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心智到大生意,品牌必须要把握三重红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11:24 1

摘要:最近我们「金刀奖」和刀法咨询业务齐头并进,密集地做了一次直播分享和线下课程,让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当下的市场,品牌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

最近我们「金刀奖」和刀法咨询业务齐头并进,密集地做了一次直播分享和线下课程,让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当下的市场,品牌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

流量越来越贵,用户注意力越来越难抓,传统品类逻辑正在失效,而基于新需求的消费逻辑迅速崛起。

很多品牌都能感受到,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增长也变得更加困难。过去那种靠大手笔投放、粗放式触达的玩法,效率正在急剧下降。

问题的核心在于,品牌和消费者的连接方式变了。

传统的营销方法已经触达不了逐渐圈层化、兴趣化的新一代消费者,TA 分散在成千上万个细小的社群和场景中,等待真正懂自己的品牌出现。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2025做品牌,要拼“像素级小心智”》,讲的就是碎片化时代,消费者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整体,而是活在一个个具体、真实、微小的心智像素里。

很多人觉得心智都那么散,那生意更难做了。但看完巨量引擎的“无境之境” CEO 私享会,我更加确信,越是碎片化,越有三重红利值得把握:

首先是人群红利。传统大心智已被分解,但新的机会也正藏在这些碎片之中,细分人群有无数个没被满足的小需求,品牌通过更精细的广告和内容策略,可以和人群产生深度联结,创造无数个小蓝海。

其次是内容红利。短视频、达人合作、IP 联动等形式,推动品牌营销进入新阶段:内容不再只靠人工创意,而是靠洞察、数据与技术,实现更精准、高效、懂用户,真正让品牌与增长同步实现。

最后是技术红利。AI 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构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效率。它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品牌的关键竞争力,未来的品牌较量,必然包含 AI 应用能力的交锋。

这三者构成了一条新增长公式:人群洞察 × 内容策略 × 技术提效

人群、内容、AI 分别解决“打哪里”、“用什么打”、“怎么打得又快又准又省”的问题。只有三者协同,才能避免有方向无弹药、有弹药无方向、或有料却低效的内耗,实现真正的全域增长。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聊聊品牌如何用好这个乘法公式,在像素级小心智时代精准击穿市场。

01

增长第一性原理:找到人,说对话

现在做品牌如果还在谈“18-35岁女性”这种模糊的 TA,几乎已经失去了实战意义。

说一句像素化时代的真理:If you want target everyone, you will target no one.

你想要触达所有人,结果是谁都触达不了。

今天每个消费者身上都有很多标签,一个新一线打工人,关注热点时尚潮流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是一个短剧爱好者。抖音里有几百万种标签,每一种标签下面都蕴藏着一种尚未被满足的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更多元,同一个标签之下,兴趣偏好和消费动机千差万别。同样是精致妈妈,有的爱看做饭灵感,有的就爱看职场攻略。

我看到巨量引擎就融合消费理念和内容偏好,在八大人群之外,细分出了“行业特色人群”,比如美妆行业的“悦己质享派”、“格调鉴赏家”,让人群画像更立体。

八大人群结合行业特色人群,给品牌们开了一个导览图,让品牌在找人群的时候更有迹可循。

我觉得未来的增长,首先来自于品牌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大心智定位作为战略基础,在此基础上能否进一步识别出那些人群当中未被充分满足的小需求,并用对的内容和人群产生共鸣,实现精准链接。

那具体怎么结合人群做内容?

以前很多品牌会去追求质爆文,找头部 KOL,用 big idea,引起大曝光,结果算完 ROI 才发现对生意的效果有限。

巨量引擎就提出,现在品牌要做的反而是心智爆文,既要高播放高互动,同时也要高心智联想和转化效率。而心智爆文的核心点在于分层沟通:抢够大心智,独占小心智。

以美妆行业为例,大心智来源于“抗老”、“美白”这些大赛道;而小心智就是非常具体的“垮脸修红”、“以油养肤”的小需求、小场景。

品牌要做的是分层占领,既吃下行业份额,又建立自己差异化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按照以前的投放方式,要么纯护肤口播,要么就是贴片型植入,前者有转化但很难建立品牌心智,后者有品牌曝光但是转化又非常有限。

来看看品牌在抖音怎么做到既要又要?某国货美妆头部品牌推出了一个防晒产品,主打“防晒膜”黑科技,高倍防晒,非常适合出游。

按照商品、场景、品牌把心智一分为三之后,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防水防汗是商品心智,出游是场景心智,科技力则是品牌心智。

这个品牌就结合商品心智筛选达人、优化脚本,让产品嵌入海边游玩、晒后 vlog、漂流玩水等 N 个场景,打出场景心智;再定向选择“悦己智享派”“合群拔草人”这些种草、转化双高行业特色人群加热,沉淀品牌心智。

结果是相比纯粹的质爆文,心智爆文让 A3-A4 的转化率提升了 30%+,品牌防晒 GMV 环比上周期同比上涨 80%+。

心智分层看起来复杂,但核心解决的仍然是三个问题:

商品心智解决“为什么买你”的问题;场景心智解决“什么时候用”和“怎么用”的问题;品牌心智解决的是“为什么总是你、一直是你”的问题。

品牌找准人群,定好心智,用内容说对话,其实就能让生意经营效率往前一大步。

02

AI 重塑内容生产,精准化又规模化

我一直是一个高举内容大旗的人,从 2015 年第一篇《我在纽约 MK 做新媒体经历教会我的事》开始,我就一直在强调内容营销的重要性。

如今 2025 年了,没有几个品牌还敢说自己不重视内容了。

但是做内容一直是一个让人头大的工作,尤其我自己深耕内容多年,我一直都知道内容最大的瓶颈其实是高度依赖人力、产能有限、无法保证效果。

找选题、写脚本、盯拍摄、追数据……内容生产就像是个无底洞,耗人、耗钱、更耗时间。

但 AI 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内容的生产模式和效率边界。

举个例子,以前品牌想找个达人合作,写个脚本有多麻烦?

