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两难”,湛江中院院长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1:33 1

摘要: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今天推出的是:湛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坚雄访谈《多管齐下,做好做优实质解纷》。

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坚雄

聚焦前端治理

全力护航大项目建设

关键词:“1235+N”服务体系、内外联动、智能化

问:近年来,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大项目纷纷落户湛江,湛江法院是如何聚焦服务大项目建设,做实前端治理工作?

张坚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湛江提出“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与海南相向发展”的重要要求,省委、省政府要求湛江高标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项目从落地到投产达产,涉征地拆迁、开工建设、工程纠纷等矛盾,不断考验着湛江法院应对新形势新要求的司法能力。我们坚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湛江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并持续落实落细“1235+N”服务体系(即树立1个鲜明导向、建立2个联动机制、打造3个专门平台、成立5个工作专班、采取N个管用措施),做到大项目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加强纠纷前端化解、实质化解,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保障建设进度,有力有效服务大项目投产达产。

内外联动,以融合促发展。在落实穗湛法院“核+副中心”28项工作安排以及与茂名、阳江中院建立25项司法合作机制等基础上,与重庆、广西等13家高院共同签订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司法协作协议,以司法护航新通道高质量发展。与汕头中院、广州海事法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以“专门法院+地方法院”共同服务临港经济区建设。加强与发改、自然资源、市场监管、银行金融等部门联动合作,建立招商引资、资源配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全链条机制,加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无缝对接全方位服务大项目建设。

“专门平台+专班”,打造解纷“金钥匙”。抽调精干力量组成5个司法服务工作专班,依托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工作平台、廉江核电专项工作平台、粤琼合作工作平台3个专门服务平台,第一时间跟进服务对接大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运用调解和解的方式化解重点项目纠纷20件。在涉巴斯夫工程款纠纷案件中,工作专班依托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工作平台,牵头组织巴斯夫、某州公司、某隆公司多次沟通协调,通过线上三方调解,促成达成和解,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的时间、精力、经济成本。

构建智能化平台,司法供给更优化。全面与各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对接推进要素式智能审判和调解工作,通过金融类案智审平台结案1789件,入选全国2025政法智能化智慧法院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成果展上作经验分享。深入调查研究,实地调研走访,对大项目建设可能发生的投资合作、用地用工、施工建设、投产运营等矛盾纠纷,提前研判,提出防范建议,做好司法应对。主动到大项目企业开展“法治体检”9次,排查企业法律风险点,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调解优先,定分止争

关键词:多元化解、综治中心、搭建平台

问:湛江法院主动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多元解纷体系,推进实质解纷。请介绍相关经验和做法。

张坚雄: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新收案件同比增长35.98%,其中民事案件同比增长56.81%,案件量大幅增长,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更好地实质解纷缓和“案多”问题,我们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中“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重要部署,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做实前端化解,推进解纷力量资源整合。

创新赋能,机制先行。探索开展商业纠纷市场化调解,引入4家商业调解组织,60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组织、412名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解纷。与湛江金融监管分局共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徐闻、廉江、吴川、遂溪、雷州5个中心化解纠纷555件。吴川法院依托化解中心建立“示范判决+批量调解”机制,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4倍,平均化解周期缩短至10日。打造“一中心多站点”司法拥军平台,1个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

主动融入综治中心,乘势发力。我们采取诉服团队入驻、专人对接及系统衔接等多种方式,建立法官定点联系、定期指导综治中心调解工作机制,搭建分调裁审衔接的“分诊台”,推进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体系构建,10个基层法院全面入驻当地综治中心,已前端化解纠纷254件。廉江法院安铺法庭构建“防、解、治”全端治理体系,依托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调撤率提升至44.55%,服判息诉率提升至94.09%。

形成合力,联动解纷。全市92.09%的新收案件都在基层法院,10个基层法院主动搭建调解平台,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赤坎法院打造“街道法苑”,联合公安、司法、人社等部门与8个街道办联建共建,吸纳代表委员、行业协会和乡贤五老等120人为调解员,提前介入化解纠纷69件近4000万元。吴川法院搭建“1+4+N”联合调处平台,集当地政法委、检察院、司法局等28个部门于一体,分级分类处理矛盾纠纷,化解纠纷1792件近1亿元。吴川法院采取“逐一调研走访、现场集中调处”解纷模式,一揽子化解某小区物业纠纷285宗,入选全省多元化解物业纠纷示范案例。

