员马怀森,负责1、2、3、5、9区;

第二处:处长于文雅、助理员李永海,负责11、12、15、16区;

第三处:处长赵继,负责6、7、8、17区;

第四处:副处长张玉辉,负责10、13、14区。

房产中队的同志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全市房地产清理、接管、分配工作。

重庆市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设教育处、文艺处、新闻出版处。

西南服务团文教中队,系重庆支队(五支队)三大队三中队,大队长周海如,中队长李志宏、马敬通(副),指导员李忠诚,全队77人。

1949年12月27日,文教中队进入重庆后,来到文教接管委员会驻地(求精中学内)接受工作分配。

分配在教育处的有朱龙渊、王幼生等58人,分配在文艺处的有茅苓、唐轲等8人,分配在人事处的有张盛裕等6人。

文教接管委员会教育处的同志,接管了重庆市公私立学校352所,其中大专院校15所,中等学校80所,小学257所,学生总人数1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103万的12%左右。

甘道铭、刘贝子、刘华伯等同志参加了重庆大学接管工作,各类学校迅速复课,教学秩序正常。

文教接管委员会文艺处的同志,对图书馆、博物馆、青年馆、美术馆、影片公司、影戏院、舞厅等文化、文艺、娱乐单位进行了接管、审查或查封。

同时,放映《百万雄师下江南》《淮海战役》等影片80余场,演出戏剧、歌舞60余场,初步占领了文艺阵地。

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副大队长田晓东,指导员李庆升、冯旭(副),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专业队,共90余人。

到重庆后,文艺大队改为重庆市文工团,接管了演剧12队、川剧院、京剧院、杂技团、曲艺团等单位,演出了反映修建成渝铁路的大型话剧《四十年的愿望》,深受欢迎。

西南服务团新闻出版中队,系重庆支队(五支队)三大队二中队,大队长周布、何明生(副),政委任国昕、高维新(副),中队长孙建华,指导员雷勃,全队90余人。

军事代表周布、雷勃、周志等在文教接管委员会新闻出版处的领导下,接管了一家通讯社(中央通讯社)、五家报纸(《中央日报》《扫荡报》《重庆日报》《黎明日报》《世界日报》)、三家广播机构(国际广播台、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广播器材修造厂)、三家书店(正中书店、中国文化服务社、独立出版社),还接管了国民党行政院新闻处等单位,共计接管单位15个,接收人员874人。

《新华日报》1949年12月10日创刊发行,重庆广大人民热烈欢呼:“新华日报回来了!”

同时,在观音岩正中书局原址,建立起西南第一家新华书店——新华书店西南分店,把精神食粮及时地供给如饥似渴的西南人民。

文教中队、文艺大队和新闻出版中队的同志,共接管文教单位217个,接收职工6144人。

全市西南服务团干部和军队干部、地下党干部共接管单位579个,接管职工、宪警104149人,接收黄金10796两、白银8555两、银圆148690元,美钞50218元,汽车1986辆。

最初,市政府的办事机构只有一个税务局。1950年1月9日至13日先后成立了民政局(局长陈筹)、建设局(局长李仲直)、劳动局(局长马力)、文教局(局长黄觉民)、工商局(局长霍衣茹)、企业局(局长程占彪)、地政局(局长汤成功)、卫生局(局长周洪生)、市法院(院长宋学武)等单位。以上9个局、院,除文教局、卫生局、劳动局外,其他6个局院的局院长都是西南服务团干部。

1950年1月23日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宣告接管工作告一段落,转入正常管理阶段。

在治乱接管时期,匪患猖獗。在重庆地区征粮剿匪斗争中,西南服务团干部70余人为保卫红色政权,献出了生命。

重庆接管工作的胜利完成,是市委、市军管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军队干部、地下党干部和西南服务团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

原重庆市军管会、市委、市府的领导同志对西南服务团干部在重庆接管工作中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原市军管会秘书长罗士高1985年4月28日在《重庆接管工作的回忆》中说:

“参加重庆接管的同志,有的参加过南京、上海的接管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和政策水平,但数量少。大量的工作是靠西南服务团的年轻干部。他们在接管中起了很大作用……成立市人民政府后,也主要靠这批力量。”

原市委书记任白戈同志说过:

“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市委的领导下,整个山城的接管工作历程仅50多天。这在当时形势和条件下,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的确堪称奇迹。

除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二野前委的正确领导之外,党在占领京沪后,有战略眼光,及时组建了西南服务团这支接管工作干部队伍,这支队伍思想作风好,有饱满的政治热情,组织纪律很强,执行党的政策坚决,他们是接管重庆的一支主力军。”

来源:子名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