得先把达人的视频刷个遍,琢磨 TA 的风格、语气、粉丝喜欢什么,再头脑风暴怎么把产品塞得又不硬又自然。一来二去,一两天过去了,沟通成本高不说,最后出来的东西还可能跑偏。

但现在,通过巨量星图的 AI 内容能力,你只需要和 AI 对话五分钟,它能快速理解你的品牌想说什么、达人擅长说什么、最近什么内容在平台上火,然后直接给你生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脚本。

再举个例子,现在内容玩法那么多,老板心血来潮想拍短剧怎么办?

以前根本不敢想,成本算不过来。现在,AI 完全能让品牌用轻量化的方式尝试,演员只需要授权静态图片,脚本、拍摄、渲染统统交给 AI。

AI 对内容的改变,远不止生产。它正在嵌入营销的全链路,带来更有效的内容洞察、更精细的内容策略、更精准的人群匹配。

拿抖音的 AI 生态来说:巨量云图做心智洞察、巨量星图做达人适配、即创/即梦负责内容生产。而豆包,正在展现出成为购买助手的潜力。

你给豆包一个问题,它能给你推荐产品、介绍功能、购买渠道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豆包将真正实现从“问”到“买”的完整闭环。

AI,正在内容与消费链路的每一个环节,持续上岗。

比如迪桑特就借助巨量星图的 AI 洞察能力发现:用户在乎跑步,不只看鞋的功能,更看重体验感和陪伴感,比如“跑步不落单”、“景好心情好”,而马拉松正是最受欢迎的内容场景。

于是他们就围绕人做内容策略,对爱山野风景的骑行者,推“好景色×跑步”内容;对喜欢运动休闲穿搭的“活力派”,传递时尚休闲内容。

通过这种精准匹配,迪桑特跑鞋在跑步、城野骑行的心智行业联想份额明显提升,618 期间生意同比增长 30%+。迪桑特的案例恰恰是技术红利赋能内容策略,从而精准触达细分人群的体现。

另一个例子是“撕拉片”,这种带复古感、能模糊皮肤瑕疵的拍摄风格,今年在年轻人当中特别火。

自由点就快速捕捉到这一趋势,联动 AIGC 贴纸,降低体验门槛,让用户线上就能感受“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感。

最终话题播放超 15 亿,AIGC 贴纸视频播放超 4000 万,超大盘均值 2 倍,用户深度互动中自然接收品牌时尚心智。

所以说,AI 内容提效的真正价值,是让内容生产从手工作坊走向一条智能流水线,快速、精准、规模化。

品牌不用再吭哧吭哧追着热点跑,效率上来了,成本下去了,好内容精准蔓延,品牌说话也更有人听了。

03

打破内容孤岛,驱动生意全面提效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感受到,人群、内容、技术并不是彼此割裂的。

但我今年有个很明显的感受,现在谁还只跟我空谈曝光、讲心智、说洞察,却拿不出实实在在的生意思路,我真的听不进去了。

我们做营销,最终还是要看生意。

你找到一群精准用户,他们有没有变成新客、有没有持续复购?你打爆一个品,它能不能从线上火到线下、从单点卖成全域?你说你在抖音冲到类目TOP,那这套玩法能不能复制到其他渠道、真正稳住大盘?

说白了,这年头,不谈生意的营销,都是白忙活。

营销的本质从来没变,就是实打实地帮品牌把产品卖出去、把用户留下来。内容、达人、技术,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

而现在真正做得好的品牌,早就不是只守着线上或者线下某一块生意了。他们把内容变成引子,把线下体验变成落地的钩子,全域打通,才算真正玩明白了。

拿抖音生活服务来说,已经有太多品牌靠这套打法跑出新增量。银泰联动柜内美妆品牌搞线下市集+线上直播,突破品牌、玩法、渠道的限制,线上线下一起爆。

有的品牌,在抖音靠达人短视频和直播把货带火,线下门店销量直接涨了五六倍;有的品牌,线上领券、线下核销,新客占比冲到 70%,复购率增加了 30%。

这背后,其实是一整套协调一致的动作:线上用内容把人吸引过来,不管是追热点、联名 IP,还是玩黑科技 AIGC,先把眼球抓住;然后立马用代金券、商圈活动、快闪体验,把人引到线下真实感受品牌。

用户在你这里不止刷到,还能体验到,信任和黏性自然就上来了,养成心智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所以我说, 2025 年了,别再孤立地看内容,要用全域的视角看内容,用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创造内容,把内容变成体验,把流量变成心智。

平台像巨量引擎,早已不是单纯给品牌流量的地方,而是一整套生意经营系统。它帮你看清人在哪、该说什么、怎么触达、怎么转化、怎么沉淀。

品牌要做的,是拎清自己的节奏,融入这个生态,打好每一张牌。看懂变化的人,永远有机会迈入做生意和品牌的“无境之境”。

来源:刀姐doris

相关推荐