预防与治理并重

守护绿美生态

关键词:前端预防、协同保护、多元修复

问:湛江法院加强前端预防,在全力护航珊瑚礁、红树林等绿美生态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请介绍相关经验。

张坚雄:湛江拥有广东省最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以司法护航海洋生态环境尤为迫切。我们深入落实《意见》中“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部署,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构建协同保护体系。与市公安局、检察院建立环境资源刑事案件移送、受理立案程序衔接机制,与湛江红树林管理局签订8项协同保护协议等,构建以法院为主、多部门参与的“1+N”保护工作体系。与茂名、阳江、云浮、广西梧州、玉林共建云开山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加强环境资源跨域司法保护。

以严格公正司法助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在全国审结首例涉石珊瑚碎枝案,创新阶梯式量刑规则确立类案标准,获人民法院报专题报道。在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发布全国首份珊瑚礁司法保护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获新华社等20余家媒体报道。创新恢复性司法措施,在陈某3人故意毁坏红树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首次适用认购“碳汇”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让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坚持治防并举。全力守护“绿色国宝”红树林,在全市设立13处红树林巡回法庭、司法保护工作室和修复基地,聘任红树林保护审判咨询专家11名,麻章法院湖光法庭创建“3+3+1”调解工作机制,促成世乔村委会收回1000亩红树林承包地,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创新环境资源保护普法宣传,参与“世界森林日”四级法院全媒体联动直播活动,80余家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精细管理

全员全流程调解

关键词:精细化、全方位、全流程、类型化

问:湛江法院开展全员全流程调解,民事调解率大幅增长,排名全省前列。请问采取了哪些主要的措施?

张坚雄:全省中级法院院长研讨班强调“要把调解、和解工作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尽可能消解当事人的对抗情绪,以最低成本化解矛盾”。湛江法院制定全员全流程调解实施细则15条,做实多元化解、做优先行调解、做细诉中调解、做好督促履行,民事调解率大幅提升,达到30.41%,同比上升16.63个百分点,走在前列。

精细管理,校准“标尺”。精准定位调解职责,明确书记员、法官助理、员额法官等不同角色在调解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分层递进、环环相扣。深化数据指标运用,精准研判调解数值、分案类型、办案时效、上诉情况及案件质量等细分指标,通过谈话提醒、精准帮扶、监督督促等措施帮助落后团队提升调解成效。加强学习交流,组织调解经验分享会,开展调解专题培训10次、覆盖人员243人次。

全方位推进,做实全流程调解。细分调解要求,鼓励6个月审限内案件“应调尽调”“能调尽调”,抓实当事人不到庭案件判前电话调解,以及充分运用首案效应,以判促调提升系列案件调解质效。坚持不分环节、一体推进调解工作,特邀调解员前置摸排争议焦点、书记员利用送达摸清当事人实际诉求,法官助理综合摸排情况在应诉送达后、开庭审理前先行开展调解。对先行调解未果的案件,承办法官开展庭前调解,释明诉讼风险、类案对比等,并结合拟判决情况释法说理强化判前调解,诉中调解率同比上升16.63%。对上诉案件的调解,推行“判后答疑+市场化调解”双轨并行机制,二审阶段委托调解组织介入,善用典型案例促成和解,二审民事调解率同比上升7.12%。

细致解纷,做实类型化调解。聚焦物业管理、婚姻家事等,加大与街道办、村委会、人社部门等沟通联络,联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592件。聚焦金融类、房地产类等矛盾纠纷高发的重点领域,实行“示范性诉讼+批量化调解”,通过“首案示范+类案调解”一揽子化解45起“红江橙”商标侵权纠纷,获法治日报报道。聚焦交通事故、人身侵权类案件,抓实综治阶段鉴定工作,以指导调解介入纠纷调处,通过指导诉讼保全查封、扣押债务人财物,开展诉前、诉中鉴定1120件次。聚焦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涉金钱给付案件,采取一次性免息支付、分期履约担保等促成调解。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余淑娴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